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从觉醒天眼开始执掌阴阳
第17章 五雷正法(旧版)

石欢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精彩,实在精彩!”

“包大人真乃旷世奇才奇才!我耶律雄才输得心服口服!”

耶律雄才忽然拍手鼓掌,由衷佩服起包拯来。

契丹人素来慕强,遇到软柿子就捏,遇到比自己强的就跪舔。

耶律雄才现在对包拯打心眼里敬佩,更不敢把他当七品知县来看待。

大宋这边,太后,天子和群臣,脸上均堆满了难以言喻的笑容。

今天,大宋不但在文道上战争了辽国,还重新认识了包拯,一个毋庸置疑的奇才。

“诸位爱卿以为,包拯应官拜何职为宜?”赵祯连想都没想,就准备为包拯加官晋爵。

包拯方才的表现,有目共睹,谁要是还有异议,那就是别有用心,存心和自己这个皇帝过不去。

“启奏陛下,包大人对天文地理见识卓绝,到司天监任职再合适不过。”

“臣附议!倘让包大人到司天监,必定让大宋重新认识宇宙的奥秘。”

“王大人言之有理!”

“臣也认为包大人理应去司天监任职,专心研究天地格物,若继续让其治理州郡,实在是大材小用。”

“……”

一提到包拯的升迁调度,百官顿时又活泛了起来,个个头脑都无比清晰。

谁都清楚,包拯可是一个烫手山芋,断不能给他实权。

司天监只是一个负责观测天象气候的部门,没有实际权柄,不会对百官构成威胁。

不得不说,大宋官员别的本事没有,权利斗争个个都是行家里手。

看着百官七嘴八舌的提议,赵祯顿感不快,百官心中想什么,他心如明镜。

不错,包拯在格物方面的见识,超乎世人的认知。

但让包拯专门研究格物之学,却非他所愿。

他更看重的还是包拯的聪明睿智,以及刚正不阿。

在预期中,他准备让包拯去御史台或谏院。

对朝廷来说,御史台和谏院就是赵祯的一双眼睛和利剑,监视着百官的一举一动。

唯有刚正不屈之人,方能胜任,发挥其职能。

现在百官一致推荐包拯去司天监,用意不言而喻。

“哈哈哈……”

尚未等赵祯发话,大殿上忽然传来耶律雄才的大笑。

“包大人如此人才,却不能治国安邦,本使也替包大人感到不值啊!”

察觉到耶律雄才挑拨离间,包拯微微一笑,“耶律将军此话何意?”

“以包大人的学问,做个宰辅也绰绰有余!”

“想不到大宋如此不惜人才,难道包大人心里就一点也不感到委屈?”

百官听到这里,一阵默然,心里却是恨得咬牙切齿。

赵祯和刘太后也被耶律雄才说得一脸难堪。

刘太后也不是软柿子,任由辽人拿捏,冷声道:

“耶律将军,此乃大宋内部之事,大宋朝廷如何用人,还用不着耶律将军指手画脚!”

耶律雄才见刘太后发怒,也不干太过放肆,说道:

“鄙人不敢干涉大宋内政,只是替包大人叫屈而已。我大辽一向量才用人,绝不会卸磨杀驴!”

说完,转头看向包拯:

“包大人这样的人才,何处不能施展抱负?”

“倘愿去我大辽,大辽的官职任你挑选!”

耶律雄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包拯超乎常人的学识,而是其不折不挠的非凡胆略。

一个二十出头的七品知县,面对大辽的威慑而不变色,以一己之力硬钢辽国使团。

单凭这一点,就不知甩其他朝臣几条大街。

这样的人才,如果为大宋所用,将是大辽之劲敌。

若能为大辽所用,大辽必定水涨船高,蒸蒸日上,碾压大宋!

耶律雄才兀自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面对自己抛出的橄榄枝,有多少人能抵抗得了?

更何况,还是一个在大宋朝并不如意的七品小官。

他丝毫没有没留意到,大宋从上到下,脸早就绿了。

耶律雄才的行为已触碰了大宋的底线。

在大宋朝堂之上的堂而皇之地挖大宋的墙角,这是对刘太后和赵祯赤果果的羞辱和挑衅!

“耶律将军当着吾皇陛下和太后的面,公然离间我大宋君臣,未免太轻视我大宋!”吕夷简气急败坏道。

“吕丞相,本使真诚实意求贤,并无挑拨之意,请吕丞相不要误会!”

“我契丹人行事素来光明磊落,可不像你们汉人,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勾心斗角,嫉贤妒能。”

“既然大宋不重视人才,难道还不让我大辽招揽么?”

“你……”

吕夷简气得满脸羞红,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却又便和辽国使团发生正面冲突,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包拯余光打量群臣和皇上一眼后,看到赵祯那副将信将疑的神态,心中了然。

此时若不作出强力回应和表态,自己这条小命估计是走到头了。

“耶律将军的好意,让包拯受宠若惊!”

