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桃花扇桃花笑春风
第五章 侯方域的故事——意外(旧版)

萧永日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人们无法预知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到,人生总是会充满各种出其不意。侯方域的事业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他18岁这年,想必是因为祖上的阴德耗尽,上天给了送了份他并不喜欢的成年大礼——侯恂吃牢房了。

以此人起点,侯方域的好运到头了,倒霉事接踵而来,用一个词词语来形容他即将面对的人生:起起落落落落……。当然,个人命运与家族命运、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侯方域倒霉的背后是倒大霉的侯家和倒血霉的大明王朝。

侯恂入狱的罪名是贪污军饷。

这个处分比较有意思,万恶的旧社会无官不贪,便是三年清知县也有十万雪花银,侯恂这样的部级干部利用职务之利弄点钱不是什么大事,反而因为经济问题下台才是怪事,国家为点俗物去处理宝贵的国家干部不合常理。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中间一定有什么故事。

这起案件的背后是朝庭首辅的更换。我们知道,崇祯16岁即位,任职期间经历了少年、青年和中年三个阶段,33岁去世,未老先死,即使他如何英明神武,如何少成老成,如何位居至尊,如何胸有丘壑,也仍是个感情丰富、容易冲动的年轻人,喜怒形之于色,情绪变化很大。这个小小的缺点反映在人事任命上便是频繁的人事调整,哪怕是对百官之首的首辅大人也像换毛巾一样由着性子隔三岔五的更换,有时首辅的任期都超不过生菜的保鲜期。

换首辅是项系统工程,首辅换了下面的干部自然得换,从上到下一条线都要动。这一茬一茬的换来换来,搞的下面的干部很累,跟某个职业一样每天得琢磨上面换了什么人,对自己前途事业有什么影响,下一步会不会不受重用甚至失业。有些人知道没了靠山工作会很难做,在上级调走后也会识趣地主动给新人让位;而有些人则觉得憋屈或不服,几十年奋斗凭本事才抢到的位置没个声响丢失了心有不甘,总想着再干几年。

侯恂属于后者。这年,朝庭首辅又双叒叕更换了,上台的是东林党的反对者,需要东林党人将一些重要岗位让出来,特别是财政部长这个职位很重要,必须换成他们的亲信。时任财政部长侯恂同时还是东林骨干,双重身份都要求他被迫挪窝。侯恂不想动——即使知道自己成了活靶子仍不想动,他真的太热爱这个岗位了,实在是不愿离开,抱着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想拼着鱼死网破赖着不走,看看新班子能把他怎么着。

新首辅很讨厌侯恂不识时务,既然你做着不吃买着吃,就别怪我心黑手毒。想赶走侯恂的办法多下了,很快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找到了侯恂大量的贪污证据,将其开除公职并投入监狱。

侯恂是不是冤枉?看怎么说。经济问题肯定是有,证据在那里摆着,司法程序全部公开,朝庭不至于下作到凭空捏造证据,崇祯也不会允许有人有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将自己的财政部长轰下台,从这个角度看侯恂是罪有应得。但毕竟刑不上大夫,像侯恂这个级别的干部因经济问题而下狱不合适,真要这样的严格执法的话当时所有的高干只怕会人人自危,监狱也挤不下这么多人。从这个角度看,放着这么多的干部单挑侯恂下手,确实也无法排除派系斗争的成份。

侯方域不完全同意以上说法,他觉得父亲绝对是冤枉的,什么经济问题,什么贪赃枉法,这摆明了是阉党残余在构陷,是利益集团在夺权。

不过侯恂没有留下“后人不得入朝为官”的祖训,侯方域也没有因此厌倦官场,他们坚信当官始终是最便捷、最有前途的人生路径,这点足以吸引无数优秀人才前赴后继,官场起落是正常现象,不被贬几次的官生是不完美的、有缺憾的。

要想打败坏人必须当更大的官,掌握比坏人更大的权力。21岁这年,侯方域到南京参加乡试,准备进军官场。至于为什么在南京而不是在北京参加考试还是以前的原因:侯方域是河南户口。

这届乡试比较特殊,既是朝庭为国选才,也是对复社的一次大考。这年,复社的中有很多小朋友长大并取得了秀才资格来参加考试,其中更有一批小有名气的成员,他们的考试成绩非常值得期待。特别是通过这次考试,许多复社成员将实现由学生向官员的身份转变,复社也将由学生团体跨入权力团体,实现鲤鱼跳龙门。

没人会担心侯方域的考试成绩。对这个级别的学霸来讲,考试不是拦路的门槛,而是展示才华的舞台,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是证明实力的最佳途径。侯方域也是这样想的,他认为殿试才是需要重视的战场,乡试只是他考进士、当大官前顺手实现的小目标,对手如云无非是土鸡瓦狗,无非是乖乖地在他的身后排一溜溜以衬托他的不凡。考试的题目、格式、平仄、字数等规则要求对别人来说或许是枷锁,对他则完全是用来淘汰竞争者的有力工具,他对这些规则玩的极溜,在其间纵横自如如鱼得水,将数十年寒窗所学所思转化为文字,不仅有日积月累的华丽词藻堆砌、对遣词造句接近卖弄的熟练运用、对经典名著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更加进去了他自己对生活、生命、经济、管理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他的应试作文不再是死板麻木的格式作文,也不是冰冷无情的官方文章,他太多的思想和感情、他这些年的见识与经历、悲与喜、苦与甜都融入文章,若不是考试有字数限制,侯方域能一直写下去,八股文能写成十六股或三十二股文。

侯方域这篇作文立意很明确、很犀利:用人不疑。原文片断摘录如下:“而后世任数之主,乃欲于其察察以穷之。过矣!夫天下之情伪,盖尝不可以胜防;而人主恒任其独智,钩距探索其间,其偶得之也,则必喜于自用;其既失之也,必且展转而疑人。秉自用之术,而积疑人之心,天下岂复有可信者哉?”这段话大概意思是皇帝必须用人不疑,否则会祸害天下。

写完搁笔,时间还早,窗外吹来杨柳风,风中混着的春花芳草和泥土淡淡的香味。侯方域看着周围或冥思苦想或奋笔疾书的同窗,回想自己激情澎湃近乎完美的试卷,联想到考官阅卷时惊喜的眼神,联想到放榜时一鸣惊人惊艳世人,一阵收获的幸福感和高人一等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你们都说说,我怎么就这么聪明、怎么就这么与众不同?!

考试结束了,侯方域的卷子被单独挑出来,放在了阅卷小组组长的案头,一群人围着卷子不知如何定级。

这份卷子堪称完美,文采、结构、眼界、论述等无论哪方面都透着逼人才气,唯一有问题的是立意。当然了,用人不疑这个观点没毛病,放之天下而皆准,但并不是正确的道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说,比如崇祯时期的正式场合是不应该提这个观点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