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貂婵乱天下
第七章 望乡台上太拥挤(旧版)

云开千里红

同人 |  小说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貂婵走到桥的上层。

奈何桥险窄光滑。

日游神、夜游神带着鬼兵把守。

貂婵双脚一滑,到了中层。用美人计杀人,毕竟是她功德的缺失。

貂婵刚抬起脚,脚下一闪,差点掉到了下层去。她跑了几步,坐了下回,意识到生前如果再施展手段,口蜜腹剑,迷惑男人,说不定真的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走过奈何桥,忽然听到很多鬼魂失声痛哭,吵得整座奈何桥都像摇动似的。那些鬼魂悲惨地嚎哭,向着一个地方拥挤过去。

那是一个上宽下窄,面如弓背的土台,叫望乡台。

站在上面,五大洲、四大洋都可以望得见。

阎罗天子大慈大悲,准许阴曹亡魂遥望自己生时的家乡与亲人。

望乡台,成了鬼魂遥望阳间的窗口,活人与死人联络感情的圣地。

鬼魂去地府报到前,对阳世亲人十分挂念,尽管鬼卒严催怒斥,还是强登望乡台,最后遥望家乡,大哭一声,才死心塌地前往“阴曹地府”。

正是“望乡台上鬼仓皇,望眼睁睁泪两行。妻儿老小偎柩侧,亲朋济济聚灵堂。”

貂婵在鬼魂的大声哀号里,双目失神,无精打采,她感到欲哭无泪,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委屈和忧伤,本来活得好好的,却阴差阳错,糊里糊涂就死到了阴曹地府里来了。

一个鬼魂从望乡台上下来。

牛头、马面大声喝斥。那鬼魂却恋恋不舍,迟迟不肯离开望乡台。

貂婵闪到了旁边,让那鬼魂再上望乡台上去。

貂婵害怕上望乡台。站在望乡台上,她不知道看些什么。

貂婵怕看到赵云,她与赵云有缘无份。

貂婵怕看到汉献帝,她背叛了汉献帝。

貂婵更怕看到那些被她美色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男人。那是一种阴谋,一种罪过。

貂婵谁也不想见。

往事不堪回首。

恰在此时,平鬼元帅微服巡视,捉了那鬼魂,举起青锋宝剑大声喝道:“你怎么能破坏规矩,平白无故上两次望乡台?”

貂婵说:“鬼差老爷,我不上望乡台,就让他上吧。他并没多上呀。”

平鬼元帅慈悲,便不追究那鬼魂。

那鬼魂悲痛欲绝,两颊泪水长流,哭得很伤心了。

平鬼元帅见此情景,问:“你为什么伤心落泪呢?”

那鬼哭着说:“回禀老爷,小人生前是种田的,因妻子生病,小人去集镇抓药,糊里糊涂地就被一个炸雷劈死了。”

“生死有命,你休怨天尤人。”

“小人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自己的命不好。好不容易娶了个媳妇,恩恩爱爱才过了三年,就阴阳分离,也不知她的病好了没有,想起来实在是让人牵肠挂肚,好不伤心。”

平鬼元帅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放下了举起的宝剑,他心里泛起层层波澜,想到自己初到地府之时,也黯然神伤,泪湿衣襟,想再看一眼阳间的景物。

一个小鬼跑来报告:“元帅,这个鬼魂私自溜出鬼门关,想逃回阳间。”

平鬼元帅回过神来,见两个鬼卒押着一个年轻女鬼站在面前,那女鬼面容憔悴不堪,见了平鬼元帅也毫无惧色,只顾低头哭泣。

平鬼元帅喝问道:“你为何要逃跑?”

女鬼回答:“我要回阳间看我的父母。”

“你既然已作鬼魂,为何还要思念凡尘。”

“我父母都快七十岁了,中年得子,好不容易才养下我这个独生女,养儿养女为送终,谁知白发人送了黑发人,我死了,父母还不知怎样哭得死去活来哩。要知道,我今年才二十八岁呀。”

“阴曹律条严明,你私自逃出鬼门关,你不怕遭受阴间刑罚么?”

“只要能见父母一面,就是打入十八层地狱我也情愿。”说着,又呜呜地哭了起来。

平鬼元帅陡然感到非常难过,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咬着他的心一样,挥了挥手,道:“你走吧.....”

两个鬼卒在一旁看了,都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急道:“她违反阴律理当严惩,要是阴天子知道了......”

平鬼元帅道:“阎君那里,自有我去交代!”

两个鬼卒无声地退去了。

平鬼元帅走到貂婵面前,感动地擦了擦眼眼,颤声说:“你们这些来到地府的鬼魂,个个思念阳间的亲人,谁不想到望乡台上多看几眼?每天都有鬼魂违反阴律想跑回阳间的,心中很多事都放不下。这个时候你还这样大度,功德无量……”

旁边一个鬼王说:“元帅,判官判下了,这鬼魂从奈何桥中层过来的,在凡间有淫乱大罪,要堕入畜道,下几辈子都为鸡,转化十次再沦为猪狗……”

平鬼元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当奏与阴天子,这鬼魂有仁爱之心,要让她回到人间,博爱世人……”

就是这次积了阴德,后来,貂婵在百年之后,转世为一个平乱将军,身边有美女无数,暗合了天理循环报应。她生前经历男人无数,受尽折磨,下一辈子却阅人无数,享受风花雪月。这是后话,不题。

从望乡台下来的鬼魂,一个个通向旁边的亭子。

这是孟婆亭。

有个叫孟婆的女人守候在那里,给每个经过的鬼魂递上一碗孟婆汤。

孟婆是一个风韵犹存的绝世美女,是掌管将生魂抹去记忆的阴使。

宋朝清官包拯死后,出任阴间的阎王。包拯最初出任的是第一殿阎罗王。包拯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怜悯屈死,屡次放人还阳伸冤雪恨,后被降调第五殿,掌管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地狱。

本来,人到地狱是有去无回的,但包拯让人还阳,孟婆之说便带到了阳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