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之逐鹿中原
第八十二章 锦囊里面有玄机 六山一水三分田(旧版)

孟尝真君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好,好,这个好办。”陶辽想了想说道:“现在你们刚结婚,都还没有圆房,孩子更还没有影儿。所以呢,我给以后你们出生的孩子起的名字,当然也有一些保留,或者说保密。”

“义父,那就按照您的意思办吧!”慕容兄弟俩一齐说道。陶辽说道:“我希望你们多生孩子,不管是儿子、女儿都好。以后你们的孩子长大了,喊我爷爷也好,姥爷也罢。所以呢,我要送给你们每对夫妻两个孩子的名字。不过这四个名字现在要保密,要装在锦囊里密封好。现在还不能看。等以后有了第一个孩子,就打开第一个锦囊。有了第二个孩子,再打开第二个锦囊。”

“这个办法好!这个办法好!”慕容山说着,把做红盖头剩下的红丝绸拿来了。慕容水又拿来了剪刀和针线。木桌上刚才裁剪剩下的几块儿红绸子,刚好派上了用场。

“这做锦囊的活儿,就交给我和小草吧!”小花说道。陶辽说道:“这样最好。以后有了时间,把那几匹绸子也做成你们的衣服。如果有江南的客商经过这里,记着买几块布料,给慕容兄弟俩也做几套衣服。我们汉人有句话,叫‘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义父嘱咐的是,我们以后要照顾好他们兄弟俩,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小花说道,小草也点点头。陶辽又对在一边微笑的慕容兄弟俩说道:“你们俩裁剪四块巴掌见方的红绸子,再拿一些其它颜色绸子的边角料,让小花、小草做四个锦囊。我给你们每对夫妻想两个孩子的名字,写好后放进锦囊里密封起来。”

时间不长,慕容哥俩裁剪好了四小块红绸子。过了一会儿,小花、小草也做好了四个锦囊。陶辽看了看四个走金线的锦囊,不由得连连夸赞道:“你们姐妹俩真是心灵手巧,不但人长得漂亮,针线活儿也这么认真。锦囊外面的三个字,‘山、花、一,山、花、二,水、草、一,水、草、二’,绣的也非常缜密。”

慕容山接过两个锦囊看了看,朝着小花竖起大拇指:“厉害!”

慕容水接过两个锦囊看了看,朝着小草竖起大拇指:“佩服!”

“好了,现在所有的人都到帐篷外面去,包括你们两对新人。”陶辽有些神秘地说道。所有人随后都陆续离开木桌,来到了帐篷外面的空地上。见帐篷里面没有了人,陶辽拿起毛笔,思考、斟酌了一会儿,在四块儿小绸子上,分别写上了四个不同的字。等字迹上的墨汁干了,陶辽小心翼翼地逐字折叠好,并把四个字按顺序放进锦囊里。然后陶辽朝外面喊道:“大家进来吧!”

听到陶辽的话,帐篷外面的人又回到了木桌前。陶辽说道:“四个名字已经写好,都装进锦囊里了。你们姐妹俩用针线把四个锦囊缝好。平时不要拆开。以后每生一个孩子,就拆开一个。”

慕容山和小花,慕容水和小草,赶紧拿起了属于自己的两个锦囊。陶辽提醒道:“锦囊里的名字,是给你们以后的孩子准备的。所以没有生孩子以前,千万不要打开锦囊,否则就失去意义。”

陶辽说罢,让士兵们把随行的几个箱子,搬到外面的马车上去。陶辽一行就要北行去见慕容廆了,慕容哥俩和小花、小草都依依不舍。慕容兄弟俩往马车上放了很多鲜卑人爱吃的美食,像烤全羊等,还有两木桶马奶。小花、小草脸上闪烁着泪花,就像给亲人送行一样,舍不得陶辽他们离开。慕容山、慕容水到帐篷后面牵来四匹马,两辆马车各套一匹马,其它两匹马,作为路上轮换套车的副马。慕容山说道:“从这里往北,虽然只有二百多里路,但这里的地形复杂,山岭起伏,地势险要,峰峦叠嶂,有山、有水、有树、有草。有句话形容这里的地形,叫做‘六山一水三分田’,有‘山路十八弯’之说。我这里有一张路线图,只要你们按着路线图走,就能够顺利抵达棘城。我给你们多备了两匹马,拴在马车后面。万一路崎岖不平,也可以每辆车两匹马拉。”

慕容山说着,从怀里拿出一个布包。他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张在黄绸子上画的路线图。上面除了从海边前往棘城的道路,还有一些主要的沿途地名。陶辽接过布包说道:“阿山,你有心了。这几天,感谢你们兄弟俩如此周到的安排。使我们这些从江南来的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就要上路了,也请你们夫妻多保重。等我们见到了慕容大单于,完成了任务,还会再见面的。”

一边说着话,士兵们已经把两辆马车套好了。两辆马车各坐了一个赶车的士兵,成秽、乌福和两个厨子上了第一辆马车,剩下的士兵上了第二辆马车。慕容兄弟俩跪在陶辽面前,小花、小草随后也给陶辽跪下。两对新人一齐说道:“路上请义父多保重!”

陶辽赶紧把慕容哥俩和小花、小草拉起来,小花、小草早已经泪湿眼眶。小花拉着陶辽的左手说:“本来此次随义父前来辽东,是给你们帮忙的,也是为了朝廷,为了不再有战事发生。想不到我们在这里成了家,有了自己的感情寄托,让我们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这次不能再随义父前往棘城,还请义父原谅!”

小草拉着陶辽的右手,泪流满面地说道:“虽说我们家里没有了至亲的人,但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我们非常感谢义父。义父就是我们的亲人,以后在这里我们还会有更多慕容部的亲人。请义父回到家乡,向乡亲们问好!我们会想他们的!”

“好的,孩子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已经年近半百的陶辽,眼角也挂着泪花。陶辽说道:“这些年因为战乱,导致华夏南北不能统一,百姓不能自由来往。不过我想,我们国家的大一统一定还会到来。不管这一天是十年还是五十年,甚至几百年。因为这是百姓的愿望,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已经过去的大一统秦朝,让匈奴人望风而逃的西汉、东汉,一定还会再次出现在华夏大地上!孩子们,后会有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