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桃花扇桃花笑春风
第十章 侯方域的故事——心动(旧版)

萧永日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侯方域在京期间,与其整日混在一起的除了吴应箕,还有一位名人叫陈定生。

陈定生即陈贞慧,“四公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个。陈贞慧也是官宦世家出身,其父在人事部当侍郎,与侯爷爷基本平级。侯爷爷当初触怒阉党时,陈贞慧的父亲间竭力为其开脱,因此陈侯两家算是世交。

陈定生平生经历与吴应箕相似,一直考啊考就是考不上,后来被评为贡生。

陈贞慧一生最大没做过什么大事,这也正常,一个秀才做出了什么大事才叫不正常,他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字写的不错,曾经在复社起草大字报——《留都防乱揭贴》时被安排执笔。

参与《留都防乱揭贴》的起草是陈贞慧一生最大的事迹,籍此他一炮走红,成为复社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他倒霉的源头,因为《留都防乱揭贴》针对的是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军事家、汉奸、同时也是《桃花扇》的大反派——阮大铖阮胡子先生。阮胡子后来成为南明红人,对参与揭贴的起草者秋后算帐,将首恶陈贞慧作为抓进监狱,差点没弄死陈贞慧,还好其好友、同时也是儿女卿家侯方域通过大量不正当的钱权交易收买司法行政各部门,把陈贞慧从监狱捞了出来。

几个月后,南明为清军所灭,江南大部解放。根据“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清军为陈贞慧报了仇,不仅是陈贞慧的朋友,更是他的恩人。若没有清人灭南明,阮胡子随时可能弄死陈贞慧。不过陈贞慧有点拎不清,以怨报德,不买新朝廷的帐,不理会新朝廷的高薪诚聘,不工作,不当官,不参考,甚至为了避开朝廷的目光而十余年不肯进城,非暴力不合作,住在一个小村庄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很有不食周粟的意思。

农民的日子很苦,象陈贞慧手无缚鸡之力的农民更苦,他不是个好农民,不识时令,不懂稼穑,没有力气,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日子越来越过不下去。还好他字写的不错,用他曾经写过惊世文章的笔墨替村里人写信、写对联、写悼词、给蒙童写字贴来讨口饭吃,补贴家用。

贫穷很可怕,人穷到一定程度了连鬼都不怕。还好穷人会苦中作乐,偶然穷开心一下。能让陈贞慧开心的是他案头的一堆书籍。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52岁时,陈贞慧贫病而死。

继续强行升华主题:生命只有一次,时光一去不回,每个人都想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回首往事时总觉得留有遗憾不太完美,为曾经错失了宝贵机会而揪心痛苦悔不该当初。像陈贞慧这样的一代才子、高官二代为了自己的信念和坚持,甘愿放弃大好前程,蹉跎一生,静悄悄死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农村破屋,且不论这样做是非对错,仅其不为五斗米折腰、贫贱不能移,便可见其是一个狠人、一个值得敬佩的人。就这样急急勿勿碌碌无为过完一辈子,不知在弥留之际有没有后悔,也许他自己心里坦坦荡荡,只是我们感觉郁闷,替他难受。《桃花扇》的故事全面展开。

1939年,大明帝国的又一个秋天,乡试结束有一段时间了,成绩刚刚公布,祖国各地前来南京城应试的青年才俊喜怒哀乐各不相同,有的人榜上有名,狂吃海喝庆祝,然后骑马突破了限速一朝看尽长安花;有的没考上觉得丢人,羞见长安旧主人,悄悄打包行李准备离开;更多人还是在痛骂出题偏、骂阅卷太严、骂科举制度害人、八股文死板;也有没考上但满不在乎,老子迟早还会来的,暂时先做个白衣卿相也挺爽,过几年正常发挥考上举人有了官身便不能为所欲为了。

21岁的侯方域属于落第的这一类,不过他不认为自己水平不行,只是认为阅卷有问题,是社会错了,不是他错了。这天,他叫来和他一样倒霉的吴应箕、陈贞慧,三个准才子聚到一起喝闷酒。倒霉三人组心态失衡,负能量满满,眼中全是社会阴暗面,凑在一起自然没什么好话,先是说朝廷无能,官吏腐败,国运多艰,民不聊生;接着又说北方清人雄起,大兵压境,铁骑南下,大明王朝危如累卵;随后又说李自成、张献忠叛乱席卷全国,兵临北京城下,崇祯好日子只怕到头了;最后又聊起了孙传庭、卢象升等猛将陆续战死,其麾下军团灭亡,唯一可以解救北京危急的左良玉军团在赴北京救援半路上调头去了武昌,离京越来越远。

