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43】章 中军议事,曹冲建议撤兵?(旧版)

老骥卧槽

军事 |  三国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幽州,无终。

“哗啦啦......”

密集且急促的雨点落下,打在军帐上噼啪作响。

曹冲双手抱着后脑,仰面躺在榻上,无聊地看着顶棚发呆。

出师不利,刚抵达幽州北部准备出关,便遇到雨水阻拦,而且一下就是好多天,大军已在此盘亘多日。

但没办法,这属于是天灾,不可抗力因素,曹冲再聪明也无法解决,只能等待大雨停下才能重新赶路。

其实遇上雨水也正常,因为这次出兵乌桓的时间点,正是雨水频发的夏季。

兵法云:六腊不兴兵。

正常而言,夏天并不适合出兵打仗。

但死搬兵书往往都是纸上谈兵。

曹操之所以要在夏日出兵,正是因为讨伐对象是乌桓。

乌桓久居辽东,这地方气候严寒,只能夏天过去,气温才不至于太过离谱,影响大军战斗力。

倘若秋天过去,一旦战事拖延进入冬季,那严寒就是最大阻碍。

简而言之,夏天过去不冷,而且容错率也更好,曹军不至于没有回旋余地。

但有利就有弊,弊端就是频发的雨水。

当下道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大军寸步难行。

“哗啦哗啦...”

曹冲一偏脑袋看去,发现是周不疑蹚水而来,积水已经没至小腿处。

“公子,请用膳。”

“你吃了没?”

“还没呢。”

曹冲一骨碌坐在榻上,拍着床面道:“来,坐下一起便是。”

“谢公子。”

二人就着床面吃饭,有一搭没一搭闲聊。

这次出征周不疑随行,曹操也想着儿子身边有个照顾,对此事并不反对。

“公子,我听军中士卒闲聊,司空好像有撤兵的意思。”周不疑说着压低声音。

“不可能。”曹冲不假思索道。

开玩笑,要是撤兵回去,何来“遗计定辽东”之说呢。

“公子为何如此笃定?莫不是司空跟您说过。”周不疑来了兴致,“可这几天您一直待在军帐中啊。”

“你尽管放心,肯定不会走。”曹冲很是轻松。

二人这边刚吃完饭,就有军士前来通报。

“启禀公子,中军议事。”

“我这就过去。”曹冲答应一声,“快吃,咱们过去。”

二人风卷残云般吃光饭食,蹚水朝中军而去。

当下曹冲也是有职位在身,曹操随手弄了个参军职务,让爱子担任参谋。

自上次曹冲捣鼓出战马三件套,曹操愈发重视曹冲,曹营众文武也不敢小觑。

“哗啦哗啦...”

走了有一会儿,曹冲这才赶来中军。

进来之后,发现人已经到得七七八八。

“呵呵,咱们的小参军来了。”主位上的曹操看见儿子就开心。

“拜见阿翁。”曹冲又对众人见礼,“见过诸位。”

“见过冲公子。”众人纷纷颔首示意,微笑回应。

带着周不疑入席坐下,陆陆续续又有人赶来。

“好了。”曹操沉声道:“既然人已经来齐,那就议事吧。”

“近来军中有些闲言碎语,想必你们也都听闻,不如就此讨论一下,是否要撤兵。”

当下还没离开幽州,所谓的议事肯定不是议兵,只能是讨论撤兵问题,面对大雨是否要头铁。

“对了。”曹操猛然想起什么,补充道:“近来大军停滞不前,也不是没有好处,五千套马具已经全部送来。”

曹操这句话看似无关主题,但实则大有学问。

大军停滞也有好处,五千马具打造完毕并且送来,曹操这是话里有话,想要表达的潜台词就是:我其实不想撤。

曹操的性格,多少有些不撞南墙不回头。

既然决定出兵,就要坚持到底,一点点小困难绝不会让曹操退缩。

“主公,我建议撤兵。”第一个开口之人乃五谋之一程昱。

程昱压根就不赞同打这一仗,眼下正好有合适的理由,便立即谏言曹操回军。

程昱何尝听不出曹操的潜台词,只不过程昱“固执己见”,并且他知道曹操不会因唱反调而处罚他。

“附议。”

“附议。”

荀攸、贾诩二人先后附议,选择跟程昱站在同一阵营。

武将们倒是没发言,这种事情一般没他们说话的份儿,他们只看曹操的态度,军人听令行事便可。

所谓议事,还是曹操与参谋们商讨。

曹操没有说话,斜眼瞥了下郭嘉。

“我不赞同撤兵。”郭嘉开口道:“行百里者半九十,既然已经出兵,岂有半途而废乎?”

“嗯~”曹操装模作样点头,“奉孝所有有理。”

程昱几人一阵无语,合着我们都没理是吧?

郭嘉眼珠一转,笑道:“主公,小参军智慧过人,何不问问他的意见呢?”

“对!”曹操闻言笑了,“仓舒,说说你的意见。”

曹操和郭嘉都清楚,曹冲也是主张出兵之人,定然会跟他们站在一起,算是故意让曹冲发言。

然而曹冲一开口,曹操、郭嘉差点没蹦起来。

“我建议撤兵。”

曹操一脸懵逼,这小子怎么反水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