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142章 汉武帝与太子(旧版)

叶还生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话说啊,汉武帝这老爷子,一把年纪了,心里头那个疑神疑鬼啊,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在背后玩巫蛊之术诅咒他。

那些被抓去蹲大牢的哥们儿,心里头即使有千万个冤枉,也不敢吱一声,只能自认倒霉呗。

这江充啊,聪明绝顶,一眼就看穿了汉武帝的小九九,于是找了个胡人巫师檀何,跟他说:

“老哥,宫里头有蛊气,不搞定这个,皇上的病可就好不了。”

汉武帝一听,立马就派江充带着一票人冲进宫里头去找蛊。

哎呀妈呀,这一顿翻啊,就差没把皇宫给掀了,连皇帝的宝座都给掀了,挖地三尺,简直是要把皇宫翻个底朝天。

江充先从那些皇上不怎么待见的妃子房里开始搜,一路搜到皇后和太子的宫里,把整个地面都翻了个底朝天,最后太子和皇后连个放床的地方都没了,只能打地铺了呗。

江充还嚷嚷:“太子宫里找到的木头人最多,还有写着大逆不道的话的丝帛,这事儿得赶紧报告给皇上。”

太子一听这话,吓得脸都绿了,赶紧去找他的老师少傅石德问咋办。

石德呢,也怕自己被拖下水,就对太子说:“哎呀,你看那公孙贺父子、两个公主和卫伉,不都是因为被说用巫蛊害人给咔嚓了吗?

现在这些巫师和皇上的使者,又从宫里挖出证据来,咱们也说不清楚是巫师放的,还是真有的。

要不,你假传圣旨,先把江充这帮人抓起来,再慢慢审。

而且啊,皇上现在住在甘泉宫,咱们派去的人都没能见到他,他是不是还活着都不知道呢。

这些奸臣这么嚣张,你难道忘了秦朝的太子扶苏是怎么被陷害的了吗?”

太子听了,犹豫不决地说:“我这做儿子的,怎么能随便杀大臣呢?我还是去甘泉宫请罪吧,也许能躲过一劫。”

他本来打算去甘泉宫的,但江充那边逼得太紧了,他实在是没办法了,只好听了石德的建议,来一招先下手为强。

就这么着,在七月初九的那天,太子派了些门客假装是皇帝的使者,把江充等人给一锅端了。

那个按道侯韩说觉得这事儿有点儿不对劲啊,不肯接诏书,结果被太子的门客给做了。

太子亲自看着江充被杀,还骂他:“你这赵国的奴才,先害了你们国王父子,现在又来害我们父子!”

说完,就把江充手下的那个胡人巫师烧死在上林苑里了,让他也尝尝被烧的滋味!

太子爷这边呢,派了个侍从门客叫无且的哥们儿,揣着符节,趁着月黑风高就摸进了未央宫的长秋门,找到了长御女官倚华,一顿嘀咕之后,事儿就这么说定了。

皇后一听这消息,立马就急了,调动皇家马车,拉上一帮神箭手,打开武器库,把家伙事儿都备齐了,又从长乐宫调了些卫兵来。

这么一来啊,长安城里可就翻了天了,各种传言满天飞:“太子造反了!”

苏文这小子,脑袋瓜子挺灵光,趁机逃出长安,一溜烟儿跑到了甘泉宫,气喘吁吁地向汉武帝禀报说,太子爷有点儿不对劲。

汉武帝摸了摸下巴,琢磨着:“太子这肯定是被江充那帮人给逼得没办法了,这才搞出这么大动静。”

于是啊,他就派了个使臣去叫太子来问话。

哪知道使臣到了长安城门口,却像个缩头乌龟一样不敢进去,回来禀报说:“太子这回是真的反了,还要拿我祭刀呢!”

汉武帝一听,这火就噌噌地上来了。

丞相刘屈牦听到消息,吓得连丞相大印和绶带都扔了,赶紧派长史快马加鞭去禀报汉武帝。

汉武帝皱着眉头问:“丞相咋整的?”

长史苦着脸说:“丞相怕事儿闹大,没敢发兵。”

汉武帝一听就火了:“这事儿都闹得满城风雨了,还有啥秘密可言!丞相咋就没学学周公,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说着,大手一挥,就给丞相下了道诏书,命令他:“赶紧去抓反贼,朕自有赏罚。

记得用牛车挡着,别跟反贼短兵相接,伤了咱的兵哥哥!

还有啊,给我守好城门,别让反贼给跑了!”

