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164章 韩延寿和严延年(旧版)

叶还生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这一年,东郡太守韩延寿被调到了京城,当上了左冯翊。

说起这韩延寿啊,他之前在颍川当太守的时候,可是做了不少好事儿。

那时候啊,颍川的前任太守赵广汉鼓励百姓相互揭发,结果搞得民间怨声载道。

韩延寿一来啊,就改变了这种做法,他教导百姓要讲究礼让,还找来了那些年纪大、有经验的长者,一起商量着决定婚丧嫁娶的礼仪。

他还规定啊,这些礼仪都得按照古礼来办,不能太过分了。

老百姓们都很听韩延寿的话呢。

那时候啊,贩卖纸车纸马等陪葬品的人很多。

韩延寿一上任就下令把这些东西都没收了,然后扔到大街上让大家看。

后来黄霸接替了韩延寿的位子,也继续按照韩延寿的方法,来治理颍川,结果把颍川治理得井井有条。

韩延寿这个人啊,特别崇尚礼义和古风。

他每到一个地方当官啊,都要请当地的贤士来提建议、挑毛病。

他还特别注重表彰那些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人,并且修建了地方公立学校。

每年春秋两季啊,他都会举行古代的“乡射”之礼来选拔人才。

那时候啊,赛场上可是热闹非凡啊,钟鼓齐鸣、管弦悠扬。

人们上下赛场时,都相互作揖礼让呢!

到了每年检阅地方武装的时候啊,韩延寿还会在考场上设置斧钺、旌旗等东西,来让将士们演练骑马射箭等技艺呢!

他修理城池、收取赋税之前啊,都会提前告知百姓们日期,并且把按期集合,当成一件大事儿来办呢!

所以啊,官吏和百姓们都特别敬畏他,并且都愿意为他奔走效劳呢!

韩延寿还在民间设置了“正”、“伍长”等管理人员,来监督百姓们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且禁止收留奸邪之人呢!

如果街巷村落里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啊,官吏们马上就会知道了!

所以啊,那些奸邪之人,根本就不敢进入韩延寿管辖的地盘儿呢!

刚开始的时候啊,各项事务可能有些繁琐,但是后来官吏们却因此而不必再追捕盗寇了。

老百姓们也不必再担心,会遭受杖责了,所以大家都觉得特别安全便利呢!

韩延寿对待下级官吏,也是既施以深厚恩德,又加以严格约束的呢!

如果有人欺瞒他,或者辜负他,他就会非常自责地问自己:“难道我有什么事对不起他吗?否则他怎么会这样呢?”

属下们听说了之后,都会感到非常惭愧,甚至有人因此而自杀了呢!

有一个门下官吏,也因此而自刎,幸好被人救活了,韩延寿知道后非常感动,还流下了眼泪呢!

他马上派官吏和医生去探望,并且大大地减免了那家的赋税徭役呢!

韩延寿在东郡当了三年太守期间,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刑狱大为减少,因此被调入京师任左冯翊,可真是实至名归啊!

话说啊,有一次韩老爷子去高陵县溜达,结果遇上俩兄弟,为了块地皮子争得脸红脖子粗,直接跑到他面前告状。

韩老爷子一听这事儿,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啊,直接来了一句:“哎呀,我坐在这左冯翊的位置上,本应是全郡的楷模,可现在连亲兄弟都为了屁大点儿的地争个不停,这真是我失职啊,我得先撂挑子!”

说着,他就自称病倒了,直接躺宿舍里装病不出门了。

这事儿一出,县里的官员们都慌了手脚,不知道该咋整。

县令、县丞,还有那些乡官们,也都跟着写检讨,自责得把自己关起来等老板发话。

这两兄弟和他们的家族一看这架势,也都开始自我反省,最后两兄弟都剃了头发,光着膀子,跑去找韩老爷子赔礼道歉,还说愿意把地皮子让给对方,以后再也不争了。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全郡上下都和和气气的,大家都拿这事儿当反面教材,互相提醒别再犯同样的错。

韩老爷子的威望,一下子就传遍了那二十四个县,没人敢随便告状了。

他对人实诚,所以官员和百姓也都不忍心骗他。

再来说说那匈奴那边儿的事儿。

匈奴单于把先贤掸的两个弟弟给砍了,乌禅幕想求个情,但被单于一口回绝,弄得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后来呢,匈奴的左奥王挂了,单于就立了自己的小儿子当新奥王,让他留在王庭。

可奥部落的贵族们不干了,他们拥立了老奥王的儿子当新头儿,还带着小弟们东迁了。

单于急得团团转,派右丞相带着一万骑兵去追,结果还没打赢,损失了好几千人。

哎呀,这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这一折腾,就到了汉宣帝神爵四年的春天,二月里来,长安城出现了凤凰、甘露,这可是大吉大利的好兆头啊!于是呢,皇帝就开心得大赦天下,大家都挺乐呵的。

