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的娃娃全是天才
婚事成了(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第二天交流会结束后,秦学兵就领着李师傅去了郑娟平时卖冰棍的地方。

到了那里发现没人,他们俩就直接去了太平胡同的郑娟家。

昨天秦学兵送两人回家,曾经来过这里,知道这里属于春城的贫民区,各项条件都非常差。

可是李师傅不知道这情况,到了太平胡同之后对这片地区的印象非常差。

“这地方也太差了,这要是下场雨,水不得上炕啊。”

这年头的排水系统基本上只有市中心有,郊区大多数都是靠自家在门口垒个小土坝。

下雨的时候把水从自家淘到路上。

至于路上的水,自己就会找低洼地段去了。

“这应该是春城最穷困的地方了吧。”

郑娟娘俩其实也不确定昨天秦学兵的话到底算不算数。

不过为了尊重秦学兵,他们今天还是少批发了一些冰棍儿。

比往常早一些卖掉,然后回家稍微打扫了一下。

“李师傅,就是这里了。”两人走了半天才到了郑娟家。

“一会无论成不成,粮食都给他们吧。还有叫我李叔,给你办这么大的事儿,你都不知道叫我声叔?”李师傅看到这里的环境,以及郑娟住的房子,生出了怜悯之心。

昨晚的时候李师傅就让秦学兵买了一些提亲的礼品。

这个礼品大多数都是烟酒糖茶类的,可是这个需要票。

秦学兵手里也没有这个票,只能用粮票买了20斤粮食。

“早就想喊你李叔了,可是又怕你怪我,就没敢喊。李叔,您就放心吧,肯定没问题。”

两人在院门口叫了声门,郑娟出来开门,把两人让了进去。

院内的郑老太太笑呵呵的和两人打过招呼,然后把两人请进了室内。

李师傅见到郑娟出来开门,心理暗道:“怪不得小秦非要娶这姑娘,单论相貌这姑娘就如此出众,如果我年轻个20年,没准我也和小秦一样了。”

李师傅也被郑娟的相貌震惊了一下,不过毕竟年纪大了,对于漂亮姑娘没有年轻人那么热衷了。

他和郑老太太寒暄了几句后就跟着进屋了。

他仔细的观察了郑家的室内,室外。

见内外都收拾的非常整洁利落,就知道这母女两是个勤快人。

“大姐,我暂时是这孩子的领导,这孩子昨晚非要拉着我来做这个媒人。”

“你也知道,做媒这事儿做好了两家感激,做不好的话就会被终生埋怨。”

“小秦的情况我知道,您可以说说您的情况吗?”

李师傅看家里只有一个老太太,而且这老太太的身体明显不大好,而且还有个眼神不行的小孩。这娘俩和郑娟明显不搭,有一种莲出于泥的感觉。

“呵呵,不瞒您说,我们一家三口都是没有工作的,就靠着我卖点冰棍儿糊口。我闺女是个好闺女,能干活,也懂事,她真诚,善良,温柔。”

“我已经一把年纪了,说不准能活到哪一天,如果能看到她嫁个好人家,能把光明带着,我就能闭眼了。”

郑母又一次强调郑娟结婚需要带着郑光明,而且从郑母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

这不是威胁,而是请求,一种卑微的请求。

“这个您放心,小秦是个有责任心的年轻人,他说带着您和孩子就一定会带着。我多嘴的问一句,您为什么自己带着这两个孩子啊,孩子的父亲呢?”

李师傅对郑母现在已经很同情了,郑母的言辞太卑微了,而且面容给人的感觉也太愁苦了。

让人一看就感觉这个人受了世间所有的苦楚,这种感受在郑母笑的时候尤为强烈。

“这两个孩子的父亲我也不知道是谁。”郑老太太苦笑道

李师傅一听这话,脑子里首先浮现的是郑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太乱来了,接触的男性太多,导致她自己都不知道孩子的亲爹是谁。

“我和弟弟是我妈捡的。”

郑娟看李师傅的深情有些不对,立马就解释了一句。

李师傅听了郑娟的解释,深情一下子就变得郑重起来。

“大姐,我这次来是帮小秦提亲来了,本来应该买些烟酒糖茶之类的,可是我们来的匆忙,没有那些票据,只买了20斤粮食,您别见外。”

李师傅得知这两孩子是郑母捡的之后,立刻就同意了秦学兵的请求。

再他看来,郑母既然能把捡来的孩子养这么大,而且孩子大了之后也没把这个老母亲甩开独自成家。

由此可见两人的人品都是有保障的,娶这样的媳妇未来无论家里发生什么变故,她都能坚持下去。

看到李师傅知道了两个孩子的身世之后立马转变了态度。

郑母也知道了对方其实也是个善良的人。

因为只有善良的人,才会对别人的善举发自内心的敬重。

不过郑母没有直接答应,她还是看了看郑娟,当看到郑娟点头的时候。她才接过粮食

“那他们俩的亲事就算成了?”

“算是成了,不过还要会北平登记,我们这边要去厂里开个证明,你们这边最好也在街道开一个,然后一起去北平登记。”

这个年代结婚是需要像单位打报告的,单位同意了之后给开证明。

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走个过场,这种事是不会有人从中作梗的。

“闺女,你领着小秦在周围转转,看看咱家这边和北平有啥不一样。”

郑母也知道这两人从昨天到现在其实并没有说多少话,既然两人已经算是定亲了,她就希望两人能多了解一下彼此。

如果发现秦学兵有啥问题,她们这个时候反悔还不迟。

秦学兵也想和郑娟聊聊,这么漂亮的姑娘,他也想单独相处一会儿。

“那就麻烦妹子了。第一次来春城,对于这边的风土人情我是一点不了解,甚至有的时候都听不懂说的话。”秦学兵没话找话的瞎聊。

“有啥听不懂的,我们说话和你们有啥不一样的地方。”

郑娟虽然也听出两人口音稍有区别,不过并没有达到听不懂的程度。

这个时候虽然已经开始普及普通话了,可是还没普及东北话。

东北话的流行得到赵家班崛起的时候。东北话里的一些特色方言才被大家熟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