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洪荒当土匪
孙承宗!(旧版)

恋之晟

武侠 |  古典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孙承宗,一生宦海沉浮,是一个被历史埋没的伟大民族英雄,他取得的长久或许不高,但是其品质却是高洁;更为惨烈的是他一家老小四十余口人,全部都是在反抗满清的战争中为国捐躯。

世人只知杨家将满门忠烈,七子去六子(指杨六郎)回,让人称颂;那孙承宗这满门忠烈更甚杨家将,却是少被人提及。

崇祯九年,金兵又从西线入关,退休在家乡江村讲学的鹿善继入定兴县城御敌,城破牺牲。孙承宗前往哭灵,祭奠忠魂。

为了防备清军进攻,他动员在山东当县令的长子孙铨捐资买砖,把高阳土城建成了砖城。

崇祯十一年十月,清睿亲王多尔衮又一次率军踏破长城,侵犯畿南。好友蔡鼎等劝说孙承宗到保定避难,茅元仪则说服孙承宗到南方去,孙承宗都婉言拒绝了,他说:“我都这一把年纪了,没什么可怕的了,如果能有机会战死疆场,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就这样,在清兵向高阳进攻的时候,孙承宗以76岁的高龄,率领全家及高阳民众奋起抵抗,由于兵力相差过于悬殊,高阳城很快就被攻破了,孙承宗被清兵抓获。多尔衮听说抓到了孙承宗,非常高兴,亲自来劝降,孙承宗严词拒绝!有军官向孙承宗勒索金银,孙承宗大骂:“狗臊奴,不知道天朝有个没有金银的孙阁老?”清兵无奈,鉴于对其敬重,应允孙承宗可自尽而亡;看守的清兵不忍孙承宗自尽,从梁上救下三次。到傍晚,清兵换防,孙承宗坐在一张椅子上,令两个清兵用白绫将自己勒死,从容而又壮烈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说投缳而死)。

在保卫高阳的战斗中,孙承宗6个儿子、2个侄子,12个孙子、侄孙殉国,全家老小40余人遇难,孙承宗死后(帝嗟悼,命所司优恤。当国者杨嗣昌、薛国观辈阴扼之,但复故官,予祭葬而已),福王时,始赠太师,谥号文忠。

《明史》赞曰:承宗以宰相再视师,皆粗有成效矣,奄竖斗筲,后先齮扼,卒屏诸田野,至阖门膏斧鑕,而恤典不加。国是如此,求无危,安可得也。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而廷论纷呶,亟行翦除。盖天眷有德,气运将更,有莫之为而为者夫。清朝统治者在编修《明史》时,回顾起孙承宗和袁可立联守辽东时后金进退维谷的局面,作此结论是中肯的。

当然,这个所谓的中肯是要打个问号的,孙承宗可比他们吹捧的袁崇焕强多了,起码他没有资敌。

是人都知道明朝之后的史官都是被当权者操控,没有一点节操了,和司马迁这样的死不屈服史官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而乾隆等人也是不能和汉武帝相比的,史官要是不照他想要的写,那绝对是满清十大酷刑伺候,死得不能再死,想象司马迁那样在监牢里著书立说还能传播,你就做梦吧。

总而言之,在大兴文字狱的满清时期,传承的华夏文明都是被其更好的统治汉民而阉割的,其著作的史书也一样,像《明史》这样的史书其里面的真实性更多的只是一种对大明的抹黑和对满清的吹捧,完全不具备借鉴性。

这尽信书不如无书,你以前看史书评价,不如去仔细的探究其人本身的生平事迹更有效,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你将自己带入其中,就能大概的体会到他是怎样的人。

《明史》里面说袁崇焕是忠臣,但一个忠臣会不停皇帝号令行军阀之举?会肆意的斩杀同僚,不但是给满清除了一个眼中钉,还消耗的大明的国力,其理由只是一个对他不敬。这是忠臣之举?反正我是不信。

别的不说,面对满清这样一个野蛮成性,屠杀不断,肆意将汉文化阉割的朝廷,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乾隆用来抹黑崇祯的大明朝,减弱民间百姓抵抗意志的政治举措;除非你真的很天真,不然我不相信你看不懂这一切里面,满清扮演的角色。

总而言之,满清这个朝廷对于人们而言是没有任何可信度的,完全就是丧失其国家公信力的存在,这样的朝廷编写的具有争议的史书,谁会信。

满清是一个敬仰英雄,有正义感和节操的朝代吗?那为什么只说袁崇焕而不提史可法、李定国和孙承宗等人,难道就因为袁崇焕冤死?呵呵!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