还有个人物得说说,那就是颍川太守黄霸。

这哥们儿在颍川干了八年,把那儿治理得有条有理的。

那时候啊,凤凰、神雀老是往各个郡国飞,特别是颍川那儿最多。

到了夏天四月啊,汉宣帝就发个诏书表扬黄霸说:“你丫推行政策挺给力的啊!老百姓都懂礼义、孝顺、友爱啥的。”

还奖励了,他好多好东西呢。

过了几个月,皇帝又把他调到京城,去教太子读书了。

哎呀妈呀,这黄霸可真是个人才啊!

五月里,匈奴单于把他弟弟呼留若王胜之,派来拜见汉宣帝,这可真是个大事儿啊,就像咱们邻居老王,突然有一天说他儿子被水木大学录取了,都是大新闻!

一转眼,冬天到了,十月的时候,杜陵飞来了十一只凤凰,这可是大吉大利的好兆头啊,当时的人们都乐开了花,就像买到了涨停的股票一样兴奋。

说到河南的太守严延年,这哥们儿治理地方可真是个“狠角色”。

大家觉得该判死刑的,他可能就大手一挥,放人;大家觉得是小事的,他反倒一挥手,给人判了。

他的套路啊,就像女生的心思一样,你别猜,猜了你也不懂。

所以手下和百姓们都小心翼翼,生怕犯了啥忌讳,就像踩到了他的尾巴一样。

每到冬天,他就把各县的囚犯都集中到郡衙来“开会”,那时候啊,可真是血流成河,所以河南的百姓都亲切地叫他“屠夫长官”。

严延年一直看不起黄霸那类人,觉得他们就是靠拍马屁上位的。

可后来呢,黄霸受到的朝廷嘉奖和赏赐反倒比他多,他心里那个不平衡啊,就像看到自己买的股票天天跌,而别人的却天天涨一样。

有一天,河南郡出现了蝗虫,他的一个手下叫义,出去查看灾情。

回来后,严延年跟他说:“这些蝗虫岂不是凤凰的美食吗?”

义这老头儿有点老糊涂了,平时就特别怕严延年,就像小学生怕老师一样。

其实啊,严延年和义以前是同事,关系还不错,这次严延年还送了义不少好东西。

可义却更害怕了,自己去占了个卦,结果是个“死卦”,于是他就闷闷不乐地去了长安,上书告了严延年十大罪状。

奏章交上去后,他就喝毒药自杀了,就像那些被套牢的股民一样绝望,不过他也算是硬气了一回,表明自己没撒谎。

这事儿闹大了,交给御史去核查,结果发现严延年在背后对朝廷牢骚满腹,就像那些键盘侠一样,只会嘴上说说。

十一月,严延年就因为“大逆不道”的罪名被砍头了,这也算是他应得的报应吧。

想当初啊,严延年的老娘从东海来看儿子,打算一起过个腊祭。

可到了洛阳,正好碰上严延年处决囚犯。

老太太吓了一跳,就不肯进府了。

严延年来驿站看她,她连门都不让进,就像那些被儿子伤透了心的老妈一样。

严延年在门外摘了帽子磕头,好久之后,老太太才见他,还把他一顿责备:

“你当上了太守,管着这么一大块地方,不去仁爱教育百姓,反倒乱杀人来立威,这哪是父母官该干的?”

严延年磕头认罪,还亲自给老娘驾车回家。

腊祭之后,老太太说:“天道有轮回,杀人者终将被杀。我老了,却眼看你要遭殃。我走了,回东海扫墓去。”

说完就走了,就像那些看透了一切的老人一样,无奈地离开了。

回到东海后,老太太跟严延年的兄弟族人们都说了这事儿。

一年多后,严延年真的被杀,东海的人都夸老太太有先见之明,就像那些买了涨停股票的人一样有眼光。

话说啊,那匈奴的握衍朐单于可真是个“凶神恶煞”,整天拿着把杀人刀,搞得整个匈奴国都心惊胆战的。

太子和左贤王这俩捣蛋鬼也不甘示弱,成天找东部贵族的茬儿,搞得大家都憋气得很。

就在这时,乌桓那边趁火打劫,给匈奴东部的姑夕王来了个“偷袭术”,一下子抢走了大批人口。

握衍朐单于一听这事儿,立马就火冒三丈了。

姑夕王吓得胆儿都破了,怕被单于“收拾”,于是拉上了乌禅幕和东部贵族们,一起把稽侯推上了呼韩邪单于的宝座,然后带着四五万大军,像打了鸡血一样向西进攻握衍朐单于。

可笑的是,两军还没正式开打呢,握衍朐单于的军队,就已经吓得开始逃命了。

单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派人去找他弟弟右贤王求救。

可那右贤王一听这事儿,直接就给了个“闭门羹”,还说:“你就自己作死吧,我可不想陪你玩火!”

