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太子监国,我不想北狩!
43,重用主战大臣——李纲!(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孩儿记不大清楚了,只记得金人灭了辽国,我国亦出兵幽云,然禁军不堪用,童贯大败,却以钱赎回。

或许金人看我国羸弱,顺势南下,河北旦夕丢失,围了东京。”

唔~赵佶沉默片刻,又问道:“可有其它事情佐证?”

虽然赵桓拿出了佐证,然看赵佶模样,并不是太过相信。

毕竟,就表面来说,宋朝还是相当强盛的。

虽然各地禁军多有荒废,然而历代积攒下来的军兵,也有百万之数。

谁能相信,国大兵多,城池高耸,会如此不堪一击?

赵桓沉默片刻,道:“孩儿所记无差的话,今岁江南大水,殃及者甚众。”

“今岁?倒是很快可以见到。”

“江南乃财赋重地,若有可能,当整治河道河堤,以防水灾。”估计这话说了白说,赵桓又道:“若是不能防患于未然,孩儿恳请亲自赈灾,以保全江南钱粮。”

“若果真有水患发生,自当让你走一遭。”赵佶应了下来,又道:“还有何事,一并说来听。”

“事多繁杂,除了沦为阶下囚,余下大多文教事,却是不必多说。”

知道靖康之耻事,赵佶能够振作,当然再好不过,若是还是老样子,说不说都一样。

“即如此,且回罢,招募亲卫,配置属官自己办理妥当。”

“孩儿告退。”

起身离开后,赵桓长出了一口气。

他老子确实指望不上。

按道理,知道危机之所在,当然立刻想办法应对,然而赵佶选择了观望,并未动起来。

所以,赵桓还是只能依靠自己。

门下省内,蔡京、王黻、童贯、高俅等人齐聚一间密室。

今日太子搞了次突然袭击,可把他们给惊的不轻,自然要相互安慰一番。

顺便,也要商量如何收拾手尾。

“通晓诸军,即日起决不能够再搅扰太子,但有违反者,斩立决!”童贯凶狠地说道。

“此法治标罢了,却不治本,只要东宫尚在,此事随时可能重演。”高俅冷笑道。

蔡京瞪了他一眼,道:“高太尉好魄力,居然有更换储君的想法!”

“不错!”高俅道:“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东宫不换,官家在时我等高枕无忧,官家不在,如何自处?”

“以东宫雄心,我等定然不能重立新朝中。”说了一句,王黻又道:“国朝素无废太子事,如何能够办到?”

“事在人为罢了。”高俅冷笑不止,显然已经决定和赵桓刚到底了。

蔡京起身,道:“尔无后,无后顾之忧,却恕本官不奉陪了。”

说完就走,毫不留恋。

见童贯走了,余深也尾随跟上。

妄议废立,实乃人臣之大忌,这事若是传出去,除非赵佶有意重立太子,否则必受流放。

且,高俅本无后,自然无所顾忌,蔡京等人却不行。

等到赵桓登基,得知有人曾经想推翻他,还不疯狂报复?

哪怕那是蔡京已经死了,亦可剥夺各种追封,甚至刨坟鞭尸也是正常。

且蔡家几十口人,往哪跑?

随便找个借口,也能来个满门流放,那才是万劫不复呢。

所以,瞬息间,屋内只剩下童贯高俅两个。

童贯道:“太尉,说起来你与太子间并无深仇大恨,其实不必行螳臂当车事。”

“吾儿被废,不能为男人,其中痛苦,枢密想来能够理解,如何不是大仇?”

“区区假子罢了,何足道哉!”童贯不以为意,道:“即便感情深厚,待时机合适接回来安养便了。

再不济,送其进宫,未必不能如咱家一般执掌权柄,却不是一番造化?”

“吾意已决,枢密不必多言。”高俅拒绝道。

两人位高权重,又得赵佶信重,只要东宫不再紧盯高达,随时可以接回来过好日子。

哪怕这个日子里缺了“日”,富贵也不是普通人能够想象的。

“即如此。”童贯沉思片刻,道:“若有需要,着人递句话,吾自当给你方便。”

顿了顿,童贯又道:“其实太师他们,也是忧惧东宫非常,只是忌惮,不敢挑明。

若是有那暗中需要时,想来他们也是乐见其成的。”

“多谢泾国公指点。”高俅谢了。

凭他一个人想扳倒东宫,其实真的是痴心妄想。

但是有诸多人襄助,却未必没有可能。

只是宋朝传统使然,其实众人不觉得有废太子的可能,因此不会光明正大的支持。

“见过太子殿下。”

以宿元景、滕和为首的二十多个官员,齐齐向赵桓行礼问好。

赵桓回礼道:“日头毒辣,有劳各位于宫门外等候,小王实在铭感五内。”

“殿下雄心振作,我便是吃些日晒,又有何妨?”宿元景道。

“殿下作为,实让我等欢欣鼓舞,只恨官职低微,不能助殿下一臂之力。”刘韐惭愧道。

平身第一次,这个淡泊名利的忠直之士,痛恨自己官位不够高。

在场的除了滕和、宿元景,都是一副感同身受的模样。

五品官,放在地方上掌管一方时,确实位高权重,在朝堂上,却只有旁听权,没有发言权。

倒不是说完全不能发言,而是需要获得准许。

便如李纲,只因擅自插话,直接被撵了出去。

制度使然,赵桓当然不会怪他们未曾发声附和。

赵桓团团拱手,谢道:“诸位于此等候,足见关切,朝堂之事何足道哉。”

滕和道:“殿下虽然振作,然操之过急,不免打草惊蛇,以后再想整顿禁军,怕是难觅良机。”

“原想趁其不备掩饰时,检点禁军以查出问题,严加整顿,却不想父皇不允,徒呼奈何。”赵桓卖了波可怜。

果然,宿元景道:“官家营建艮岳耗资颇多,其中一部款项,便来自禁军供给。

且其中劳力,大多出自禁军,因此官家不欲整顿,实在情理之中。”

哎……赵桓叹了口气,道:“宫门外聚集,于礼不合,不宜多谈。

明日恰逢小王生辰,特邀请诸位过府一聚,未知诸位尊意如何?”

趁此机会,赵桓发出了邀请。

今天站在这里的,有认识有不认识的,然而确定的是,绝大部分都会成为太子最忠实的拥趸,赵桓自然要好好笼络。

正好明日十八岁生日,发出邀请再好不过。

当然,只有明天确实赴席的,才能引为心腹。

只是派人送来贺仪却未亲自前来的,便可用而不可信。

人不到礼不到,不提也罢。

“殿下有请,自无推却之意。”众人纷纷应下。

“足感盛情。”赵桓又道:“只是诸公名姓多有不知,实在失礼,劳烦各位自通名姓,何如?”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