史上第一猪八戒
乌巢禅师(旧版)

太壹

同人 |  影视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一、破解最神秘的高手

《西游记》中,有两个十分神秘而且都法力巨强的人物,一个是孙悟空的授业恩师须菩提祖师,另一个就是孙悟空收服猪八戒时遇到的乌巢禅师。

须菩提祖师的神秘之处在于他有头无尾,昙花一现(前文已述),但是乌巢禅师比他更神秘。

乌巢禅师从出场到退场连《西游记》一个回目中的五分之一篇幅都不到,而且此人来历不知、去处不知、用意神秘、法力无边,可谓是《西游记》一书中最神秘的绝世高手。

《西游记》第十九回中这样写道——(唐僧、悟空、八戒)三众进西路途,有个月平稳。行过了乌斯藏界,猛抬头见一座高山。三藏停鞭勒马道:“悟空、悟能,前面山高,须索仔细,仔细。”八戒道:“没事。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三藏道:“他有些什么勾当?”八戒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

乌巢禅师由此登场。

从猪八戒口中可知,乌巢禅师曾经想收猪八戒为徒弟,但是猪八戒因为有观音菩萨交待的取经任务在,所以不曾去。但是乌巢禅师为什么要收猪八戒修行,原因不得而知,或许是空山ji莫,或许是看中了猪八戒某一点,总之用意很神秘。而且猪八戒为非作歹,乌巢禅师就住在附近,以他的法力,竟然袖手不管,原因也不得而知。

下一节——却说那禅师见他三众前来,即便离了巢穴,跳下树来。三藏下马奉拜,那禅师用手搀道:“圣僧请起,失迎,失迎。”八戒道:“老禅师,作揖了。”禅师惊问道:“你是福陵山猪刚鬣,怎么有此大缘,得与圣僧同行?”八戒道:“前年蒙观音菩萨劝善,愿随他做个徒弟。”禅师大喜道:“好,好,好!”又指定行者,问道:“此位是谁?”行者笑道:“这老禅怎么认得他,倒不认得我?”禅师道:“因少识耳。”三藏道:“他是我的大徒弟孙悟空。”禅师陪笑道:“欠礼,欠礼。”三藏再拜,请问西天大雷音寺还在那里。禅师道:“远哩,远哩!只是路多虎豹难行。”三藏殷勤致意,再问:“路途果有多远?”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三藏拜伏于地恳求,那禅师遂口诵传之。

这一段说明了乌巢禅师认识唐僧,却不认识孙悟空,而且好像是专门等着唐僧到来,告诉他前途艰难,灵山尚远,想到大雷音寺,必须先除心魔,并且要传授他《心经》。

用意依然很神秘,玄机何在?

当唐僧问前途吉凶的时候,那禅师笑云: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这一段话,几乎预言了整个取经过程的经历,乌巢禅师的神通之大,殊为可怖。而且,乌巢禅师在此又说出了孙悟空的来历——多年老石猴,与前文之不认识相悖。

奇哉怪也!

继续神秘!

抛下这个谜团暂且不顾,先从别处探幽。

我们来看一下乌巢禅师的法力,原文中——行者心中大怒,举tie棒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八戒道:“师兄息怒。这禅师也晓得过去未来之事,但看他‘水怪前头遇’这句话,不知验否,饶他去罢。”行者见莲花祥雾,近那巢边,只得请师父上马,下山往西而去。

孙悟空在乌巢禅师面前的打斗简直如小儿击壮汉,儿戏一般,而且以孙悟空的本领,竟然近不得乌巢禅师的巢穴,乌巢禅师的法力已经到了令人惊悚的境界,真正是高人!

