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污妖王
托塔李天王一家,以及天王三个儿子名字的问题(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佛所行赞》中。其卷一:卜择选良时,迁子还本宫,二饭白净牙,七宝庄严舆,杂色珠绞络,明焰极光泽,夫人抱太子,周匝礼天神,然后升宝舆,婇女众随侍,王与诸臣民,一切俱导从,犹如天帝释,诸天众围绕,如摩酰首罗,忽生六面子,设种种众具,供给及请福,今王生太子,设众具亦然,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王今生太子,迦毗罗卫国,一切诸人民,欢喜亦如是……

第一节毗沙门天王

托塔李天王源自于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毗沙门天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关于这一结论探究的学术文章已经很多了。此处我也不多做阐述,只引用大英博物馆的一副唐代壁画,讲一讲唐代的毗沙门天王形象。【图片】简单介绍一下壁画的内容:

(1)这一壁画中,毗沙门天王一手持戟(确切说是戟刀),一手托一宝塔。头戴毗卢冠,脚踩祥云。

(2)左边侍立的仙女就是他的妻子吉祥天女。

(3)右边几个恶相的神道是其手下的夜叉大将。毗沙门天王本身是夜叉之王,手下有八位大将。

(4)最右边一个王服冠冕,叉手侍立的童子是他的儿子——善腻师童子。

(5)右边贴身侍立,手捧塔座的一位青年,身份未知。猜测可能是哪吒三太子。

(6)右边还有一位手捧金杯,身着白衣的成年男子,身份未知。

毗沙门天王是唐密非常重要的一位神祇,更为确切的说属于唐密的增益法门。唐密于唐朝中叶,玄宗开元年间传入中土,在王公贵胄之间广为传播。到唐朝灭亡之后,唐密日渐式微,只是其要旨漂洋过海传到了日本,得到系统的保留。日本的两大密宗东密和台密皆起源于唐密。

而今天民间信仰里面的,焰口之类民俗活动是唐密保留下来的历史痕迹。焰口是纪念地狱的鬼王面然大士,通过施舍食物来救济饿鬼道的众生。

毗沙门天王是从唐朝中叶开始流行的一位神祇,其受欢迎程度在当时是非常高的。

明眼人可以看出这些经典大半和佛教仪轨有关,有非常浓厚的密宗特点(唐密)。

这时期的毗沙门天王至少有两重神性:

(1)财神。

毗沙门天王既是财帛的保护神,也是财帛的施予神。

《毗沙门天王经》上记载:信徒只要虔心念诵毗沙门真言,然后善腻师童子就会亲临,并施予无量的财帛。

(2)战神

毗沙门是战神源自于不空和尚翻译《毗沙门仪轨》,他在仪轨的结尾记载了一个天王显圣,从五国围城的困境之中救护安西城的故事。

《毗沙门仪轨》记载的故事翻译如下:

唐天宝年间,大石、康等五国围困我大唐安西城。二月十一日安西城的奏表打来,唐天子非常困惑。大唐要派兵去救,路上至少要八个月,城早就破了,根本来不及。是天子请教高僧一行和尚怎么办。

一行说可以请北方毗沙门天王瑟神兵求援,并推荐了一个番僧,名叫大广智。

大广智设立一处道场(怀疑这和尚就是密宗)请天子亲临观看。在道场之中,广智念动真言不过四五遍,天子就看见坛前侍立一位少年将军,带领着二三百金甲神人。

天子感到非常吃惊,进忙问广智和尚,这神人是谁。

和尚答曰:“这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第二子,名字叫独健。他带领天兵前来救护安西,未动身之前,请求陛下的旨意”。