握衍朐单于一听这话,气得直接拿了根绳子就自尽了。

呼韩邪单于一看这事儿成了,就乐呵呵地回了王庭。

过了几个月,他大手一挥,军队都解散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然后,他找到了在民间的兄长呼屠吾斯,直接封他为左谷蠡王。

接着,又开始给右贤王手下的贵族们“洗脑”,想让他们一起搞掉右贤王。

可这故事还没完呢,那年冬天,都隆奇和右贤王,一起把日逐王薄胥堂,推上了屠耆单于的宝座。

这屠耆单于也不是吃素的,带着数万大军,就往东去打呼韩邪单于。

结果呢,呼韩邪单于的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四处逃窜。

屠耆单于一看打赢了,得意洋洋地回了老家。

他还把自己的大儿子封为左谷蠡王,小儿子封为右谷蠡王,让他们俩留在单于王庭当“小管家”。

这一眨眼呀,就到了汉宣帝五凤元年春天啊,皇帝老爷子去了甘泉宫,在泰山上拜拜天神,祈求国家繁荣昌盛。

皇太子也举行了加冠典礼,表示自己长大了可以当家做主了。

转眼到了秋天七月啊,匈奴那边又开始折腾了。

屠耆单于派了两员大将,带着骑兵,去东边提防呼韩邪单于。

可是呢,西部呼揭王却和唯犁当户合伙,陷害右贤王,说他想自立为单于。

屠耆单于一听这事儿,火冒三丈就把右贤王父子给“咔嚓”了。

后来,发现冤枉了好人,又把唯犁当户给“咔嚓”了。

这下呼揭王害怕了,直接叛逃而去,自立为呼揭单于。

其他两个大将一看有戏,也自立为单于了。

哎呀妈呀,匈奴一下子冒出了五个单于!

屠耆单于一看,这哪行啊,得去打他们!

于是他亲自带兵,去打车犁单于,还派都隆奇,去打乌藉单于。

结果呢,乌藉和车犁两个单于,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好向西北逃走和呼揭单于合兵一处,一起对抗屠耆单于。

可是,他们还是干不过屠耆单于啊,只好去掉单于称号,全力辅助车犁单于了。

屠耆单于一听这事儿,立马派兵去提防呼韩邪单于,然后自己亲自带兵,去打车犁单于了。

车犁单于兵败如山倒,只好向西北退去,而屠耆单于则带着大军转向西南方向,留在了敦地区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

这样一来,哎呀,汉朝那些大臣们可真是热闹了,整天嚷嚷着匈奴的事儿。

他们大都嚷嚷:“这匈奴啊,真是折腾得咱们够呛,现在他们内部一团糟,咱们得趁机出兵,一举灭了他们!”

于是呢,汉宣帝就琢磨着,问问御史大夫萧望之的意见。

萧望之这家伙,可是个满腹经纶的主儿,他就开始讲故事了:

“你们还记得《春秋》里那档子事儿吗?

晋国士要去打齐国,结果一听齐侯挂了,就撤兵了。

这就是说啊,咱们不能趁人之危,去攻打那些正在办丧事的敌国,这样既能收服孝子们的心,也能让其他诸侯们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说到匈奴这事儿,萧望之就开始夸夸其谈了:“之前的单于啊,可是对咱们汉朝的文化礼仪,佩服得五体投地,自称是咱们的小弟,还派使者过来求亲,这事儿让大家都乐开了花,连那些偏远的外族都听说了。

可惜啊,和亲这事儿还没敲定呢,那单于就被手下的坏蛋给害死了。”

萧望之又接着说:“现在要是去打匈奴啊,那就是典型的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他们肯定会吓得跑到天涯海角去。

咱们这么搞啊,恐怕是吃力不讨好。

要我说啊,咱们应该派个使者过去慰问一下,顺便拉他们一把,帮他们解决一下困难。

这样一来啊,那些外族听说了都会觉得咱们中国真是仗义之国。”

最后萧望之得意地说:“要是咱们能帮匈奴的单于重回宝座啊,那以后,他们肯定会对咱们汉朝,佩服得五体投地,俯首称臣。

这才是咱们天子的大德所在嘛!”

汉宣帝一听啊,觉得萧望之说得挺在理的,于是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哎呀,这不就是典型的“趁你病要你命”的反面教材嘛!

哈哈,咱们汉朝可真是有情有义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