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家强龙,开局阻董卓进京
第十三章、武帝之始,声名远扬!(旧版)

暗夜食客

军事 |  三国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你这是胡闹!行军之事,岂能当做儿戏!”

王允气的脸红脖子粗,这个老东西可不是真心为了大汉,而是觉得袁家什么好处都占了,心里不舒服!

而袁清也知道,该到他崭露头角的时候了。

袁清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陛下,臣愿立下军令状,率精兵五千,北伐匈奴!若是此行不胜,愿提头来见!”

刘辩对袁清很有好感,因为是他救了自己。

因此他下意识的想要答应。

但是王允的质疑来的更快。

“你提头来见,那五千精兵的性命谁来负责?空话谁都会说,却不知你这小儿有何能耐敢独领一军!”

袁清也来了火气,你这老头儿是真能犟,本来看在貂蝉的面子上,给你点儿好脸,看来是没必要了。

回头跟老袁好好聊聊,让王允把貂蝉乖乖送来给自己开枝散叶,想必老袁是不会拒绝的。

“王刺史,好不容易官复原职,就不要当个小丑了吧?”

“你!”

王允脸色一变。

“既然诸位对清的能耐有所质疑,不如这样,论武功,便演武场见,不死不休。论军略,便当着陛下面前,辩上一番!”

袁清此言一出,朝堂一片寂静,众人都在思考其中得失。

总的来说,很直白的讲,弊远大于利!

如果折了袁清面子,就是得罪了袁家,虽然袁家明面上是袁隗做主,但是实际上,袁绍已经暗中接过了一部分权利!

袁术这个冢中枯骨毫无作为,就一个混吃等死的。

所以得罪了袁清,毫无疑问,就是得罪了袁家。

而好处在于什么呢?在大家没有明确站队的情况下,当一个出头鸟?

王允哑口无言,他不敢。

人家都说了,自幼饱读兵书,自己这个半吊子跟一个开窍的小娃拼脑子?

至于武力,对于当日之事,他也有所耳闻,能在百步之外,掷矛精准射中张让,这是什么水准?

王允自己也心里明镜似的。

所以才拿年龄说事,希望能得到其他朝臣的支持。

不曾想他的如意算盘打空了,在这个关头,没人愿意得罪目前如日中天的袁家。

“你们......哼!”

王允气的脸红脖子粗,看到没有人支持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归队了,毕竟他也不敢把事情做得太过分。

刘辩喜出望外,欣然应允。

“爱卿既有才能,自然可以担此重任。”

但是幕后的何太后却看到了更深的层次,那就是袁家,太强了!

帝皇之道,在于制衡,在于御下。现在的袁家,无人能制衡,自然那不能驾驭!

不过方才大臣们的建议却又不无道理,新帝登基,自然是要扬大汉之威。

有问题吗?没有啊。

“既如此,升袁清为讨寇将军,率五千御林军,直捣匈奴!待得胜而归之后,再行封赏!”

...

下朝后,一众大臣围在袁绍和袁清的身边一阵恭维,大家都不是傻子,袁家势大,大家都想巴结。

而袁绍和袁清也笑呵呵的接连应允,这是一个好势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大。

外放一事,还需耽搁几日,不然的话动作太大,既惹得皇帝和太后的不满,又会让相关的官员有所提防。

而袁清也没想到刘辩竟然能有这么大魄力,或者说刘辩根本没有意识到京城兵力究竟有多么空虚。

五千御林军已经将洛阳的防御兵力快要抽空了。

是的,这就是东汉末年,皇帝早已名存实亡。

袁清接收了五千御林军,随后带着哼哈二将和郭嘉戏忠简单看了一下军容。

不得不说,身为御林军,也是拱卫洛阳的最精锐军队,这些将士们还是很靠谱的。

就连郭嘉都不由自主的点头说道:

“此军虽然略逊于精锐,却可完胜普通军队!讨伐匈奴足矣!”

唯一可惜的是,五千御林军中,只有一千是骑兵,余下四千都是步卒。

在这个年代,马匹是非常昂贵的物种,想要组建骑兵,是需要花费大价钱的。

不过一千骑兵倒也足够,毕竟袁清也没指望和匈奴拼骑兵,这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这次征讨匈奴,袁清带上了郭嘉和戏忠,以及哼哈二将。同时嘱咐袁绍遇事不决可问荀彧。

之后袁绍和荀彧交谈一番,顿时敬佩不已。

甚至升起了挖墙脚的心思,随后却颓然一笑。

特么的,自己儿子的墙角也挖?当个人吧。

但是这有侧面的说明了袁清的识人之能。

若非没有袁清介绍,袁绍扪心自问,绝对不能发掘出这等人才。

袁清这孩子已经超过他太多了。

自己能做的已经不是帮他继续让袁家越做越大了;

而是配合袁清,让他能更快的接收目前自己拥有的各路人际关系,让他更快的成长起来!

以及,让袁清闻名于世!

人的名树的影,袁绍之所以闻名正是因为他身为袁家的继承人,虽未庶子,却远胜于嫡子袁术,得到了袁隗的信任!

由此可见,名声有多重要!

好的名声可以引人才自行投效,民心所向,但坏的名声却可以让人才们敬而远之,人尽唾弃。

经过几天的准备之后,袁清已经准备好了,带着四人和五千御林军出发了!

一路上,百姓们纷纷夹道相送,大家都知道袁家出了一个小将军,不但武艺高强还有救驾之功。

因此都想见识一番。

这一见,顿时惊叹不已。

史书《炎汉·皇帝列传·汉始祖篇》中有记载:

“东汉光熹元年,汉少帝继位。”

“炎汉始祖,武皇帝袁清因救驾之功得裨将军一职,朝中有臣子曰:‘北伐匈奴,以彰天威’,武皇帝袁清自荐为帅,立军令状,愿领精兵五千,前往北伐。”

“刺史王允呵斥曰:行军岂儿戏呼?”

“武皇帝袁清当即对峙众朝臣曰:吾自幼饱读兵书,颇有所得,诸君若疑清之勇,清愿与君死斗于演武场之上,诸君若疑清之策,不若朝堂之上,与君辩论一番!”

“刺史王允遂无言以对,羞惭至极,只得退归臣列。”

“少帝甚喜,升武皇帝袁清为讨寇将军,领御林军五千,北伐匈奴。”

“不出数日,武皇帝袁清整理军容,整装待发,洛阳百姓知晓,遂出门迎见,只见武皇帝袁清”

“唇红齿白,双眼炯炯有神,其相貌气场,不输其父袁公!”

“头戴紫金冠,身披连环狮心铠,手持霸王枪,身骑踏雪乌骓,好一个偏偏少年郎!”

“百姓均赞叹不已,惊为天人。”

“更有百姓欲献粮于御林军,武皇帝袁清下马婉拒曰:此粮乃百姓日夜耕种所得,清岂敢随意取之?”

“至此,武皇帝袁清贤名远扬,不失为一桩美谈。”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