天子立马吩咐内侍用净斋犒劳天兵,并请其能尽快动身。

同年四月,安西城的奏章说:“五国的敌兵已退。年前二月十一日的上午,城东北三十里出现一片云雾,雨雾之中站立很多金甲神将。到了傍晚的时候,云中鼓声大震。声音传出三百余里,并且一连三天地动山摇。五国敌兵感到非常恐惧,急忙退兵。退兵之时,敌将才发现营中的弓弩都被老鼠咬去了弓弦,其它的器械也已经大半损坏不能使用。

安西城的守军乘胜追击,就在一些老弱病残的五国士兵被屠杀之际,云中传来声音叫”不要滥杀无辜,放这些人回乡”。

安西送上来的图样一直被供奉在大内。同时,有一位大悲和尚也绘制出一副天王的图样。大历五年,良贲法师奉旨把大内供养的天王图样移往集洲的开元寺。并且和大悲和尚绘制的图样一对比,二者完全一样。

广智和尚后来给天子详细讲解如何供奉毗沙门天王:

天王的第二子独健经常常领天兵天将守护大唐国界。

而第三子那吒太子,常捧塔侍立在天王身边。

每月一日,天王与诸天鬼神集会日。

十一日第二子独健辞父王巡界日。

十五日与四天王集会日。

二十一日那吒与父王交塔日。

这几日都需要用乳粥供养天王及其眷属。

后人传说这位番僧大广智和尚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唐天子被这次事件完全折服了,颁布圣旨命令十道节度必须在辕门内供奉毗沙门天王神像,并且按照一定的规程像天王供奉祈祷。

首先,”天王“这个名字就是天朝原产的,被佛教借用,就象龙,大鹏这些一样。

第二,李靖的地位明显高于四大天王,但历来的考证都只认为毗沙门天化为李靖,却自动忽略了天朝本土的李靖崇拜。山西应县是李靖的府第,其有很多传说。应该是李靖传说吸收了毗沙门的一些特质合一,而非纯外来或原创。

同样,哪吒也是个谜,如果纯将其看成一个外来神,是无法理解其在天朝人中拥有如此高高的人气,事实上,商朝、哪吒、天王之间的关系,上古就有了,只是有些细节还待考。

这里我只说我在《国说天朝历史》上看到的一个资料。

在周要灭商的时候,姜子牙曾经召集一大群小儿,给他们吃了种药,吃下浑身发红,发热,在朝歌到处宣扬周兵要进攻的消息,这让商军士气大减,才有了后来牧野之战的故事。

第二部多闻天王的形象变化

“持戟托天”只是唐密中比较盛行的天王形象,到了后世唐密式微之后,多闻天王恢复到四大天王的队列。老老实实做回自己的原本工作,成为天庭或者佛祖的守护神、护法神。

非常有趣的是,这一点和真武大帝的境遇恰恰相反,真武是从北极四圣中被逐渐提升。而多闻天王则是先被提升,地位几乎到了无可附加的程度,然后再被打回原形。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右手持宝幡,左手握银鼠。——这是天王最为经典的形象,无论汉传显宗,还是藏传密宗都多以这种形象出现。

只是密宗之中保留了天王的财神神性,又被称为财宝天王,地位要崇高的多。(可怜天下求财之人最多!)已经可以被专祀了,不像四大天王排成两列,给人守门把户。【图片】上图天王的财神特征还是很明显的,一手持经幡,一手握鼠,鼠嘴里吐出七宝石。

再插一句闲话,多闻天王手中所持的是经幡,也叫宝幢,或者宝幡,上面绘有经文密言。只是天王怀中所抱的宝幢在民间被俗传为伞,从而天王成了怀里抱伞的天王。

《封神演义》沿用了这一俗传,把四大天王变化为魔家四将。并且让魔礼红抱一把混元伞,又把多闻天王的吐宝银鼠变化成吃人的怪物“花狐貂”,给了另一位魔将魔礼寿。

于是到现在,甚至有些寺庙里面塑造的多闻天王多有抱伞的形象。可见《封神演义》作为小说文学成就上乏善可陈,可其对民间信仰的影响是在是巨大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