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大明对比:给老朱看堡宗留学!
第二十四章:朱棣:这他么是八岁?(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不仅是方孝孺懵了,就连藏在暗处的朱元璋和朱标也懵逼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年仅八岁的雄英,居然心思这么深沉,考虑事情这么老成。

这些问题,就连朱元璋自己都没有考虑过,或者没有答案。

比如第一个关于大明宝钞的问题,他自己就百思不得其解。

明明朝廷都规定好了,宝钞上印有一百文,那就是价值一百文铜钱。

可是百姓们用着用着,却总是让宝钞逐渐贬值,一段时间下来,一张一百文的宝钞,可能就只能兑换二三十文铜钱了。

问题的根结到底出在哪里?

这一点就算是那些饱读诗书,满腹学问的朝廷大员,也是费解不已,给不出答案。

第二个永不起科令,朱元璋在制定这条法令时,出发点也确实是为了老百姓考虑,有了这条法令,百姓们开垦新田的热情空前高涨,如此下去,大明百姓当然会一年比一年富足,为何雄英却问,这条法令会给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

这个影响,指的是正向的影响,还是反向的?

至于第三条,朱元璋更是直接皱起了眉头。

若是别人还敢妄议藩王分封制,他一定会勃然大怒,将其满门抄斩。

毕竟这一点,当初他制定颁布这个制度时,那些劝谏他的臣子,就已经有了亲身的体会,足够给后来者作为警示。

可现在朱雄英问的却也并非没有道理,如今分封各地的藩王,只有寥寥十几个,不会给朝廷国库造成任何负担。

可若是藩王们一年一年开枝散叶下去,藩王宗室的人口越来越多,百年之后,是否真的会对朝廷财政,造成严重的影响?

此时此刻,朱元璋恨不得直接冲出去,拉住朱雄英,问问他到底有什么见解。

而讲堂内,方孝孺嗫嚅了很久之后,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最后只是沉沉的叹息了一声,说让他暂且回去想想,然后便径直离开了大本堂。

见状,朱元璋正要带着朱标现身,将朱雄英叫来好好聊聊。

却见方孝孺走后,朱雄英立马转头对徐达的儿子徐膺绪问道:

“膺绪,你找到的那个胡商,当真携带了形似番薯的货物?”

徐膺绪赶忙点头。

“走走走,赶紧带我去。”

而后又熟稔的对另外几人吩咐道:

“你们也跟我一块儿去,要是那个胡商不配合,就别怪本太孙不客气了。”

几个国公的子孙纷纷点头,起身跟上了朱雄英的脚步。

很快,讲堂内就只剩下了三位皇子。

朱元璋见状,愈发皱起了眉,困惑道:

“那毛崽子带着一帮子人,这是要去哪?”

太子朱标看着自己儿子带着呼啦超一帮跟班,耀武扬威的走出了大本堂,默默答道。

“方才雄英说什么胡商,番薯,想来应该是去找那胡商了吧?”

朱元璋登时立起了眉头,斥责道:

“荒唐,你这爹是怎么当的?雄英才八岁,你就放心让他带着一帮毛孩子出宫胡闹?”

太子朱标满脸委屈:“爹,儿臣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背着我溜出宫了啊。”

朱元璋拂袖冷哼了一声:“派人暗中护卫,保护雄英的安全,同时也盯着点,弄清楚那毛崽子最近到底都在干些什么。”

“还有,你找机会去探探雄英的口风,问问他那三个问题,他自己有什么见解,及时回禀。”

太子朱标躬身应是,心中也同样充满了疑惑。

不仅是他。

————————————

原世界。

洪武时期。

原大明的朱元璋和朱标、朱棣等人,同样看的是一脸懵逼。

这还是那个年仅八岁的太孙朱雄英?

他问的那些问题,为何如此稀奇古怪?他自己又有答案吗?

还有胡商那什么番薯,又是什么东西?某种稀罕的玩物?

还有,他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拉帮结派,纠集了一帮子跟班的?

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溜出宫的,溜出宫都做了些什么?

一连串的疑问,众人却又无从得到解答,只觉得抓心挠肝般的难受。

而其中最难受的,却又莫过于朱元璋了。

就如同光幕中那个自己一般,对于朱雄英提出的三个问题,他也同样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再不济,听听朱雄英自己的见解也好啊!

“爹,为什么,儿臣总觉得雄英死而复生后,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不仅更加聪慧机敏了,而且也更加年少老成了!”

“总觉得他那双眼睛里,似乎潜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太子朱标沉声说道。

朱元璋背负着双手,缓缓踱步,说道。

“再怎么少年老成,终究也只是个八岁的孩子而已,就算死而复生,开悟了一些灵智,那也终有极限。”

“咱现在就只想知道,他提出的那几个问题,朝中的列位爱卿们,是否有自己的见解?”

闻言,奉天殿内的文武群臣立马低下了脑袋,眼观鼻鼻观心,三缄其口。

开玩笑,这三个问题,第一个还好,如果能答上来,也算是大功一件。

而第二个和第三个,谁敢碰?

试试?

试试就逝世!

还是举家一起逝世!

见状,朱元璋也只得作罢,轻声叹息了一声说道:

“唉,若是咱的雄英也能活下来,肯定也不会输给那个孩子。”

“可惜啊,咱福薄,没能保下那个孩子,只能期望将来允炆继位之后,也能是个出色的皇帝吧!”

“毕竟,当初光幕总结咱的一生时,可是明确暗示了,咱的大明朝,后世可是有着能与咱相提并论的皇帝。”

“如今看着那个世界中雄英的聪慧果敢,咱现在只期望那个皇帝会是允炆。”

“如此一来,才能慰藉咱失去雄英的遗憾呐!”

此话一出,太子朱标和文武群臣纷纷点头。

——————————————

原大明。

永乐时期。

朱棣默然无语,神情满是困惑。

“那是八岁的孩子?”

“一个八岁的孩子,短短一段时间,就能纠集起一帮势力?”

“别看那些孩童年纪小,但哪个不是背景深厚,这群孩子集结起来,足以在整个应天府横着走了。”

“更遑论还是皇太孙领头,恐怕就算是把奉天殿的殿顶掀了,都能平安无事。”

朱高炽笑了笑道:“儿臣好奇的倒是,那孩子到底背着太祖皇帝和懿文太子在搞些什么东西,神神秘秘的。”

“以那孩子现在表现出来的心机来看,这件事情绝对不会简单!”

朱棣沉默良久,终究还是摆摆手道:

“既然那孩子活下来了,那早晚都会继位登基。”

“也就是说,这天降光幕迟早都会播放他的一生。”

“到时,自然一目了然!”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