三人都喝的有些高了,一个劲骂社会骂朝廷。不过没骂一会消歇了,这些日子来天天如此,骂来骂去也骂不出什么新花样,自己都觉着无聊了,天下大势国家危亡是朝庭高层是朝庭的问题,他们几个连个举人都考不上的秀才实在没资格参与其中,清谈误国,过嘴瘾放嘴炮没用,连自己个人的学历问题都解决不了,实在是没资格讨论天下大事,让了听了笑话。牢骚发完了,三人也谈的尽兴,相约去游玩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南京美景,体验风土人情。

南京山川灵秀,气象宏伟,无数决定国运的战争都在南京发生,也留下了无数传说。到明朝时南京已经是六朝古都,集市云集,文学昌盛。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南京美女如云,秦淮歌舞天下闻名,经过十代蕴积,更成为烟月繁华之区,金粉荟萃之所,其中有两条青楼街全国闻名:一是底蕴深厚的传统典经红灯区——旧院,二是新开发但势头良好的红灯区——珠市。为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品牌效应,旧院和珠市引进了以“秦淮八艳”为代表的大量绝色美女在这里或长驻或客串,更加催进了青楼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当时全国——也可是说是全世界最繁华、最著名、档次最高、品种最全、人气最旺的红灯区。

与旧院珠市隔河相望,有一庄严肃穆之处——江南贡院。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我国南方地区上百万学霸经过这里的考核走上了更加重要的干部岗位,影响了数百年的国计民生。

贡院与青楼隔河相望,一衣带水,这个搭配很妙:一边是紧张考试,一边是娱乐休闲;一边是爱情,一边是事业;一边是一本正经道学先生,一边是风情万种美女如云,不远不近,隔河相望,既产生了距离感,又有欲拒还迎的意味。

这个绝配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朝廷宏观产业战略规划的结果。来南京参加考试的学子们为节省时间,都在考场附近租学区房,与青楼街隔河相望。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灯红酒绿少女柔情对前来应试的考生杀伤力太大了,既是心魔是诱惑,也是督促前进的最大动力,既想着人不风流枉年少不出一轨真对不起自己,又得表现出读书人坐怀不乱正人君子风范,学子们好人煎熬,只能大声诵读圣贤经传名家文章,以掩盖对面的丝竹管弦莺声燕语,同时也是让烧燥的有心肝宁静下来应对考试。

除了青楼与贡院,南京还有一种去处也非常吸引学子——书社。当时的书社已经非常发达,学生们可以在这里看到最新版的书籍各类书籍。最中著名的一所书社老板叫蔡益所。蔡老板生意做的比较大,实行书籍的编纂、印制、出版、批发、零售一条龙服务。书籍内容也非常丰富,从朝庭要求刊印充满正能量的宣传类书籍到毫无营养但最吸引读者的通俗读物,从传统经典小说到当代新人佳作,从五三天天练、优秀作文集之类的应试必读书籍到一些带插图不健康的小册子,蔡老板这里应有尽有,充分满足了各个层次读者的需要。

蔡老板是个地地道道的精明商人,但他打心里认为自己是个文艺青年,根子还是孔子的学生,商人只是他的外表包装和谋生手段。不过孔子的学生竟然违背孔子的教喻去逐利,拿圣贤书籍卖钱,蔡老板也觉着不好意思,因此自嘲说自己“混了书香铜臭”。为了表明读书人身份,在乡试期间,蔡老板专门腾出几间房,供一些大的编者、大客户、公子文士到南京临时免费住宿。本文的三位公子正是住在了蔡老板准备的客房。

走出书舍客房,紫陌红尘拂面而来,花树怒放,莺歌燕舞,车水马龙,特别是暑热未去,天气湿潮,一些思想开放、作风大胆的小姐姐都穿的很凉快,成为非常惹眼的一道道亮丽风景。三人才子一边漫无目标走着,一边注意那些穿着相当节省布料的职业女性,品头论足笑骂他们是有伤风化的狐狸精,眼光粘在狐狸精身上不该暴露的地方,琢磨着该在哪个狐狸精身上犯点错误,施展出降妖伏魔的手段。

情感专家指出,男人犯错误有以下十大诱因:长期无伴生理需要、参加考试心理压力大、远离家人没有约束、独守空房空虚寂寞、损友相约、红粉诱惑、兜里有钱、思想开放等。侯方域三人这里几乎将以上几条全占了,不做出点什么事来还真是天理不容。

窗外春色惹人醉,天气刚刚转暖,吹面不寒的软风拂过,如情人温柔的手在轻轻抚摸,天涯无处不在芳草如情人常穿的绿色罗裙,柔软的柳丝轻轻舞动如情人的腰肢,更恼人的是街上不时传来的少女轻脆的笑声,让人心湖里生起一圈圈涟漪再无法平静。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