“不过包拯生长于大宋,血液里流淌着大宋的血。生是大宋之人,死也要做大宋之鬼。”

“让包拯背叛大宋,耶律将军枉费心机了,还是死了这条心罢!”

“今日阁下身为辽国特使,包拯视为宾客,以礼相待。”

“然而,将来宋辽之间若发生摩擦,阁下便是包拯的敌人!”

包拯不敢说自己有多高尚,但要背叛自己的民族,去当汉奸走狗。

也绝无可能!

他还不至于直降身份,替蛮夷卖命……

听了包拯的话,刘太后悬着的心也落定下来。

大宋从来不缺人才,倒不是她真的害怕失去包拯,没有包拯,大宋的太阳照样要升起。

她关心的是大宋的尊严,以及她的脸面。

倘若包拯在朝堂上公然投敌,那才是对她对大的羞辱。

庆幸的是,包拯还算忠心,回复也算得体,没让她这个太后太过丢脸。

“哎……”

耶律雄才遗憾地叹了口气,“错过包大人这样的人才,乃我大辽之憾。”

“既如此,本使也不勉强。不过,我大辽的大门永远为包大人敞开,包大人稍有不如意,直接来大辽。”

说罢,叶耶律雄才朝赵祯和刘太后拱了拱手:“陛下,外臣告退。”

一众辽使纷纷退出大殿。

【叮!】

【为大宋讨回尊严,奖励10000功德。】

【当前功德为15000点,可购买掌心雷,是否购买?】

就在辽国使团离开大殿后,系统的提示音,让包拯再度兴奋起来。

掌心雷,又名神雷,五雷正法之一,乃道家无上秘法,主杀伐。

修炼之后,不但能怡养真气,更能凝聚神雷之力,达到强大的攻击。

相比其他武道功法,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包拯想都没想,就直接选择购买。

“购买成功,共消耗10000功德,等待融合……”

“叮!融合成功!当前掌心雷等级为一重!”

伴随着系统提示音落定,包拯身体内融入一股强大而神秘的力量。

各种符文瞬间嵌入脑海,仿佛与生俱来的一般,玄妙无比。

仿佛只需一个意念,身体便能释放出无穷无尽的雷霆。

就是眼前的大辽战神耶律雄才,在包拯也不再那么惧怕。

就在包拯出神之际,就听赵祯道:

“包卿挫败辽人气焰,扬我大宋国威,不愧是大宋之栋梁!”

“吕相,包拯当任何职比较适合?”

赵祯脸上沾满了喜色,也充满了无尽的欣慰。

虽然方才耶律雄才当面招揽包拯,让他这个一国之君心里很别扭。

但丝毫不影他对包拯的信任。

要说包拯会叛国投敌,那大宋朝就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了。

耶律雄才的招揽,只能证明自己没看错人,也更加证明了包拯的才能。

只是觉得,将包拯外放了三年,有点委屈了他,浪费了三年的光阴。

当然,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朝廷掣肘太多,而且包拯也没有为朝廷立过大功,仅凭殿试功名,就给他高官厚禄,人心不服。

但现在赵祯已无这方面的担忧,就包拯现在的功劳,就算是官拜一品,也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

吕夷简显然也看出了赵祯的心声,皇上显是不愿让包拯任司天监职,而是要给他一个具有实权的职位。

略加思索后,吕夷简道:“回皇上,包大人权知定远县三年,政绩卓著,有口皆碑。”

“开封府府尹一职正好空缺,莫若让包拯权知开封,执掌京畿重地,参与朝政。”

“寇相、参知政事范大人曾担任过此职,老臣以为,包拯必能胜任。”

赵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虽有让包拯去御史台纠察百官的打算。

但听到开封府尹一职……

这可是一个非皇亲国戚不用的执掌,乃真正执掌实权的职位。

比之御史台和谏院有着更大的权柄。

赵祯眼看吕夷简也是有意重用包拯,不由大喜:

“吕卿家不愧为肱骨老臣,果有识人之明,甚得朕心,不知母后……”

瞧着皇上和吕夷简一唱一和,刘太后心中雪亮,明白得很。

她对包拯知之甚少,不过包拯刚才的表现已经足以证明他是个可用之人。

性格刚正,不惧权贵,倒是可以牵制庞籍。

想到这里,刘太后也不再反对,道:“既然皇上和吕卿家都认为包拯能胜任开封府尹一职,准奏。”

赵祯顿时喜出望外,连连谢了太后。

他最怕的就是太后干预自己任免,那么他即便再重新包拯,也无济于事。

太后这次没有反对,委实有些出乎赵祯的预料。

但却知道,以母后的老谋深算,如此爽快,目的绝不单纯。

赵祯可不会认为,这是母后放权给自己。

但正在兴头上,赵祯也不想深入考虑。

不管太后是否别有用心,至少没有当着朝臣的面让他这个一国之君下不来台面。

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儿,不敢再有更高的奢望。

“包拯听封!”

“从今日起,擢升三品府尹,权知开封,负责京畿治安。”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