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吕布,武破诸天
第34章 分而化之(旧版)

素笔书生

军事 |  三国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可惜可恨,当年孝灵皇帝所编练的西园军,徒耗无数资财,如今所练兵卒,却尽皆被董贼裹挟为乱,无益于国。”

等独自一人的时候,王允心中才敢吐露悲愤之意。

他刚刚从董卓那边得知了,对方马上就要尽收西园兵马,并且要与洛阳禁军一起进行整合。

如此一来,董卓的势力兵马,即将再一次的得到大幅度的扩张,就是可以显而易见的事。

爱身家者未必能保其身家,而不爱其身家者,正是所谓既能善保其身、又能善保其家者也。

自从选择了要踏上对付董卓,匡扶汉室,执掌大权的道路之后,王允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不过,不怕死,不等于就愿意去找死。

诚然,王允心急如焚,急迫的想要立刻就找到出路,对董卓采取行动与措施。

但是,他也并没有急于求成。

忙中出错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哪怕如今的王允,看似风光无限,其实身周也是暗流涌动。

尤其是他所密谋图划的事情,还是针对如今势力兵马雄壮的董卓。

稍有一个不慎,就会有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付之东流。

而且,由于吕布如今与原本的地位不同,做出的抉择也与原时空有所区别,因此发展也更加不同。

即便是王允在看到董卓,即将大肆兼并洛阳西园等诸多禁军力量,变得日渐势大之后,心中急切万分的时候,也多少还是有一份底气。

因为,正好洛阳城内,还有并州军这支独立于董卓麾下西凉军以外的雄兵。

如今更是发现了吕布勇武非凡,强大无匹。

所以,王允心中的盘算,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要是他能够以离间之计,对二人之间挑拨离间,如今一切的问题,不就都能迎刃而解了么?

到时候,他穿插游走于其间,及时的进行推波助澜的敲打。

令吕布与董卓彻底离心离德,之后,便是他出手的时候。

甚至都不需完全铲除董卓后续的势力,或者说去考虑继续对付吕布的事。

只需要再扶持另一个势力。

那个时候,让两虎相争。

朝堂局势,渐渐明朗化后,他们世家再作为暗中的第三方势力。

可以说三足鼎立。

而他王允更是举足轻重。

到时候,他还怕不能名留青史,流芳百世?

那么,也算不枉此生。

更何况,正所谓名士名士,有了名,才会成为士。

无论这件事,究竟成或不成,他王允的名,都已绝对是会有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皇帝刘协慢慢长大,他们世家大族培养起来的手段,那可是层出不穷。

慢慢分化吕布麾下的将领,同时改造小皇帝的思想,到时百年过后,说不定他王允更是一代贤臣。

王允越想越是觉得可行。

不过,就在他仔细琢磨着,该找个什么由头来促成此事的时候。

却不知道,吕布压根就不会想要跟他合作的。

按理来说,吕布要图谋董卓。

王允也需要图谋董卓。

二者确实是可以成为盟友,联手一波的。

不过,历史上的王允,对待吕布的态度可不怎么好。

前倨后恭,素轻吕布,只以剑客遇之。

并且,他还无法判断王允这个人究竟是不是智者。

历史上的王允,表现的委实是显得有些过于分裂。

在谋划董卓之前,他是清廉正直、忠诚勇敢,甘于蛰伏冒险的大汉老臣。

在诛董之后,却又一下子变得十分专横,目中无人起来。

不仅一意孤行,坚持要杀了大儒蔡邕,寒了朝臣之心,将朝中一大批不服他的人,给逼得人怨沸腾。

更是因为轻视李傕、郭汜等董卓的西凉余部,固执的不肯赦免他们,最后酿成大祸。

要知道,人家蔡邕可是东汉大文学家、大史学家、大音乐家、大画家、大书法家,一代大儒。

哪怕是放眼整个东汉末年,能与蔡邕比肩的,也不过是卢植、郑玄等廖廖几人。

所以,在蔡邕死后,哪怕是郑玄都为之叹息,遗憾今后无人可写汉史:“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然而,让王允坚持杀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是因为王允担心蔡邕逃过死劫后,修史的时候会带有私心,对他多加诽谤,毁坏其身后之名。

同时,也担心后人看了蔡邕修的史书,人云亦云,对他产生偏见。

于是,哪怕蔡邕在狱中已经写下辞表,让马日磾代为转交王允,表示愿意服软,不求无罪,只求改判黥首刖足之刑。

希望饶他一命,以留残躯完成百多年来数十位大儒未能完成的修史伟业。

王允也坚持要处死蔡邕。

就是这样一个前后变化过大的人,吕布如何与之谋划?

又怎么敢与之交集过多?

