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之春申君
第54章周朝的灭亡(旧版)

往来拔茅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面对来势汹汹的合纵联军,虽然还没有集齐,只是来了两个国家的军马。

此时的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耀武耀威的先对峙着,等待着形式的变化。

结果形势说变就变,原来赵国刚刚从邯郸被围困的恐惧中解脱出来,无论是人民的心理还是国力,都还没有恢复。

一想到当初差点城破国灭,步上40万长平守军的后尘,赵国上下就忍不住只打寒战。

心里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哪里还敢再去攻打秦国,触碰秦军的霉头。

况且经历了一两年被围困的苦楚,国力也是衰弱的厉害,为了扛过被围困,多年的积蓄都拿了出来。

现在急需要恢复国家的经济,增加赋税,才能满足这些贵族们的富贵生活,哪里有心情去打仗。

至于韩国,正在遭受着秦军的攻击,倾国之力都在防御。

由于周赧王的军队正驻扎在伊阙,虽然兵力不多,且都是一些乌合之众,但是秦王却一点不敢大意。

毕竟周天子的名誉摆在那里,如果应对不好,万一在实现了一呼百应,自己可就惨了。

虽然这样的几率已经小的不能再小了,但是毕竟大家本来都想对付秦国,万一都有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就麻烦了。

所以秦王派大将张唐,带领五万精兵,直接进军阳城,企图切断伊阙周兵的进攻路线。

同时魏国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信陵君魏无忌在解救了邯郸之围后,就留在了赵国。

而在夺取兵权的时候,又锥杀了大将晋鄙,一时间魏国也没有了合适的大将来指挥战争了。

所以魏国也根本不可能在这时候参加这样的事情,去得罪秦国,能够保证秦国不来攻打自己。

对现在的魏国来说就已经烧高香了,毕竟和秦国接壤,出函谷关就是魏国。

现在各国都来了,总有退走的时候,各国都退走了,还是魏国倒霉。

至于另一个强大的国家齐国,根本也不惧怕秦国,秦国距离自己也很远,根本不存在威胁。

所以当秦国略微拿出来一些好处的时候,就和秦国结成了亲密的同盟,才不会来没事找事的。

应候范雎的远交进攻政策中,可以说是得到了齐国的大力配合。

也就只有燕国响应了楚国的号召,派出了大将乐闲,带领大军来到了函谷关。

燕楚军队会和之后,一直在苦苦的等待着其他国家军队的到来。

结果一直也没有其他国家赶过来,两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秦王听说诸侯各国根本不可能齐心协力,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于是就再次向张唐处增兵,令张唐攻取伊阙处的周军。

周天子临时雇佣来的这些乌合之众,哪里敢迎战暴虐的秦国锐卒。

双方还没交战呢,周军已经逃之夭夭了,可怜的周赧王虽然亲自压阵,也没有任何的作用。

可怜西周公的封地根本扛不住强大的秦军,周赧王慌乱的逃回了自己的王宫。

留下了西周公孤独应对,西周公也没有什么可以应对的,直接就投降了秦国。

把自己的食邑36处,人口3万,直接献给了秦国,自己则亲自叩头谢罪。

秦国就接受了西周公的献降,把他的封地纳入了秦国,并没有为难他本人。

让他返回了周天子处,此时的周赧王回到王宫之后,更加的雪上加霜。

不仅没有实现打胜仗缴获战利品的想法,自己却变得更加拮据了。

想当初借贷的洛阳富户,听说周天子无功而反,都害怕自己借出的钱财打了水漂。

纷纷来找周赧王要债,逼得周赧王没有任何办法,躲在深宫之中,不敢出门。

这些拿着借据讨债的富户,每天把王宫围得水泄不通,声讨的声音直接到达周赧王的寝宫之中。

就算想要不出去,都无法得到安宁,于是就躲到了王宫中的高台之上。

这座高台,后来就被称为避债台。

这时候等在函谷关之外的燕楚之兵,在这里驻扎了三个多月,仍然没有等来其他国家的兵士前来会和。

自己又在这里空耗了很多粮饷,军心懈怠,根本没有和秦军大战的勇气,只得各自班师回国。

秦国听说了燕楚两国军队已经败退而去了,便召集嬴樛大军前去和张唐军会和,进逼周天子。

天子周赧王没有办法,便打算逃跑离开王宫,逃亡三晋去避祸。

已经把自己的土地献给秦国的西周公,对事情看的倒还明白,就劝阻周赧王道:

“当年太史曾经预测过:‘周国和秦国将在五百年之后合而为一,有诸侯称王。’现在正是当年太史预测的时候。

眼看着秦国已经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三晋也早晚是秦国的阶下之囚。”

“大王如果现在去投降三晋,会遭受一次屈辱,下一次当三晋被秦国灭亡的时候,会再受一次屈辱的。

大王不能一直的受辱啊,不如直接去投降秦国,说不定秦国还能封大王一处食邑。”

周赧王听了,大放悲声,于是带着群臣,到文王和武王的庙里去哭祭,然后打算去投降秦国。

结果周赧王这时候,由于连翻的受辱,再加上多年来的忧郁,直接一病不起,一命呜呼!

可怜存在了800年的周王朝,就这样走向了灭亡。

秦王听说了周赧王病逝,周朝的遗老遗少们都有了投降的打算。

于是亲自来到了洛阳,准备接受周朝的投降。

当秦昭王来到周天子的王城之后,风光无限的在王城里巡视了一遍。

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感慨,想当年,自己的祖先作为给周天子牧马,因为能够让马及各种牲畜繁衍迅速。

从而被赐姓赢,专门负责为天子息马,并在秦地分封了一处食邑,因此被称为秦赢。

就是在三秦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为周天子抵抗着来自西方的犬戎部落。

就这样一步步的发展壮大了起来,如今这个给天子养马人的后裔,已经光明正大的来到了周天子的王城。

成为了这座王城的主人,可以光明正大的坐在天子的大殿上,任意处置当年天子的子孙和大臣们。

于是秦王便在这王城里巡视了一遍之后,把属于天子祭天用的各类祭器和象征天下的九鼎,全部迁回了秦国的咸阳。

虽然周赧王最后最落魄的时候,也还是没有敢动各种宝器,最终都落入了秦国之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