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隐者:孤独路的开始
第三章 继承与选择(旧版)

白玉京谈行

恐怖 |  灵异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简单地打扫了屋子的灰尘和收拾房子里外因没人居住而生长的杂草后,刘小帅就回去了,当天吃完晚饭,刘小帅就主动提出搬去那边居住的想法,家里人同意后,他收拾了一下自己刚拿回来的行李,带上自己在老家的床上三件套一刻不留的直奔老房子而去,毕竟那里还有很多东西和未解需要去摸索和解答。

刘小帅在整理爷爷留下的法器和书籍时,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他从未想过,自己那位看似普通的爷爷,竟然隐藏着如此惊人的秘密。中客厅里的每一件法器,每本古籍,都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个神秘而古老的故事。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敬畏,同时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兴奋。

他走到三清画像,许多神像前,三清画像下来正中间是张道凌的神像,正前面是一张半人高的正方形供桌,桌子被一大张黄布盖在下面,供桌黄布前方刺绣有仙鹤图案,上中间绣着四个大字,从右到左念分别是万法宗坛,刘小帅上完香跪下磕了三个头,心中默默发誓,无论未来如何,他都要好好继承爷爷的衣钵,不辜负老人家的期望。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对爷爷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他决定先研究这些法器和书籍,提升自己的见解和认知。

他把书籍和法本规划分别分类出来,爷爷留下的书很多,而且类型种类丰富,有科普,有算命的,风水的,道医类,阵法,科仪……法本基本大差不差,有符咒,修炼法,口令等,终于,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全部整齐划一起来,刘小帅站起身来伸了一下懒腰,看了一下手表,9.30分了,看了一下客厅自己动手的成果,甚是满意。随后他从书架上拿出一本《教派由来与问解》拉出凳子靠在桌子上看了起来。

刘小帅从书中了解到道教的历史和演变,原来,道教始源于黄帝、集成于老子、发扬于张道陵天师。战国及秦汉诸儒,皆崇黄帝老子之学,称为道家。唐宋以降各代悉宗道学,并信仰崇奉,普及于中华民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夏民族精神及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道教是为中国固有的宗教。

为中华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早在张陵天师之前就已经存在。例如方仙道、黄老道、太平道等等。早期的道士称为方士或者羽士。只是现代历史上以张陵为“道教”正式成立的标志人物。道教以道祖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道教的核心教理教义基本上皆是由此而出。尊奉“道为最高信仰,道是凌驾于所有尊神之上的。但由于“道”一气而化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代表了道教宇宙生成的三个时期即混元、洪元、太初,是道教宇宙生成论的具体体现,所以三清至尊直接代表着道,是代表道这一本体的不同方面因此又常说三清即是“道”。以后便衍生了天地三界等道教神明,是诸神的根本。

另外,道教还分出许多派系,在道教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宗派很多,有的流传时间很长,有的很短,难以一-列举,这里只介绍在道教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教派。

在东汉时,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太平道:由张角以《太平经》为信仰基础而创立,强调救世主的概念,太平道在黄中起义失败后即湮没无闻。

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于东汉时由张道陵创立。张道陵于汉顺帝时学道于鹤鸣山(今四川)中,得到太上老君亲授,制订了一系列宗教仪式,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后人称张道陵为“天师”,他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被称为“嗣师”和“系师”。五斗米道的组织系统称“治”。在巴蜀一带设立了24个“治”,这是处理道教事务和祭祀的地方。在两晋南北朝时,又先后出现了南天师道、北天师道、楼观派、上清派、灵宝派、葛氏道、李家道等。唐、宋以来,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到元代演变为“正一道”。

上清派从陶弘景以后又称为茅山宗,在隋唐以后成为道教的主流。到北宋以后,茅山上清、阁皂灵宝、龙虎天师形成三山符道派,逐渐受到统治者尊崇。两宋之际,北方还出现了真大道教、太一教和全真道三个大派,南方也形成了神霄、清微、混元(天心正法)、东华、净明等符道派,以及金丹派南宗(亦称紫阳派)。

元代,南方各符道派逐渐并入正一派(由天师道发展而来),金丹派南宗并入全真道(创始人为王重阳),于是全真道又分为南北二宗。以后,全真道的北宗“七真”又形成七个分派。但一般说来,元代以后,道教的主要派别是全真和正一两大道派。

正一派主要传播于江西、江苏、上海、福建等地,其他地区的道士则大多属于全真派。两派的信仰并无差异,只是在教规教戒上有所不同。全真派要求茹素、出家(不结婚)、住观,正一派则无这些规定。