太子这边呢,也是不甘示弱,直接发表宣言,向文武百官发号施令:“皇上在甘泉宫养病,我怀疑有变,奸臣们想趁机作乱。”

汉武帝一听这话,立马就从甘泉宫赶回长安,在建章宫发诏书,调集附近各县的精锐部队,让丞相统一指挥。

太子也是拼了命了,派使者假传圣旨,把长安中都官狱里的囚徒都放了,让他们跟着少傅石德和门客张光等人去打仗。

还派了个叫如侯的囚徒,持符节去征调长水和宣曲的胡人骑兵。

哪知道呢,侍郎马通奉汉武帝之命赶到长安,一听说这事儿,立马就去追如侯了,把他逮了起来。

告诉胡人骑兵:“如侯的符节是假的,别听他的!”

就这么着,如侯就被咔嚓了。

哎呀妈呀,这事儿可真是越闹越大,长安城里一片混乱啊。

太子和汉武帝两边都对峙上了,一场大战眼看就要打响。

这太子爷啊,本来是想为自己辩解的,哪知道最后闹成了这样。

说起来啊,都是那疑心病重的汉武帝和狡猾的江充给闹的。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看了都捏把汗啊!

说,太子爷风风火火地赶到了北军军营南门,他往车上一站,扯开嗓子就喊护北军使者任安。

这任安一露头,太子爷就火急火燎地塞给他符节,让他麻溜地发兵。

你猜怎么着?这任安老兄接过符节,却扭头回了营房,“砰”地一声关上门,把太子爷晾在了外边。

太子一看,心里那个急啊,简直就像猫爪子挠心,可也没啥辙,只能带着小弟们撤了。

太子爷可不是善罢甘休的主,一咬牙,把长安四市的市民都招呼来了,乌泱泱的好几万人呢。

他大手一挥,给这帮人都发了家伙,然后浩浩荡荡地就冲向了长乐宫西门外。

嘿,正巧跟丞相刘屈牦带的大军碰上了。

两边也不废话,直接开打,一打就是五天五夜啊,死伤无数,血流成河,街边的水沟里都是红彤彤的一片。

老百姓们都在传“太子造反了”,所以啊,大家都躲得远远的,没人愿意掺和。

反观丞相那边,人马是越来越多。

终于,到了庚寅日那天,太子爷顶不住了,败下阵来。

他带着手下往南跑,一直跑到了长安城的覆盎门。

那时候,司直田仁正带着兵在那儿守门呢。

他心里琢磨着,太子和皇上是亲父子,这事儿闹大了对谁都不好,于是就没对太子下狠手。

太子一看有机会,一溜烟儿就跑出了城外。

丞相刘屈牦听说了这事儿,气得直瞪眼,非要宰了田仁不可。

御史大夫暴胜之看不下去了,就劝丞相说:“田仁可是朝廷的大官啊,要杀他也得先问问皇上的意思,哪能随便就杀了呢!”

丞相一听,觉得也是这么个理儿,就把田仁给放了。

可这事儿传到汉武帝耳朵里,他就不乐意了,立马把暴胜之给逮了起来,质问他:“你为啥要拦着丞相杀田仁?那田仁可是放走了造反的人啊!”

暴胜之一听这话,吓得腿都软了,最后一咬牙,直接抹了脖子。

汉武帝还觉得不解气呢,又下令让宗正刘长、执金吾刘敢去把皇后的印玺和绶带给拿回来。

皇后听说了这事儿,也觉得没脸活了,选择了自我了断。

汉武帝还觉得不够呢,他认为任安这老头子看到战乱就想看热闹,看谁赢了就投靠谁,这种两面三刀的人可留不得!

于是啊,就把任安和田仁一起给咔嚓了。

至于那些帮太子打仗的,马通因为抓住了如侯,被封为重合侯;长安的小子景建跟着马通抓住了石德,被封为德侯;商丘成因为勇猛抓住了张光也被封了侯。

而那些太子的门客,因为以前进过皇宫所以一律被杀;跟随太子造反的也都被灭了族;那些被太子逼的官吏和兵卒,虽然不是出于自愿,但也都被流放到了敦煌郡。

太子还在外边儿逃窜呢,所以长安各城门都开始加派了守军。

这事儿啊,真是闹得满城风雨,长安城里人心惶惶啊!

