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窃国之贼,白衣秀士!
第53章 梁中书:多少人?(旧版)

战歌赋

同人 |  小说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王伦点点头,桑英口中的应该,大概是找不到别的更合适的人了。

无论如何也要一试,不然的话,错失良机,等待李天锡的只有死了。

“天色尚早,这里有五百两金子,你带去跟那王节级,疏通疏通。

到时你跟他说....”

桑英听完王伦的话后,迟疑的看着王伦坚定的眼神。

最后咬咬牙:“好,我去找那王福,哥哥在客栈等我消息!”

王伦笑着点点头:“快去快回,莫要耽搁!”

“好!”

桑英对着王伦和卞祥拱拱手,开门走了。

卞祥过去关好房门,回来疑惑不已的看着王伦。

“哥哥,你这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那羊,真的管用么?”

王伦嘿嘿一笑,智珠在握道:“管不管用的,明天晚上便知!”

看着王伦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卞祥微微皱眉,最后恍然大悟般,敬佩无比的看着王伦。

毕竟卞祥读过兵法,自身就甚有谋略。

虽然一开始还不明白,可是等到王伦把事情全都安排完毕后,前后一想,顿时了然了。

“哥哥,你这脑子可是真的牛逼。”

王伦瞥了眼卞祥:“在学小可说话,是不是想要感受一下小可语言的魅力?”

卞祥浑身一冷,手都一抖,赶忙讪笑着摆手道:“嘿嘿,脱口而出,脱口而出!”

王伦懒的搭理卞祥,静静的等着桑英回来。

双林镇。

许贯忠苍白着脸色,烦躁无比的放下手中的书籍。

之前的心境,本就被王伦搅的一塌糊涂了。

可是王伦走归走,最后那句话还是让许贯忠彻底崩溃了。

“宁与外族,不与家人!”

许贯忠呢喃一声,眼神空洞的看着蔚蓝的天空。

这本是一句后世清朝末年,慈禧说的一句宁与外族,不与家奴!

王伦修改了一下,毕竟人不可能自比为奴不是?

然而就是这么一句话,让许贯忠直到现在依旧心神震动不已。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他可以想象,一旦金国踏碎东京城之时,整个大宋百姓,或者更准确的说,整个汉族将会受到多大的磨难。

而这绝对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可是王伦....?

一个贼寇,居然来找到自己,想要让自己成为他的谋士,如此的口出狂言。

其必然有着一定的把握。

那么自己究竟是继续隐匿,或者出仕,就像王伦说的。

英雄豪杰,只问心,不问果?

亦或者...择一明主而侍之?

许贯忠有点拿不定主意了,脑中无数念头纷呈沓至,他根本理不出一个头绪出来。

说白了,还是刻在骨子里面的忠君爱国的思想,在阻挡着他。

让他一时间根本无法难以接受,去侍奉贼寇为主。

“哎~~~”

一声长长的叹息,许贯忠脸上愈显苍白之色。

夜深了!

此刻,大名府内,灯火通明,夜市刚刚升起。

然而,就在此时,城门处,无数预警的擂鼓声轰然炸响。

正在府衙内院看书的梁中书,懵逼的看向城门处方向。

“报,相公,有贼寇来攻打大名府!”

梁中书顿时吓了一跳,嘴唇颤抖,浑身战栗着问道:“多少人,哪里来的?”

“数不清,目测光是东门处,就有一万多军马,西门,南门,还在不断源源增兵,火把数不胜数!”

梁中书呆愣了下,看着索超:“这可如何是好,这到底是哪里来的贼寇?”

索超到现在也是满头雾水,不知道对方究竟何方神圣。

不过一旦合围之势形成,大名府危矣!

“恩相,现在不是判断对方是何来历的时候,恩相需尽快发出求援信。

让附近州府立马发兵来援,届时我等里外包夹,即可解大名府之围啊!”

“好,好,我现在就修书求援!”

梁中书早已慌乱如麻,六神无主,此时听了索超的话,立马反应过来。

现在大名府厢军仅有七千人马,而听索超所言,对方光是一门就有一万左右的军马。

一旦四门被围,最少也出动了四万军马。

这到底是哪里来的贼寇,居然有如此多军马?

这大名府周边,也没有这般势大的贼寇啊。

不光梁中书内心疑惑,索超也很不解。

大名府周边的贼寇是有,但是都是不成气候的小毛贼,别说一万人,就算一千人都凑不出来。

可是这么多军马,到底是哪个贼寇聚集起来的。

无论俩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对方究竟是何方神圣。

不过为了大名府的安全,无论对方究竟是谁,都必须做好相应的措施才行。

梁中书笔走龙蛇,很快几封书信就写好了。

印好封漆,交给索超。

“索将军,在下性命可全都交在你手上了!”

索超顿时跪到在地:“恩相放心,贼寇虽然势大,然则,此时已是深夜。

对方绝不敢冒然攻城,一旦拖到明天早上,我等援军到来,必让这些贼寇来得去不得!”

梁中书听了索超的保证,内心瞬间大大的松了口气。

“好,有索将军在,无忧矣,快去送信!”

索超再次拱拱手,起身急忙跑了。

梁中书这个官还算是可以。

最起码对待所属百姓,还算是不错。

不然的话,原著中,也不会写到有百姓能和梁中书侃侃而谈了。

所以梁中书这个官,当的还算是成功的。

并且也是一个爱才之人,不然的话,也不会一眼就相中杨志,并且委以重任,让杨志押运生辰纲不说。

更是给了杨志独断专行的权利。

就算之后杨志押运生辰纲失利,管家回来汇报之后,梁中书都能理智的判断出,这件事不怪杨志。

可见梁中书是一个是非分明之人。

然而,梁中书唯独的缺点就是太过怂包和软弱。

这也是大宋朝文官一贯的特点。

而大宋朝还又是文官至上的朝代,并且武官也都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制度。

自然而然,也就造成了金国踏碎国门的时候,居然就地解散了二十多万的勤王义军,而不敢奋力一搏的结果!

PS:新书数据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各位看官如果觉得还能过的去,麻烦动动手指,评价票,月票,鲜花,亦或者三言俩语的评论,都是对本人的支持!

谢谢!谢谢!谢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