就算王允没有跟他翻脸。

到时候,谁是主,谁是次?

要是按照历史发展,以王允的强势,在诛董之后,吕布也绝不会有任何施展拳脚的机会。

可吕布还要完成“任务”,心图甚远的他,也不可能甘心去受王允的桎梏。

不过,与之合谋,肯定是不可能的。

可要是借助王允的谋划,来实行自己的计划,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反正,如今的董卓,才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哪怕是任何不和的势力,为了针对另一个敌对的强大势力的时候,都会暂时修好。

等到打倒了共同的敌人之后,松散的联盟才会立即分散,开始各自争夺权力。

不需要与王允合谋,但却可以借力打力。

让王允在前谋划董卓。

吕布自己则是暗中观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他做最后的收割者就行。

反正,吕布他也无非是想在此事件中,使自己的利益能够扩大化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吕布他费心费力的,布置如今这一系列的事情。

还是那句话,冲突,永远都是无法避免的。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冲突发生。

不过,通过强有力的震慑,是可以能够令人望而生畏。

在争霸天下的这个过程中,弱者是肯定没有选择的权力。

只能随波逐流。

被强者裹挟,或是兼并收容。

但是,强大的力量,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能够吸引到别人的注意力与拉拢力度的。

今天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各方势力的眼线面前,适当的露出来了他一人破千军的实力。

就是吕布在展示他的肌肉。

他可是有留意到现场那些世家大族,还有文武百官的小动作。

这些人,才是如今掌握了咽喉发声的人。

到时候,随着这些人的口口相传。

他吕布之名,也肯定会流传天下。

而吕布之后,所需要去做的。

就是展示他该流露的表面强大。

蛰伏遮掩住自身潜在的力量。

在关键时候,结合二者,从而能够做到一击必杀。

真正的猎手,在真正发动致命一击之前,是绝对不会露出獠牙的。

有的时候,风口来了,猪都能飞起来。

但是,有些“猪”聪明,借着风口起飞的同时,不断强大自己,终于产生蜕变。

即使风口过去,也已然能凭自身能力翱翔九天。

而有些则较为愚钝,误将风口的力量当成自己的能力,成天不思进取,可当大风刮过,最终只能摔死。

还有更多人,则连起飞的机会都没有,未能抓住起风的时机。

吕布要做的事,就是让自己能够乘风而起的时候,飞得更高。

无风起浪的时候,也同样能够翱翔天际。

董卓后续的动作,很快就映入吕布的眼帘之中。

他开始正式的分夺兵马了。

最先被分化吸收的,是北军五校。

所谓北军五校,就是汉代守护京城的五营禁军部队,分别是屯骑、越骑、射声、长水和步兵五营。

因为兵甲坚利,朝廷以此震慑四方,由于屯驻京城北部,故称北军,以北军中候监任。

五营兵马,除长水校尉领兵一千四百人以外。

其余校尉,各领兵七百余人。

这些兵马,曾在皇甫嵩的带领下讨平黄巾,立下赫赫战功。

如今,随着董卓要收编京城各路兵马,将北军编制打散。

精兵老卒,尽数都调归牛辅等亲信手下掌握。

其余老弱,则收入北军充数。

这一偷梁换柱的行为,也彻底让北军与羽林、虎贲等禁军一蹶不振。

原有的精兵,被裹挟在牛辅等将军手中,使得中央朝廷方面,再也没有足够的精锐力量震慑有异心的臣子。

而董卓整合洛阳的禁军,其实还只是一个由头。

明摆着就是告诉所有人,他要开始夺权了,同时也是安插他自己的人。

董卓的意图就是想要将西凉军、并州军还有人数最多的洛阳军,统统都给打散,重新进行整合,成为独属于他董卓一个人手中的禁军。

洛阳禁军,只是一个开端。

其实,无论是吕布也好,董卓也罢。

别看他们双方似乎都已经就这方面的事情达成了共识。

但是,事实上,在他们的心里,其实都没把对方的承诺当真。

彼此对此,也都心知肚明。

在没有一个利益共同体作为担保,以及足够对等的强大实力保证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承诺,都是空口说白话。

事到如今,董卓要分化并州兵马的事,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也是董卓势在必行推动的事情。

毕竟,并州兵马实力强悍。

谁去用它都是把双刃剑。

董卓那边,虽然既想引为助力,却又不敢放心大用,只能处处提防。

而吕布他也必须想办法,去改变这一被动的局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端午节赠粽子活动
活动以单次实际到账的VIP点为准;以点券的形式赠送VIP点,充值额越高点券到期时间越长。如:充值:500元赠送7500VIP点、充值:1000元赠送15000VIP点
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立即充值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