由此刘小帅还了解到民间法教和道教的不同,民间法教隶属于道家,但不属于道教,准确的说,他们是民间某个地域文化形成的宗教,人们称之为民间法教。当然,法教与道教的关系是千丝万缕的,其思想也一样,都源道而生。他们同样有山相医命卜五术流传,但与道教不同的是,法教重术,所学之术通常都体现在替人驱邪镶镇,改善风水之上。传承方式也各有不同,没有固定的道观地点,大多都是师徒相承,代代流传。

法教有过教,过功,传法,传承之说。那么先来说说过教:过教,是学习法术的重要仪式,首先要师父在坛前禀报各位祖师,要传法于某人,再进行打卦等等仪式,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打卦,打卦成功,寓意祖师同意了,反之,就是祖师觉得此人心地不善,不同意收为徒,但还有一种最特殊的情况,师父晚年没有徒弟,属于师父找徒弟的,那么就会一直打卦下去,直到出卦,即为“硬请卦”,然而最重要的一点:学习民间法教必须要在师父的坛前过教,从来没有远程过教一说。

接下来说过功:过功可以理解为由高到低,是学法弟子拥有法力可以行法的关键一步,其中形式有很多,如:符水,授法器,受兵马等等,代表师父与祖师承认你是他的徒弟了,可以是用本门的法术。

再然后就是传法:即师父教给你法该如何使用。传法可分两种,一种是需要长时间修炼,另一种是直接就会。

最后就是传承:传承即为师父给弟子的命令,承担责任,光大门派,当然师父要在自己的弟子中挑选,实属千里挑一。

关于法教也有很多派系,南北地法系很多如:

山东(东隐派、崂山派)

青海(昆仑派)

浙江(茅山派、闾山派、虎门令派)

江西(大茅山派、小茅山派、鲁班法、蛇教、梅花教、闾山法、梅山法)

湖南(茅山法、梅山法、少林法、南传骊山法、排教、祖师派、蛇教、鲁班法、元皇法、玉皇教、华陀法、雪山法、峨嵋法、观音茅山教、普庵教、莲花教、峨眉总佛法)

湖北(竹山教)

四川(梅山法、鲁班法、巫教、血传玉皇派、散发教)

云南(茅山法、少数民族法)

贵州(苗法)

广西(玉皇教、红莲法、华光法、青罡法、天竺法、茅山法、闾山法、瑶山法(三妹法)、壮族狼根法、梅瑶二教、三元教、六壬仙教、神传玉皇派、观音教、茅山三清派、红莲佛教、白莲教、茆山教、闾茆二教、老茅山、)

广东(青罡法、红莲法、华光法、十星教、红林大教、玉皇教、闾山法、北传茅山法、南传(六壬法、金英法、昆仑法、大圣教、西天佛法、玉封教、茅山法、白鹤法、白莲教、凤阳教、金堂教、通天教、龙都教、法令门、阴山法、大刀教、神师教、七姑教、金花教)

海南(红林大教、苗法)

香港(南传茅山法、六壬法、西天佛法、白莲教、玉皇教)

东南亚地区(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南传金英法、六壬法、金狮法、茅山法、西天佛法、列位法、昆仑法、吕山法。

台湾(天和法、闾山法、六壬法、骊山法)

刘小帅看到法教的过教,他记得爷爷给他信另一页有提到,老头在他小时候就已经封身过教了,然后老爷子还给我留了那么过的法本,是不是意味着我可以先学法教的法,反正法本,古籍,法器,坛都是老爷子留给我的,既然都有就别作选择了那就全都要!

在他看到坛旁边整齐叠好的紫色道袍时和莲花冠时,很好奇爷爷以前究竟多厉害,毕竟之前看小说和视频时都有说到紫袍天师法力无边,虽然网上有夸大其词的说法,但也不是空穴来风的,于是又埋进书里看了起来,果然有所收获,在书中记载道教产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鹙鸟羽毛)拈绒,然后编织而成,称鹤氅。其制法早见于汉武帝时方士栾大穿着的羽衣,无袖披用,展如鸟翼,取神仙飞升之意。南朝宋代陆修静定道服有披、褐两种。披即披风类衣物,如讲法师披于肩背的霞帔(绣云霞花纹的短披风,已于元代之后消失),褐即今所说的道袍,道袍,是道教文化中传统的一种道教礼仪服饰。同时,也是道士或者信道之人所穿的宗教礼仪服装。

道袍,就是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目前可以分为6大类: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

