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复仇者,开局独创四爆战法
第二十一章 活寡妇制造者:S型跳雷(旧版)

沉默的土豆

军事 |  现代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如果时间充裕,陈锐宁愿继续用炮弹继续给鬼子据点洗地,以减少部队伤亡。

但从伏击伪军和鬼子小队开始,游击队就必须在一个小时内,拿下毕家岭据点,并再次构建防御阵地。

突击队刚冲进鬼子据点,就遭到幸存的鬼子的疯狂反击,好在有SK2手雷探路,鬼子的三八大盖除了击中要害,击中其他部位杀伤力远不如98K。

尽管如此,突击队还是有五名游击队员在突入据点时负了伤。

等警卫排和三排全体压上去,M2迫击炮再次发威,这种类似巷战的场景,M2迫击炮作为近距离火力支援,可谓是对掩体后的敌人杀伤的神器。

虽然打碉堡的能力不行,因为即便是砖混结构的鬼子炮楼,其厚度也达到70公分以上,更何况钢筋水泥构建的暗堡。

但对据点内的房屋建筑破坏力、重火力点的清除和人员杀伤能力,效果还是杠杠的。

黄连发没有骗陈锐,这个据点确实只剩下两个小队的鬼子,除了在炮击当中直接轰死的60多个鬼子,还有不少残存的鬼子负伤,

加上据点内一些医护、后勤等其他辅助兵种,总兵力也不超过150人。

三排和警卫排分拆,以班为单位,迅速对据点内残余鬼子进行清理。

此时老龙山游击队,无论是人数还是火力,都已经构成绝对优势。

尤其是警卫排,深得陈锐的打仗思路,遇到可以房屋或者目标,要么是一梭子子弹,要么先扔一颗SK2进去再说。

装备,是整个抗战过程中龙国最大的弱势。

比如后来的枣宜会战(1940年5月初开始)中著名的湖阳镇大捷,第85军第4师第11团以两个营的兵力(600余人),在兵力还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激战一昼两夜,歼灭鬼子一个满编大队(1000余人),击毙鬼子昭上大队长,

这在整个抗战过程当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较为重要的除了战士们作战勇猛不畏牺牲之外,还有来自师部的炮火支援。

这也是陈锐在每场战斗中,都毫不吝啬给每个战士配备足够的装备的原因,

装备不是打赢一场战斗的唯一因素,却是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

即便如此,攻下毕家岭据点,游击队还是付出2人阵亡8人受伤的代价,但这绝对值得,战斗怎么可能没有牺牲。

“三排李厚朴,快速打扫战场,

警卫排侦察班,你和运输班的地雷车,迅速前往据点以北三公里外,设置雷区。

警卫排其他人快速在外围构建防御阵地!

炮排重新布置阵地,

运输班,给一排、二排送去补给,然后全部移动到据点内来。”

陈锐现在不知道梁正义和那支川军兄弟部队谈的怎么样了,但现在只能做好防御和接引的准备。

如果不拔掉这个据点,打通这条通道,这支川军可能一直都是孤军。

现在绝对不能撤退,就算这支川军最终不和自己一起攻打战俘营,至少也得接引梁正义回来。

……

半个小时后,。

“报告队长,我是警卫排侦察班,S型跳雷和反坦克地雷已经布设完毕,距离我处十余公里,发现大约有五十余辆军车,初步估计至少是一个大队的鬼子兵力。”

鬼子居然出动了一个大队的兵力,来支援毕家岭据点!

陈锐还是有点高估这个时代鬼子的机动能力,主要是对鬼子的运输车车速判断不够准确,算是一个小小的失误。

理论上可以达到六七十公里的时速,实际上也就四十公里左右。

而且这个时代战场的运输车辆,正常情况载重也就五六吨而已,最多不超过十吨,不过能解放人力畜力,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了。

“不用留守,所有人员撤回!”

“收到!”

这是一场硬仗,不过想到侦察班布设的那些地雷,陈锐嘴角浮现一抹笑意。

S型跳雷是日耳曼军装备的一种地雷,1930年就已经研发,35年投产,还有一个美称,叫做“弹跳贝蒂”,也叫“活寡妇制造机”。

它的设计最令人畏惧之处,在于其主体内装有约360颗钢珠、短铁棒或碎金属块。

也就是说,一旦不小心引爆了这款跳雷,它不会马上爆炸开来,而是会迅速“跳起来”到1-1.5米的地方——也就是推到大部分士兵的齐腰高度,也就是裆部,蛋蛋的位置。

一旦地雷到达预设高度后,主装药就会转化为致命的霰弹,以极高的速度水平角度射出。

而且爆炸范围非常广,至少可以360度无死角的横扫30至50米以内的所有人群,形成有效杀伤,甚至100米内,还有一定的杀伤力。

一般来说,这种跳雷击伤鬼子的概率,要远高于击毙鬼子。

但这款地雷,可以说是二战当中,盟军最不愿意见到的武器,因为一旦中招,很可能下半身的幸福就从此终结。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