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千年
五十三、公元前711-709年(旧版)

懒也要努力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公元前711年,只记载了两件小事。一件是郑鲁会盟于越,交换飞地。二件是宋国司马孔父嘉妻子出游,道遇太宰华督,督目而观之。

第一件事,上一章已经说过,不再赘言。

第二件事,值得一说的是,宋司马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世祖。他的妻子很漂亮,一次出游,被宋太宰华督看见,起了贪婪好色之心。

华督要将孔父嘉的妻子占为己有,就派人在国都散布谣言,说:“宋殇公继位不过十年,却发生十一次战事,百姓苦不堪言,都是孔父嘉导致的结果。只有杀死孔父嘉,才能让宋国安宁。”

于公元前710年,华督阴谋得逞,杀死孔父嘉,抢了他的妻子。

而孔父嘉唯一的儿子木金父,当时年幼,在忠仆的护卫下,逃至鲁国生活。

不仅如此,华督害怕宋殇公就杀孔父嘉之事,问罪于他,便提前动手,将宋殇公也刺杀了。随后,他迎回躲在郑国避难的公子冯,拥立其即位,借此与郑国亲近。

宋国发生内乱,鲁桓公看到机会,想插一脚,借机扩大一下领土。

于是,鲁桓公派出使臣,联络齐、郑、陈等诸侯,商量讨伐宋国之事。

郑庄公刚收了华督的重礼,派兵护卫公子冯到宋国继位。此时的宋国,是亲郑的。

所以,郑庄公不想讨伐宋国,便暗地里派人去给宋庄公(公子冯)通风报信,让他做好应对。

宋庄公得到消息,赶紧与华督商议对策。

华督说,鲁国国君最好面子,最重礼制,只要宋庄公将郜国的传国宝鼎,送给鲁桓公。那么,鲁桓公就不会来打宋国了。

题外话,鼎是祭祀的宝器,是国家的象征。郜鼎在宋国,就是说郜国是被宋国所灭了。

关于鲁桓公收受郜鼎,还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臧哀伯谏纳郜鼎》,记载在《左传》中。

臧哀伯规劝桓公说:“作百姓君主的人,要发扬德行,堵塞违礼的行为,以便监察百官,就这样还怕有不足之处,还要显示各种美德以传示子孙。所以那清静肃穆的太庙用茅草做屋顶,祭祀天地的车子用草席做垫子,祭祀用的肉汁不用五味调和,黍稷、糕饼等祭品不用舂过的好米,这些是为了显示节俭。祭祀的礼服、礼冠,蔽膝、大圭,腰带、裙子、绑腿、靴子、冠上的横簪、冠旁的填绳、系冠的带子、冠顶的盖版,这些是为了显示等级上的差别。玉垫、刀饰、革带、带穗、旌旗上的飘带、马颈上的革带,这些是为了显示礼数上的差别。礼服上火形、龙形、斧形、弓形等花纹,这些是为了显示纹彩上的差别。用五色绘出各种图象来装饰器物服饰,这是为了显示器物物色的差别。马铃、大小车铃、旗铃,是为了显示声音节奏,旌旗上画的日、月、星辰,是为了显示光明。所谓德行,就是节俭而有法度,事物的增减都有一定的数量,并用纹彩和颜色加以标志,用声音和光亮加以表现,以此来监察百官,百官这才警戒畏惧,而不敢违反法度。现在君王毁灭德行,树立违礼的坏榜样,把别国贿赂的宝器安放在太庙里,以此明白昭示百官。百官都来效法,君王又用什么去惩罚他们呢?国家的衰败,是由于官吏不走正道。官吏丧失德行,则是由于国君宠爱和贿赂风行的原故。郜鼎放在鲁国的太庙,还有比这更公开的贿赂吗?武王打败殷商,将九鼎搬到王城,义士尚有批评他的,更何况将标志违礼作乱的贿赂之器放在太庙,又该怎么样呢?”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公元前710年冬,郑、蔡会盟于“邓”,商议联手对付楚国之事。

具体原因没有记载。

不过,楚国时任国君楚武王,奉行铁腕政策,对内实行强权统治,对外实行战争扩张,是一位十分具有侵略性的君主。

从中可以想象,必定是楚国的扩张,令楚国北边的邻国郑国、蔡国感到了危机。因此,郑、蔡两国才会结盟,商讨对抗楚国。

公元前710年冬,晋哀侯发兵进攻陉廷。

陉廷其实是晋国的一个城邑。但是,因为晋国内乱不止,晋国先后有三任国君被曲沃杀害,导致晋国国君掌控力严重下降。所以,一些地方势力便开始谋求独立,陉廷就是其中之一。

新一任的晋国国君晋哀侯,还是有雄心的,他的目标是收复曲沃,复兴晋国。

不过,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这三代曲沃之主,都是英明之主,治理的曲沃越来越强。

结果就是,晋哀侯发动了数次征讨曲沃的战争,都是胜少败多。

晋哀侯很郁闷,很愤怒,却无可奈何。

就在晋哀侯的心情越来越烦躁,要失控的时候,陉廷的城主站出来要搞独立。

要是连陉廷都收拾不了,晋国恐怕就真得要分崩离析了。

晋哀侯很愤怒,他要杀鸡儆猴,兴兵讨伐陉廷。

曲沃武公却不给晋哀侯这个立威的机会,他趁机联络陉廷城主,商定结盟共抗晋哀侯之事。

有了曲沃武公的支持,陉廷城主坚定守城之心,发动全民进行守卫。

久攻不下,令晋哀侯失去理智,他下令全军攻城,连后备军都用上了。这就导致了晋军后方空虚,一旦后方有敌军杀来,晋军就会惨败。

而曲沃武公就是等待晋哀侯的这个致命失误,他果断下令进攻,如狼入羊群,一次冲锋,便获大胜。

晋军惨败,连晋哀侯都战死了。

曲沃武公趁势要攻下晋国国都翼城,但以栾共叔为代表的晋人拼死反抗。曲沃武公久攻不下,只能返回曲沃。

这场战争持续了几个月,在公元前709年春结束。

晋人拥立晋哀侯之子为国君,在位三年,就被曲沃武公设计诱杀,史称晋小子侯。

从称号来看,晋小子侯被害时,应该年纪尚小。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曲沃武公的残忍。

公元前709年秋,齐鲁联姻,鲁桓公迎娶齐国公主文姜。

鲁国对这次联姻十分重视,“秋,公子翚如齐逆女,修先君之好”;齐国对此次联姻也表现出了相当的重视,“齐侯送姜氏于讙,非礼也”。齐僖公不惜违背当时的“嫁给公子,下卿送之。嫁大国,上卿送之”的礼仪规定,亲自将文姜送至鲁国境内。这一违背礼制的举动,虽另有隐情,但也折射出了齐国对此次齐鲁联姻的高度重视。

说起文姜,那可是一位具有极大争议的奇女子。奇就奇在,她与同父异母的哥哥齐襄公的不伦之恋。

所以,从齐僖公不惜违背礼制,亲自把女儿文姜送到鲁国的举动来看,齐僖公应该是知道女儿与儿子的丑闻。

其实,这个丑闻,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因为,齐僖公曾想跟郑庄公联姻,将文姜嫁给郑庄公之子世子忽。但世子忽听到了文姜的不好风评,就拒绝了这个联姻,他说:“我们郑国是小国家,你们齐国是大国,我配不上你家的女儿。”

这个故事流传下来,被文人编成了一个成语,叫“齐大非偶”。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