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之春申君
第38章黄歇拜相(旧版)

往来拔茅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楚考烈王在稳固了自己的权力之后,当然也没有忘记黄歇对自己的付出。

在秦国,黄歇兢兢业业的照顾着自己的一切,又为了自己能顺利返回楚国,而舍身相替。

这份忠心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来到楚国之后,又是黄歇来回奔波,为自己站稳脚跟努力。

因此楚考烈王直接拜黄歇为楚国的相国,封黄歇为春申君,把淮北的十二个县,封为春申君的食邑。

春申君相楚之后,辅佐楚考烈王一心一意的要恢复楚国的强大。

以图彻底摆脱秦国给楚国带来的威胁,希望楚国再也不至于像以前一样。

在秦国面前犹如避猫的老鼠一般,始终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于是黄歇便不断的任贤用能,招揽天下名士,来为楚国效力。

一时之间,来到楚国的贤士络绎不绝,春申君门下门客众多。

当时和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名,号称门客三千,并列为战国四公子。

其中一位大名鼎鼎的名士也来到了春申君的府里,希望得到楚王的任命,这人就是荀子。

春申君对荀子那是早有耳闻,知道荀子是一位厉害的人物。

因此在荀子来到之后,立即把荀子推荐给楚王,任命荀子为兰陵令。

在兰陵,荀子施展自己的才能,把兰陵治理的兵精粮足,人民安居乐业。

春申君黄歇对此非常的开心,经常的宴请荀子,向自己的众门客们夸赞荀子的能力。

同时也是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知人善用,以图招揽更多的人才。

这时候,有一位门客却是向春申君提出了不一样的见解。

他对春申君说道:“商汤靠着商汤王靠着亳京兴起,周武王靠着镐京兴起,两个地方都只不过百里大小,而这两王却因它们而终于占有天下。”

春申君听了,便疑惑的说道:“先生所言,确实是事实,但是跟黄歇所为有什么关系吗?”

这门客就继续说道:“我听说相国大人把兰陵这个地方分给了荀子。”

春申君点了点头说道:“是啊,像荀子这样的贤人,肯定能治理好兰陵的!”

门客就说:“说的就是能治理好,像荀子这样的天下大贤,你给他的兰陵又不止有100里。

以后在荀子的治理之下,恐怕就会对相国您很不利了,况且荀子还有很多贤惠的弟子,如今他的弟子李斯和韩非之流,已经开始显现出才华来了,

以后在这些贤弟子的辅佐之下,只怕以后可不是您的福分啊!您觉得我说的怎么样?”

春申君听了,觉得这个门客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便不再提把兰陵封给荀子的事情了。

荀子看到在春申君这里,得不到重用了,就告辞春申君离开了楚国,转道去了赵国。

荀子来到赵国之后,通过平原君赵胜,见到了赵王,赵王和荀子交谈之后,极为喜欢,就拜荀子为上卿。

这时候,又有人听说了这件事情,认为春申君黄歇此举,实在是对贤士的不尊敬。

和春申君大张旗鼓的招贤纳士的初衷不符,便打算去讽谏春申君。

于是这个门客也同样去见了春申君黄歇,对春申君说道:

“相国大人可曾听说过伊尹和管仲的故事?”

春申君听了,心道,这两个人的事情我何止是听过啊,还是耳熟能详的啊!

于是就说道:“略有耳闻,不知道先生有何教导黄歇的呢?”

这个门客就说道:“当初伊尹离开了夏朝的地方,来到了殷商所在的地方,结果商汤拜伊尹为师。”

“在伊尹的辅佐执行,殷商不断的强大,最终殷商灭掉了夏朝,让殷商统一了天下。”

“同样的,管仲最初也是在鲁国的,齐桓公听鲍叔牙说管仲很有才能,便以要报自己的仇为名,让鲁国把管仲送到了齐国。”

“结果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之下,成了天下最强的诸侯国,而鲁国却衰败了下去。”

春申君听了,就点了点头,说道:“先生说的很对。”

于是门客就接着说道:“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贤明的人走到哪里,只要得到了国君的认可,就一定能够让这个国家变得强盛!”

“现在荀子这样的贤士,来到了楚国之后,相国大人不但没有任用他,还让他跑去了别的国家,实在是不明智了!”

春申君听了,点了点头说道:“是啊,你说的太对了!”

于是春申君就派人到赵国去,准备再把荀子给请回来。

结果春申君的人来到了赵国之后,见到了荀子,把春申君想要请荀子回楚国的话说了出来。

结果荀子这时候已经不打算再回楚国了,任凭春申君的人怎么说也没有用。

荀子为了打发掉一直缠着自己的春申君使者,就写了一封信,让这人带回给春申君,算是有所交代了。

在信中,荀子这样写道:

“有这么一个故事,就让我讲给春申君您听听吧,有个头上生癞的人还可怜被臣子杀死的国王。

这虽然是一句非常不礼貌的话,但是也不能不让我们有所思考,这背后肯定有本质的东西。

我们这地方说的,其实是针对一般被臣子杀死的国君来说的。

这样的国君都有着差不多的特点,这样的国君一般都很年轻,又矜持自己的才能,往往会自以为是。

又没有足够的经验,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判断什么样是对自己忠诚的人,什么是对自己奸邪的人。

只是一味的自以为都不敢把自己怎么样,这样一来的话的话,他手下的大臣就会专横跋扈、独断专行。

这个专横的大臣为了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力,就会想方设法的杀死那些有才能的年长君主。

称对方还没有完全掌控权力的时候,就把他干掉,换成容易控制的、体弱、年幼的人。

同时把朝中正直的人也同样除掉,换成听从自己的不义小人。”

写道这里,荀子感觉还不够,又继续原因《春秋》中的话,来继续对春申君当初听信小人之言。

无缘无故的辞退自己的事情,进行无情的揭露。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