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自在王爷
第5章 旁观者的见解(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李智云拥有两千多年的见识,有些新时代的思维,认为在古代当一名好皇帝太累太辛苦,要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也不能随心所欲。缺点做的坏事会被放大,做饿好事是放小。

再加上由于皇位的诱惑太大,天下至尊,因此不仅要防着兄弟,还要防着武将,五代十国的皇帝走马观花,尤其是五代不到六十年依次出现梁唐晋汉周五个王朝,基本上政权也就是一二十年,开国皇帝驾崩后二代皇帝威望不足,领兵的将军不服,再加上功高震主,只有有兵有粮就能当一把皇帝的瘾。

而且皇帝还担心自己的喜好被利用,被拍马屁投其所好,上行下效,也不能有知心朋友,防人之心不可无呀。

不管是高兴还是生气表情都要一样不能被臣子看出来,还有像清朝的皇帝吃饭都不能吃的太饱,担心被暗害每样菜都只能吃一两口。

而且还比较短命,有很多勤劳的皇帝都是累死的,雍正就是非常勤劳的皇帝,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操心的事情太多,身体垮了,活活累死的。

除非是当昏君,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背负骂名,当昏君有可能家破人亡,看看唐玄宗,晚年凄惨。

还有宋徽宗被金人劫掠到四方城,不仅被带了绿帽子,而且女儿也很惨,宋高宗的生母还在金国给金人生就一个孩子。在后世每次看到这一类的电视剧都恨的牙痒痒。

用后世小品中得一句话当女人难,当有名女人更难,同样当皇帝也是如此,自古以来有作为的皇帝基本上毁誉参半。

做的好要被臣子鸡蛋里挑骨头,或者认为能做的更好,做的不好更要被骂。

都说当皇帝好,大权在握,拥有生杀大权,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但实际上就是孤家寡人,有些消息不顺畅有些都需要大臣告诉皇帝,皇帝才会知道,大臣不想让皇帝知道隐瞒一些的事皇帝一般也不知道,这也是朱元璋成立锦衣卫的原因之一。

隋唐时期的皇帝不好当,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没有世家的支持,皇帝的政令很难出京城,政策靠人去执行,执行是否到位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印刷术没出来和纸没有普及之前,书本很贵一般农家子买不起,再加上一些书籍都掌握在世家手里,世家垄断教育,平民百姓家的孩子上不起学,上升空间窄,因此朝廷官员基本上都是世家子弟,哪怕再厉害的帝王也会出现皇权不下乡。

因此从秦始皇称帝到清朝灭亡基本上皇权下不了乡,这也是隋炀帝要开科举的原因之一,可惜科举措施很不错,就是隋炀帝太急于求成了,想把所有的事毕其功于一役,得罪了世家,被玩死了。

要知道无论是杨玄感谋反还是窦建德又或者王世充,杜伏威背后都有世家的影子,也是靠着世家的支持上位,李渊也是靠着关中贵族的支持才那么快攻进长安城。等到唐太宗想开科举的时候也是有反对的声音,于是采取折中手段需要有官员推荐,再加上唐太宗比较强势,有军队在手,世家妥协,温水煮青蛙。

现在对于李智云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好好活着,活到武德九年。至于当皇帝哪有当自由自在的王爷好,吃喝玩乐活的潇洒。

李智云来到隋唐之际也差不多一年了对于医术也是略懂,也学会了种地,可惜农作物太少了,不想后世有玉米有土豆,还有辣椒。

因此李智云想着以后有机会造大船出海找到这些农作物带回来,如果在大唐待不下去了还能出海找个小岛,毕竟凭借着后世掌握的知识有些海岛还是无主之地,或者去东南亚或者去美洲可以吹着海风钓着鱼,有美相伴有点想入非非了,也是自由自在.

七月,李密悉以精兵东击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败退,时宇文化及粮尽,部下将领纷纷叛归李密,宇文化及乃率众二万,北趋魏县。

八月,薛举派遣薛仁杲进攻宁州,被刺史胡演击退。九月,王世充战败李密,瓦岗军许多将士投降隋朝。

十月,王世充战败李密后,尽收李密的物资、珍宝、部众十余万人返回东都。

闲暇之际,李智云便上山砍一些竹子和木材将房屋简单修整一番,靠着编织的手艺,竹椅,竹席…应有尽有,正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天爷爷给了李智云一本医书说道:“云儿这本医术给你,你先看着”

之后教其如何看病救人,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并且举一反三,如何去用药,有些病需要温和治疗还是需要用猛药治疗有时候不仅取决于病情还看要家属意愿。

就如同皇宫里的太医在给皇室成员比如皇帝或者皇子治病就需要小心翼翼,如何用药几个太医都要商量好,遇到喜怒无常的主子,稍有不慎就可能没命。

教了一些时日,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毕竟李智云还是懂得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尤其是中医属于慢工出细活,需要长时间积累经验。

现在的李智云还是属于初学阶段,还处于懵懂状态,医学之路还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