综合书中所有的信息来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乌巢禅师是佛门中人。

因为从乌巢禅师的表现来看,他是来鼓励唐僧西行取经的,而且给唐僧打了预防针,又给唐僧吃了稳定剂——《波若波罗密多心经》。

《心经》之重要不言而喻,如果乌巢禅师不是佛门中人,怎么可能懂《心经》,并会传授唐僧《心经》?除此之外,当孙悟空击打乌巢的时候,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这分明就是佛家法相。

其次,乌巢禅师是如来佛祖级别的人物,但却不是如来。

以乌巢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和无边的法力,他和如来很相似,但是他又说不认识孙悟空(因少识耳),所以不是如来。但他听说过孙悟空的事迹,也知道唐僧的大徒弟是谁,所以唐僧一说“他是我的大徒弟孙悟空”时,乌巢恍然大悟。这说明乌巢是取经计划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不然他不会在不认识孙悟空的前提下就知道唐僧的大徒弟是多年老石猴,这也正说明了取经人选是内定的。

最后,乌巢禅师的来龍去脉仍未交代,可见作者是在书中伏了暗线。通观全书,笔者唯一感觉可能的就是——乌巢禅师是燃灯上古佛的化身!

这样推断,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燃灯上古佛的实力和如来相当,他也有必要鼓励唐僧取经,而且他曾经和太上老君会晤取经之事(前文已述),所以是取经大计的制定者之一,必然清楚唐僧的大徒弟是谁。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燃灯和太上老君会晤,不曾见过孙悟空,所以说,因少识耳。

至此,乌巢禅师的秘密被全部破解。

二、燃灯的故事

既然认为乌巢禅师就是灵山的燃灯上古佛所幻化的,那么许多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分析了。

首先,燃灯上古佛在灵山势力中处于什么位置?

在《西游记》中,仙界、灵山,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其乐融融的局面,仔细研究下,二者无一不是暗藏波涛,甚至波涛汹涌。

以仙界为例,天地神人鬼,五派林立,派系之间勾心斗角,每一派系内部也是尔虞我诈。当年十万天兵天将擒拿孙悟空,遭到惨败,虽然说实力上不济,但并不排除天兵天将之间不和睦的局面。在孙悟空受阻独角兕大王的时候,请下李靖、哪咤、雷将、星宿等神仙助力擒妖,且看看这些人是什么表现——那魔王公然不惧,一只手取出那白森森的圈子来,望空抛起,叫声“着!”唿喇的一下,把六般兵器套将下来,慌得那哪吒太子赤手逃生,魔王得胜而回。邓张二雷公,在空中暗笑道:“早是我先看头势,不曾放了雷捎,假若被他套将去,却怎么回见天尊?”二公按落云头,与太子来山南坡下对李天王道:“妖魔果神通广大!”

再看——却说那李天王帅众回上高峰,火德怨哪吒性急,雷公怪天王放刁,惟伯水在旁无语。行者见他们面不厮睹,心有萦思,没奈何,怀恨强欢,对众笑道:“列位不须烦恼。自古道胜败兵家之常。我和他论武艺,也只如此;但只是他多了这个圈子,所以为害,把我等兵器又套将去了。你且放心,待老孙再去查查他的脚色来也。”

这就是天兵天将之间的真实写照。

灵山势力也近乎如此,如来佛祖表面上是灵山势力的老大,但实际上,他只不过是三尊佛中地一尊,灵山还有两个大佬,一是未来佛——弥勒佛祖,即后来帮助孙悟空降服黄眉老怪的东来佛祖;一是过去佛,即燃灯上古佛;如来佛则是现在佛。

三派之中,如来势力最大,但是弥勒佛并不耐烦如来,弥勒佛是灵山势力中典型的亲道一派(见后文详述),而燃灯上古佛则在政治上没野心,但却看不惯如来虚伪的做法,燃灯上古佛曾经加入过取经计划的制定,但是他内心深处是真真切切地希望有缘人来取经,并造福世人的,而如来制定取经,却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阴谋。

在《西游记》第九十八回中,却说那宝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他在阁上,暗暗的听着那传经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傩、伽叶将无字之经传去,却自笑云:“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问:“座边有谁在此?”只见白雄尊者闪出。古佛吩咐道:“你可作起神威,飞星赶上唐僧,把那无字之经夺了,教他再来求取有字真经。”

此处点明四点,首先,燃灯不在如来座下坐镇,而是另处宝阁之中;其次,燃灯暗中一直关注取经动向;第三,燃灯对如来传假经的做法不满;第四燃灯可以不听如来号令,也不和如来商量而径直行事。

由此可见,燃灯实在是灵山势力中的一大派系,在最后一回中的佛界大排名,燃灯上古佛排在第一,正验证了其过去佛祖至高无上的地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