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逸霄思考问题不再局限在军事层面,他既是军队的总司令,也是大片领土的掌舵人,要对这片土地和追随他的战士负责。
朝鲜的棋局必须理清,释放薛钟集团军,准备北上或西进,与毛子周旋。
源石,你得亲自跑一趟平壤。
咱们和陕北之间的合作,得建立在不损主权的基础上。外蒙独立和中东铁路权益,我们坚决反对。
要让世人清楚,我叶逸霄不是挑起战火的人,而是用武力反抗强加的不公。陕北在友好条约上的立场,必须与东北一致。
明白,我即刻动身前往北朝鲜。
方源石应声而去,车队整装待发,直奔丹东,再转道平壤。
叶逸霄的部队已掌控了港口和毛子舰队,包括13艘驱逐舰、2艘巡洋舰,还有大量辅助船只。
海参崴的潜艇、登陆艇等也尽数收归麾下。
毛子海军的遗产,如今成了叶逸霄打造太平洋舰队的基石。
小型舰艇能就地维修,但驱逐舰和巡洋舰需要更专业的处理。
从日军手中缴获的两艘阳炎级驱逐舰近乎完好,其他虽有损伤,却也足够作为训练平台。
加速海军成长,尤其是巡洋舰的加入,极大充实了舰队实力。
东北本就有一定的海军基础,张氏时代还曾有过航母的雄心。这样的背景下,招募水兵、组建舰队事半功倍。
莫托洛夫被困在奉天,成了双方传话的桥梁。斯大林坚持要用大军压境,让叶逸霄见识红军的力量。
而叶逸霄却主张对话解决问题,避免无谓的流血。
他似乎成了弱势一方,实则双方各有顾虑。叶逸霄担心毛子庞大的超过千万的军力,不想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在远东灰飞烟灭;
而莫斯科则忌惮叶逸霄背后的美丽国支持,尤其是他手中的核武器。
不断加强的空中力量,就是对叶逸霄核威胁的直接回应,确保制空权,防止核弹落在外贝加尔。
与此同时,加强防空,保护伯力,坦克集群推进,火力全开,战斗进入了白热化。
斯大林的态度依旧强硬,命令外贝加尔部队猛攻,火箭弹如雨,场面震撼。
堡垒内的士兵面对这等火力,有人紧张得脸色发白。但老战士笑而不语:
新来的,别怕,这点火候,撼不动咱们的防御工事。小日本造的堡垒,末日标准,也算帮了我们一把。
老兵稳住了军心,刚待炮火稍歇,便下令反击。战士们各就各位,依托工事,严阵以待。
毛子坦克群逼近,防守火力受损,形势危急。
孙仁的部队携带着大量自行火炮赶到,反攻开始,31集团军的新一军也加入了西线战场,炮火反击,掩护反冲锋。
在这片狭窄的战场上,毛子的庞大兵力难以全面展开,双方在几个关键点激烈交锋,炮火交织,枪声不绝。爆炸声震耳欲聋,天地为之色变。
炮弹像不要钱似的,嗖嗖嗖往对面招呼,炸得地上血肉横飞,跟雪花混一块儿,成了战场上最惨烈的风景。
才一天时间,两边死伤就破万了,那数字看得人心惊胆战。进攻的老毛子吃了大亏,损失比叶逸霄重。
仗这么打着,后面的大车小车就没停过,一趟趟往前线送枪炮弹药,补给消耗。
说起来,咱叶逸霄的后勤本事不是盖的,老毛子那边炮弹越打越稀,明显后劲儿不足。
反观咱这边,重炮越来越多,打起山头来跟犁地似的,恨不得把山头给平了。
这仗一开始,两边的炮弹就跟放烟花似的,嗖嗖往天上窜,落下来就是一阵轰隆隆,能不能活全凭运气。
精锐对精锐,到底谁硬谁软,不真刀真枪干一架,谁也不服谁。
老毛子头皮发麻,连攻好几天,西线的防线愣是纹丝不动,跟铁桶似的,怎么也敲不破。
火箭炮、飞机、坦克,老毛子啥狠招都使了,可对面那火舌愣是一点没见小。
武器不用坏?大炮不会炸膛?炮弹无穷无尽?哪有那好事!
