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开国大业
第五章 陈胜富贵了(旧版)

津水卧龙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起义军在陈胜、吴广带领下,一路势如破竹。首先攻克大泽乡,接着又进攻蕲县。占领蕲县后,陈胜吴广经过分析形势,决定一个暂时的战略,他们决定兵分两路:派符离人葛婴率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向东发展;陈胜、吴广他们自己率军向蕲县以西的地方挺进,向西发展。

陈胜他们一面进军,一面收纳兵马,在接近陈县(今河南淮阳)的时候,已拥有兵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卒好几万人。

陈胜很快就攻下了陈县。

占领陈县后,很多人慕名前来投奔他。

其中有一个叫张耳,对,就是那个刘邦曾经投奔的张耳。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人,叫陈馀。

原来,张耳被秦政府追捕时,和他同时被追捕的还有他的好朋友陈馀。

陈馀是张耳的大梁老乡,爱好儒学,曾多次游历赵国。并且和张耳一样,也在那找到了一个有钱人的女儿做老婆,用老婆家的钱为自己交结朋友,游历各方。

陈馀比张耳年轻,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张耳,两人建立了忘年的“刎颈之交”(《史记》)。

他们俩一生的交往经历,就像现在电视剧里兄弟恩爱情仇的经典剧情一样精彩和狗血。

秦政府灭魏之后,听说张耳、陈馀两人是魏国的名士,悬赏拘捕二人,悬赏一千斤金子抓张耳,五百斤金子抓陈馀。从金子数量来看,秦朝对的两人的看法倒是和他俩以后遇到的另一个人一样。

张耳、陈馀二人被通缉后,他们改姓换名,一起逃到了陈县。在这里,他们苦活脏活不愿做,重活累活做不来,最后总算找着了一份里中门卫的工作。秦朝时一亭辖十“里”,“里”是最小的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村下面的生产小组。他俩就是为当地的“里”守门。

有一次,里中一个小吏认为陈馀犯了过错,就用鞭子抽打他。陈馀心中愤慨,觉得对知识分子来说,这真是奇耻大辱,正想要起来反抗,张耳却暗中踩了踩陈余的脚,示意让他忍受。等小吏走后,张耳责备陈余说:“当初我是怎么对你说的呢?我们成大事的人,如今受了一点点的侮辱就想和一个小吏拼命吗?”陈馀幡然醒悟,饱读诗书的他当然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

成大事者,尤其是从微贱而成大事者,就要忍得一时之辱,不要为不值得生气的人生气。和张耳、陈馀同时代的另一位传奇人物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

陈县对张耳和陈馀来说,不仅仅是提供给了他们一份工作,还会提供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改变他们一生命运的机会。

陈胜占领陈县就是这个机会。

陈胜到陈县后,一直想做一番大事的他们立即投奔了陈胜。陈胜和起义军中的很多人都听说过二人的大名,认为他们是当世贤者。所以陈胜很高兴,对他们很是尊重。

陈地的一些知名人士去拜会陈胜,一起劝说陈胜自立为王。当然,他们劝说时肯定说了一推读书人的大道理来证明陈胜为王是多么的正确,真实目的主要还是想拍陈胜的马屁。

陈涉听后,心中大喜,他带头起义的目的不就在于此嘛。但他心里还是拿不定主意,就去征求张耳、陈馀两位大贤的看法。

张耳和陈馀投奔陈胜本就是有备而来,心中早已做好谋划。他们立刻向陈胜献了一条以后很多人都会献给自己领导的计策:立六国国君之后为王,让他们去复国,为秦朝树立敌人,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你老哥还是不要自立为王了。

这就是读书人脑中的贵族身份情结作祟。

在灭秦过程中,有不同阵营的多个谋士向多个领导提出了立六国国君之后为王这一策略,有的付诸实施了,有的没有实施,那么这一策略到底好还是不好呢?我们以后再分析。

陈胜一听张耳和陈馀两人的意见,就满脸的不高兴。心想我本意是借你们的口来增加我为王的合法性,看得起你们才问你们,你们还真不识好歹。

陈胜当然不会听他们的,他在陈县自立为王,称楚王(又称陈王),国号为“张楚”。

之所以用“楚”为号,一是想打故楚国名将项燕的旗号;二是秦灭楚没有多久,想利用楚人怨秦的民心;三是陈地在楚国灭亡时本属于楚国范围,更容易获得附近百姓支持。

在占领陈县之后,陈胜再一次展现了他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又分别派了三路大军向西、北、南三面出击:

西路由义军主力向秦朝的统治中心咸阳(今陕西咸阳)挺进,又分为三路:任命吴广为代理楚王,督率众将领向西攻击荥阳(今河南荥阳市),打开通往秦都咸阳的通道;命令宋留率军平定南阳,打通武关(在今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开辟通往咸阳的另一通道;授给陈地人周文将军印信,命他领兵向西夺取“关中”,直捣咸阳。

“关中”是哪里呢?

关中是哪里说法很多,但大体是相同的。在秦朝都城咸阳地区,西有陇关,东有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南有武关,北有临晋关,西南有散关,秦地居其中,故称“关中”,是秦朝的行政文化经济中心。

这几个关口又以“函谷关”最为知名。在河南和陕西交界处有一条绵延的山脉,叫肴山。肴山是秦岭的支脉,突入河南西部,纵贯南北,横亘在陕西和河南之间,是河南和陕西交通的必经之处。函谷关就位于肴山的山谷里之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秦地的人想东出中原,中原人想西进关中,必须经过函谷关,因此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秦国能战胜六国,六国却灭不了秦国,秦国能守住函谷关是关键原因。一般来说,“关中”就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而把函谷关以东广大地区称为“关东”,函谷关是“关中”和“关东”的连接之处和交通的必经之路。

北路分为两路:一路由故魏国人周市带领,去攻夺原魏国的土地(河南一带),用当地人去打当地是陈胜喜欢使用的用人策略之一,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但他却没有考虑到他们打下自己家乡后会难以掌控;一路派武臣、张耳、陈馀渡过黄河向赵国旧地(山西、河北一带)进攻。

张耳、陈馀为什么能得到这次带兵的机会呢?这得益于他们两人忽悠功夫。

大凡读了点书的知识分子都会有点自命不凡,何况张耳、陈馀这两人还带了一些敢闯敢干的游侠作风,他们天生就不甘寂寞,不搞出点事来誓不罢休。他们提出的立六国之后的建议没有被陈胜采纳,于是又凭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向我们的陈王献上一计:大王您发动起义,是为了攻入秦朝的心脏关中啊,像赵国旧地这样的地方是不值得大王您操心的,您也没有时间去攻取这些不重要的地方。而我们原来在赵地生活过,熟悉赵国情况,有赵国人脉,您给我们一支队伍,这些事就让我们帮您去做吧。

陈胜当时确实是用人之际,需要人手,加上张耳、陈馀两人早已名声在外,陈胜心想他们说的应该有点道理,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但他知道知识分子心中的小九九太多,怕遭暗算,于是也留了一手:任命他赏识的陈地人武臣担任将军,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拨给士卒三千人,向北发展。

历史上很多白手起家的领导似乎都有点戒备读书人,事实证明,领导的眼光有时是很准的。

南路,陈胜命令汝阴人邓宗率军攻略九江郡(今江西一带)。

陈胜的这种分兵出击的策略到底正确与否呢?

在秦末,陈胜和其他农民起义军都无一例外地起义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等关东地区,并且初期都进展顺利快速,除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和人心向背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关东地区是秦朝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

二是关东地区是原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六国故土,复国思想一直深埋在当地人民的脑海之中,只要打出“复国”大旗,就很容易号召和鼓动人们。

而关中才是秦朝的统治力量的汇集中心,也是秦国的老巢,其中蕴含的反扑力量不可小觑。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成功,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做到,陈胜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轻敌。

正是因为陈胜的轻敌,他才会认为秦朝不堪一击,不但自己过早的贪图享乐,没有集中兵力将自己发展壮大,反而将兵力分散,到处略地。他认为派了这么多路军队向外出击,天下已经唾手可得,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此,他就留在陈县开始做他的陈王,不再带兵打仗,比打下京城才开始贪图享乐的李自成还早得多。

陈县在当时是一个有影响的重要城市,陈胜在陈县起义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很多早已异常愤怒而又无处发泄的人们迫不及待地杀掉当地秦官群起响应,一时群雄并起,很快形成了以陈为中心反抗秦朝统治的一股巨大洪流。所谓“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也。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