汉武帝那会儿啊,真是气得七窍生烟,朝廷里的大臣们都是心惊胆战的,不知道该咋整。

这时候呢,壶关的三老,也就是地方上的大佬,令孤茂,给汉武帝上了道折子。

他是这么说的:“皇上老哥,您听我说啊,爹就像咱们的天,娘就像咱们的地,咱们这些儿女啊,就像是这天地间的花花草草、小猫小狗啥的。

您琢磨琢磨,得风和日丽,大地妈妈慈爱,这些小猫小狗才能茁壮成长啊;同样的,爹娘得疼儿女,儿女们才会孝顺不是。

咱这皇太子啊,可是汉朝名正言顺的接班人,以后得继承大统,完成祖宗的遗愿呢。

再说了,太子还是您的亲大儿子呢。

您看现在这情况,江充这小子,本来就是个平民老百姓,街头卖艺的那种,但您却这么看重他,让他手握大权。

结果呢,他借着您的名号,去欺负太子,还找了一帮歪瓜裂枣,一起给太子挖坑、使绊子。

太子呢,想见您又见不着,想伸冤又没地儿说,这冤枉可大了去了。

最后,太子一急之下做了江充,然后怕您削他,只能跑路。

太子是您的亲儿子啊,他动用军队,也就是为了保个命,怕被别人暗算。

我觉得吧,他这么做,也是被逼的,没啥坏心眼儿。

古诗里都说了,‘绿头苍蝇在篱笆上嗡嗡飞,但有品行的人可不会听它们瞎咧咧。

要是不管这些苍蝇,那可就天下大乱了。’

以前啊,江充就因为嚼舌根子,害死了赵国的太子,这事儿谁不知道啊。

现在呢,您还没怎么查呢,就一股脑儿地怪太子,火冒三丈的,还派大军去追他。

就连丞相都亲自上场了,这让那些聪明伶俐、能说会道的人都不敢吭声了。

我看着都心塞啊。

皇上啊,我求您了,心放宽点儿吧,别对自己的亲儿子太苛刻了。

太子犯了点儿小错,但咱也别老惦记着啊。

赶紧把追太子的事儿给停了,别让太子一直在外边儿流浪了。

我令孤茂啊,一片忠心,随时准备为您上刀山下火海。

我就在这儿,建章宫外,候着您的吩咐。”

这份折子递上去以后啊,汉武帝看了是眼泪汪汪的,心里也开始明白了。

不过啊,他还没公开说放过太子呢。

话说这太子啊,他是一路往东跑,最后猫在了湖县的一个叫泉鸠里的地方。

他找的那户人家啊,说实话,家境真不咋地,但为了这逃亡的太子爷,他们可是下了血本了,就靠编草鞋、卖草鞋来供养他。

太子在湖县还有个老相识,听说那人小日子过得挺美的。

太子就想啊,要是能找他拉拉关系,暂时安顿下来也挺好的。

于是,太子就派人去联系他。

可结果呢,这一联系可把自己的行踪给暴露了。

八月初八那天,地方官带着一大帮兵卒把这太子藏身的地儿围了个严严实实。

太子一看这架势,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自己这回是跑不掉了。

他回到屋里,一甩手就把房门关紧了,然后一咬牙,就选择了上吊自杀。

在那些搜捕的兵卒中,有个从山阳来的壮汉叫张富昌,他一脚就把房门给踹开了。

新安县令史李寿也是个手脚麻利的,一下子就冲上前去,把太子给抱了下来。

可惜啊,太子已经没气了。

那户人家的主人为了保护太子,跟官兵干了一架,最后也把小命给丢了。

太子的两个皇孙,也没能躲过一劫。

汉武帝听到太子已死的消息,那个心啊,碎得跟饺子馅儿似的,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了。

为了感激李寿和张富昌,他直接就把他们封为侯了。

想当年,汉武帝可是为了太子,专门建了个博望苑,就是为了让太子有个地儿跟宾客们唠嗑,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可惜啊,太子他结交的宾客,大多都是些追求奇技淫巧的人,跟正统的儒家学者那是天壤之别。

说到这儿,臣司马光得说两句了。

古代的明君们,他们教育太子可是很有一套的。

他们会给太子选那些品行端正、有学问的人当老师和朋友,让他们整天围着太子转。

这样一来,太子身边就都是好人了,他的一举一动也都会受到好的影响。

但话说回来,历史上还是有些太子因为放纵自己而招来灾祸,最后名声扫地。

现在看看汉武帝这老哥,他倒是挺大度的,让太子自己选宾客,想咋地就咋地。

可是啊,正直的人往往都是高冷范儿,而那些会说好话、会拍马屁的人却容易搞定太子。

这本来就是人的天性嘛,所以太子最后落到这个下场,也就不奇怪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