只不过咱补给跟得上,奉天那边支援跟流水线似的,源源不断。
叶逸霄还有后手,真到紧要关头,他亲自去西线坐镇,靠着以旧换新系统,还有之前系统奖励的炮弹,比啥军火库都顶用。
眼下这消耗程度,还没到他亲自出手的地步,光靠奉天那几个军工厂,子弹炮弹就供得足足的。
打仗打的就是银子,拼的是后勤,拼的是工业底子。
要说工业实力,老毛子本来牛得很,但在远东这儿,就成了短板。
他们的好东西都在东欧那块儿,中间和西边荒凉得很,就靠一条铁路串着,补给线细得跟线似的。
到了十二月十几号,打了半个月,外贝加尔那边老毛子折了七万多,叶逸霄这边两万多,医院里伤员都快装不下了。
疼,真疼,老毛子那边疼得更厉害。炮战不停,大炮废了就换新的,更多的炮,更多的炮手,一股脑儿往前线涌。
几千门炮对轰,硝烟熏得跟世界末日似的,连坦克都顶不住,挨一发就趴窝,不死也得掉层皮。
前沿工事前,谢尔曼和T-34坦克都拉上来当直射炮用了,报废了还能挡挡子弹,当个临时掩体。
飞机又起飞了,老毛子的飞行员心里直突突,叶逸霄的防空炮猛得很。
上百门88炮加上好几千门小口径高射炮,织成一张大网,你有多少飞机来,炸一轮,叶逸霄马上搬来更多的家伙事儿顶上。
炮弹跟水龙头开了似的,哗哗地往外淌,感觉这仗没个头,老毛子造武器图的是量大实惠,火力猛,不在乎精细。
打个比方,想打十公里外的小树,好炮一炮准,差一点的炮就得三五发。
一般人琢磨着提高炮的精度,老毛子却认为,多调几门大炮,精度不够数量凑,总能砸出个缺口。
可碰上叶逸霄的守备队,他们傻眼了,人家是既有准头又不缺弹药,质量数量两手都硬。
这直接导致他们的伤亡数字蹭蹭往上涨,特别是炮弹一短缺,支援跟不上,半天功夫就能添上八千伤亡。
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的兵,是二战里打出来的精钢,跟德三硬刚过的。钢铁硬汉也怕疼,挨炮弹一样倒下。
战场上,枪杆子几乎成了摆设,全靠各种大炮小炮说话。
加农炮、守备炮,还有迫击炮,密密麻麻的,整个战场跟个移动军火库似的。
土都炸得松软了,坦克陷进去动弹不得;石头炸成粉,一抓一手流。
这地儿别说架机枪,人都站不稳,死伤一片,最后连尸体都和泥土混一块儿了。
西线攻不动,老毛子心虚了,伤亡过了十万,伤员治不好,搞不好还得截肢。
再加上西伯利亚的冷风雪,人冻得心都凉了半截。再这么打下去,莫斯科拐杖厂都得加班加点了。
坦克废了一大堆,飞机也摔得差不多,飞行员更是缺得慌。
飞机没飞行员飞,那就是一堆废铁。西线打到现在,损失了五分之一的兵力,还摸不清对方底线。
他们开始合计,难道非得百万大军压境不可?
另一边,28师把伯力围得跟铁桶似的,薛跃还调了坦克旅过来,海参崴那边算是稳住了。
远东军三路,西边的啃不动,中路的隔江望,东线已经没了,第一方面军基本报废,物资仓库还让人端了,这损失,几十亿美元打水漂,军队元气大伤。
这一切,就因为一颗蘑菇弹,局势瞬间翻转,叶逸霄手里多了上百万吨物资,还有军舰。
这手奇招,以后可不好使了,得发展导弹核弹头,这事儿得提上日程。
叶逸霄趁这机会,巩固地盘,招揽人才,搞科研,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奉天作战部缓了口气,西线压力小了,东线也稳住了,接下来就是扩大战果,搞定阿穆尔河,移民安置。有物资保障,人手不愁。
隔条江而已,自家地盘,理所应当拿回来。
方源石带回消息,陕北那边,友好条约不签,愿意帮忙调解,但对动武不赞同,主张和谈解决问题。
毕竟,都是国府下的,东北的事,叶逸霄说了算。这样一来,李云龙、孔捷这些人手可以自由调配,金同学那边掀不起大浪,半岛核心区域唾手可得。
“既然盟友打算,那我们就自己动手,让黄声、薛钟增派人手,听我命令守住平壤,拿下铁路沿线,半岛归我们了。谁敢反抗,直接炮火伺候,不用请示。”
叶逸霄心里有数,半岛一拿下来,系统奖励就有德三坦克飞机的技术,有了技术,军工厂开足马力,飞机坦克批量产,还能组建科研团队搞创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