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镖奇缘
第17章 逆行履职(旧版)

缘份

都市 |  都市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孟天禹下派印山县,抱着为民的初心,希望一展宏图。

甫一上任,就遇到了百年不遇洪灾,抗洪救灾结束后,孟天禹马不停蹄开展调研。

印山县市一个以深丘为主的农业县,丹秀山片区土地贫瘠,实施天保工程后,耕种和养殖收入占主体,比较贫穷。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城市经济脆弱,工业基础很差,是国家扶持的贫困县。

但水力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只是缺乏投资开发,属于捧着金饭碗讨饭。

在全县党员干部大会上,孟天禹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全县动员,招商引资,大抓交通、水电和旅游,三年实现翻番。

但应者寥寥,孟天禹百思不解,他请教县委元老郭玉成。

“老程,我想听听你的想法,一定要知无不言哈。”孟天禹真诚地说。

郭玉成沉吟了好久,才缓缓地说:

“给你两个建议,二选一。”

“说说看?”孟天禹来了兴趣。

“要么按部就班,平稳过渡。你反正是下派领导,只要不出状况,到期你就晋升走人,皆大欢喜。”

“还有呢?”孟天禹继续问。

“要么大刀阔斧,佛挡杀佛、鬼挡杀鬼。”

“啊?!”孟天禹不解。

“印山县贫穷落后,虽然有先天的不足,顽疾还是思维禁锢,理念落后,干部不但惰性强,还窝里斗,可谓庙小阴风大。”

郭玉成的一番见地让孟天禹很为震撼,情况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

但碌碌无为同流合污、溜须拍马升官发财不是自己的性格,孟天禹决心有番作为,他坚定地对郭玉成说:

“我是党的干部,理当牢记中心使命。”

“好!我支持你。”郭玉成非常激动。

在郭玉成等支持下,孟天禹祭出三板斧:统一思想,不换脑子就换人;订立目标责任,奖优罚劣;选能任贤,能者上庸者下。

在孟天禹的强势推动下,全县上下抓经济、谋发展的氛围初步形成,但仍有观望态度。

招商局报来的方案,推荐丹秀山的红石滩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但万禾乡政府认为不具备开发条件,推三阻四,反对推荐。孟天禹决定进行实地考察。

正是阳春三月的季节,大地春意盎然。

孟天禹没有带随从,叫上司机小高一早高就出发。从小县城到西象村的道路是碎石路面,一路颠簸来到满水桥。

“这样的交通如何吸引投资啊?”孟天禹对路况很是忧虑。

孟天禹站在满水桥,清澈的拉姆河水缓缓流淌,满水桥吃水很低,像是在亲吻拉姆河。回想去年就是在这里被洪水围困,不禁感慨万千。眼里浮现出边尘搭救自己的身影,仿佛就在昨天。

在一名村民的引导下,孟天禹和小高一道,攀上折花岭山,红石滩的美景迎面扑来。

明媚的阳光,蓝天下,漫山遍野的杜鹃、悬崖瀑布、红灿灿的卵石、静静的拉姆河和腾腾升起的温泉水雾,加上鸟语的伴奏,俨然一幅美丽的画卷,孟天禹被这美景完全吸引,心旷神怡,陶醉得不能自己。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自然风光,连空气都是甜的。”孟书记做了一个深呼吸,对小高感叹地说。

“可是有传言,开发会破坏豁口的风水,乡政府因此反对。”小高说出社会议论。

“纯粹是瞎扯淡。”孟天禹生气地说。

“书记,我们是返回还是往前走?”小高请示。

“走,我们到豁口看看。”孟天禹说完就走。

所谓豁口就是西象村进入红石滩的唯一入口,豁口是一条既深又长的峡谷,拉姆河从峡谷流经红石滩,峡谷两边是陡峭的山崖,千仞绝壁,十分俊秀。因为原始没有路径,人迹罕至。

要想进入红石滩,要么翻越折花岭,要么从豁口进入。

“书记小心哦。”孟天禹在小高的搀扶下,硬是开辟了一条山路,看到豁口的险峻,孟天禹赞叹:

“多好的资源啊,如果开发出来,将吸引千千万万的游客,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农民何愁不富啊?!”

亲眼目睹红石滩,孟天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书记,不早了,我们该下山了。”小高提醒。

“好的,我们顺道到西象村转转。”孟天禹想起女儿的遭遇,想借机了解下情况。

孟天禹和小高经过惊险攀越,进入了西象村。

此时的西象村一片静谧,只有轻声的鸟鸣、杂乱的虫鸣,间或狗叫声。

两人走了好远,孟天禹发现去年被洪水冲毁的农房大部分都没有修复,他很不解,终于看到一个大娘在地里忙碌,孟天禹上前打听:

“老人家,我是从县上来的,想打听个人,半壶你认识吗?”

“他是我们村的孤儿,怪可怜的,他进城闯荡去了,没有回来过。”

大娘恰巧是李如兰,她刚好知道半壶的情况。

孟天禹不禁大失所望。

孟天禹调查了解过,由于当地经济落后,绝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农村留下来的都是老弱妇女和儿童。一般的一年一回,有的几年才回家一次,部分甚至一去不返,在城里安家终生不回。

“老人家,如果半壶回家,麻烦你联系我,这是我的电话号码。”孟天禹说着将写有自己号码的字条递给大娘。

“好的。”李大娘很吃力地伸手接过。

“大娘我再问问你,你们村被洪水冲毁的房屋,怎么没有修缮?”

“唉,大家都穷,没余钱啊。”李大娘叹气。

“政府不是补助了建房款吗?”

孟天禹很清楚,县委专门研究了西象村和双桥村的受灾农房修缮问题,财政拨了专款。

“没有听说过。”李大娘摇摇头。

“你肯定吗?”孟天禹惊诧地反问。

“嗯,真的。我这把年纪不会说谎。”李大娘很认真地说。

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如果真如李大娘所说,乡政府和村委会涉嫌贪污挪用救灾款。

“岂有此理,我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孟天禹很愤怒。

第二天上班,孟天禹通知纪委罗书记:

“罗书记,你组织人员,调查万禾乡西象村和双桥村的救灾款使用情况。”

“书记请放心,我马上安排调查。”罗书记不敢怠慢。

一周后,罗书记到孟天禹办公室汇报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确认,西象村和双桥村的20万元建房救灾款,被乡村干部贪污,农民一分未得,报账手续全部做假。”

“一群败类,居然还想瞒天过海。你们纪委依纪依规提个意见,必须严肃处理。”

“我双手赞成。”罗书记坚决拥护。

几天后,撤销了皱国才和赵世春的职务,留党察看。

孟天禹的铁腕出击,对全县党员干部形成了极大的警示,县委决策的执行力大大增强,孟天禹终于熬过了难关。

真理有时候靠权力来支撑。

而此时的边尘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竟然携带巨款上路……

(求收藏、求打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