大褂:蓝色。款式最简单的一种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代表法天之意。衣襟宽大,长至腿腕,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目前多发展为窄袖,以便日常作务。《大明会典》云:“道士常服青”。

得罗:蓝色,即将成为正式道士的标记,着冠巾束戴。衣襟宽松,长及脚踝,袖宽一尺八寸以上,袖长随身。参加宗教活动方可着用此衣。

戒衣:黄色,受戒道士的一种代表。戒衣,袖宽二尺四寸以上,袖长随身。黄色属土,土可化育万物,表示庄重,寓有“道化万物,参赞化育”。从前道教传戒制有“三衣”,分别供领受初真戒、中极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穿用。现在传戒是一次授完,所以仅用此种戒衣。

法衣:紫色,称“天仙洞衣”。只有举行大型斋醮科仪的道场法事的高功身着此衣。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上有金丝银线绣的各种道教吉祥图案,如日月星辰、宝塔、龙凤、仙鹤、等。方丈在举行隆重祀典时穿着此衣,则为紫色。传言道祖老子骑牛出关时“紫气东来”,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

花衣:红色或黄色不带图案者,称“班衣”。亦属法衣。只有举行大型斋醮科仪的众经师才要穿花衣。花衣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上面亦有各种绣花图案,但较天仙洞衣显得简洁。

衲衣:亦称“衲头”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大襟,长及小腿。多层粗布缝制,略为粗拙。云游在外的道士打坐时穿用,抵御风寒。少数道士还保存着过去代代相传的衲衣。出外野游,粗布麻衣

在其中,法衣是道教法事的专用服饰。黄色法衣是天师圣主,是王者的穿着。是法衣中最好的一种。而紫色法衣就是高阶法师的代表了,是大师进经的穿着。红色法衣代表是祈福的的法师。那么青色的法衣就是拜斗、祝寿的法师常用穿着了。那么绿色的法衣多是给我们散人仙客所穿的。黑色法衣:斗部着。白色法衣:冥司着。

“紫气东来,这屋子的布局就是坐西向东走向,中屋正是法坛,老爷子的布局可以啊”刘小帅喃喃道

然后刘小帅又看到关于道冠的记载,冠服,是道士平时穿戴的冠裳和免簪帔以及在斋醮仪式中穿着衣帔的总称。早期道教对于冠服之规定甚为简单,从南朝刘宋陆修静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趋向严格,冠服区别愈加明显。据南北朝《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卷五,对各类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确规定。书称:“服以象德仪形,道士女冠,威仪之先参佩经法,各须具备如本法,不得叨谬。违夺算三千六百。”

大多分为四种:

月牙冠:月牙状,下沿有相对两孔,穿过木簪,可以别在发髻上面。这是全真派道士常用的道冠,冠巾拜师之后即可戴此。冠顶两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传说全真祖师丘处机掌教之时,元代皇帝曾赐给他一块金子和一块玉石,要他戴在头上,丘处机当即运用道家内功,调动体内二味真火,在手心把金子揉捏成月牙冠,又把玉石掐捏成簪子,用指甲掐着戴在头上,惊得皇帝目瞪口呆,丘处机从此成为掐金断玉的金玉两行的祖师爷。后来的全真弟子为了纪念丘处机,就在黄冠上留下这两道印痕。

五岳冠:覆斗形,上刻“五岳真形图”,必须受过天仙戒者方可戴。通常,只有道教“全真派”中德高望重的大师,才能戴这种服饰。

五老冠:五老冠乃围戴头部之冠。无顶,莲瓣形,五片莲瓣上绘有“五方五老”的神像,晚间做超度法事时,高功所戴。

莲花冠:因其外形乃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冠。唐时已在世间流行,宋沿袭其制。以金玉来制,以珠宝来饰。道教冠帽中最高等级。唯有道教中高功法师上坛才可以戴此冠。

刘小帅看道这里结合之前的法衣不经吓到“wc,这老头道行级别这么高,难怪小时候那么多人来找他,原来是来请他出山啊!不过为啥老爷子要金盆洗手呢或者是不问过事”他自己也想不出所以然。

他很兴奋,恨不得现在就开始“修行”,然后一步登天,也难怪,如果让你经历这件事,然后·得知自己能成为道士,在龙虎山还有人,想想都得乐开花,不过这只是他平时口嗨一下而已,他知道想要走这条路并不简单,更多的疑惑还是为什么爷爷要他当一个道士修行。

刘小帅本想拿一本法本看看,不过困意渐起,想来还是算了,把书放回原来位置就回去·偏房睡觉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