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千年
五十、公元前717-716年(旧版)

懒也要努力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公元前717年春,宋国与邾国发生摩擦。宋国出兵攻占邾国的部分田地。邾国请求鲁国帮忙,但鲁国以宋国是盟友国而拒绝了。

你鲁国跟宋国是盟友,我邾国可是你鲁国的附属国呢。鲁国不帮忙,我就去找郑国。

于是,邾国一气之下,便派使者去向郑庄公求援:“请君向宋国报仇雪耻,我们愿做向导。”

宋国几次三番跟郑国作对,郑庄公一直怀恨在心。现在有了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

因此,郑庄公以为邾国主持正义的说法,派兵攻打宋国。

宋殇公闻讯,立即派出使臣向鲁隐公求援。

宋、鲁两国既是联姻关系,又是盟友关系。有这层关系,鲁国十有八九会出兵助宋的。

可是,鲁隐公却没有出兵。因为他觉得他之前没有帮邾国,那么他也不会帮宋国。他要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宋殇公得知后,气得大骂鲁隐公不厚道,他要跟鲁国绝交。

不过,大战在即,不能任性。既然鲁国不愿出兵帮助,那就找卫国。

卫国与郑国,有血仇。宋国又帮助过卫国。

所以,卫宣公便爽快答应下来,出兵助宋。

郑庄公得到卫国出兵助宋的消息,便只好下令撤军。

不过,他也趁此机会,派出使臣,带着重礼,要跟鲁国言和。

鲁隐公收到礼物,见郑使很会说话,一高兴,就答应与郑国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夏,郑庄公主动派出使臣到宋国,说要跟宋桓公结盟。他要逐个击破卫国的盟国。

不过,陈桓公可是周桓王的亲信。开玩笑,周桓王是讨厌郑庄公的。他怎么可能跟郑庄公结盟?

但陈国大夫劝谏陈桓公:郑国势大,陈国小国,得罪郑国,恐有战祸!

陈桓公说:孤有周王袒护,郑侯是不敢对陈国出兵的。

然而,陈桓公太乐观了。或者说,他的思想太单纯了。

郑庄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主动派出使臣,要跟陈国结盟,那是给陈桓公天大的面子。可陈桓公却给脸不要脸。

那么,郑庄公决定要给陈桓公,一点颜色看看。

你不服,我就打到你服为止。

是时,郑庄公向陈桓公宣战。郑国大军的战力之强,那不是盖的,可是战场经验刷出来的。他们连续击败前来阻击的陈军,将陈国国都团团围住。

陈桓公向周桓王求救。

周桓王派使臣,责令郑庄公立即撤军。

郑庄公则对周桓王的命令不予理睬。

不过,没过多久,宋国突然袭击了郑国长葛,并将其占领。郑庄公不得不下令撤军,却耍了个心机,对外却宣称是遵从周桓王命令。

然而,郑军撤退之前,却抢走了陈国大量粮食,令陈国陷入饥荒,令周桓王愤怒。

可能是郑庄公觉得自己做的不地道,惹怒了周桓王,想要缓和一下关系。

于是,这年冬天,郑庄公主动入朝,朝觐周桓王。自周桓王即位以来三年,这还是郑庄公第一次来朝见周桓王。

但,周桓王可没觉得自己有多么荣幸,反而觉得很羞辱。他想起郑庄公不听命令,攻打陈国的事情,就气愤不已。

周桓王绷着脸严肃的对郑庄公说:“你们郑国今年粮食收成如何啊?”

郑庄公回答:“托大王如天洪福,水旱不侵。”

周桓王表情不冷不热的讽刺道:“这样好啊!寡人的粮食,可以留着自己吃了。”

郑庄公受到周桓王的言语讥讽,闭住嘴不说话,心中愤恨,当下告辞。周桓王也不设宴招待,根据规矩,诸侯觐见以后,周王要赏赐,便赌气给了郑庄公十车陈米,留下话说:“以备以后荒年用吧!”

三公之一的姬黑肩,站出来,劝道:“当初犬戎之乱,多亏郑国的援助,平王才能顺利入主成周,在成周安定下来。王上应该好好地对待郑侯,鼓励他来朝见王上,为天下诸侯做好表率。如此,王室才能复兴,天下才能安定。”

周桓王反驳道:“姬寤生狼子野心,岂会有如此好心?他当年擅权弄政,架空平王,你难道看不见吗?他不听寡人号令,攻伐陈国,抢掠陈国粮食,你难道看不见吗?寡人没派人把他抓起来杀了,就是对他的礼遇了。”

姬黑肩痛心疾首道:“郑侯是有野心,但他不敢弑君。王上如今戏弄郑侯,恐怕王室和郑国的情分,就此会彻底断了。”

周桓王怒道:“断就断了。寡人还就不信了,离了他郑国,寡人就不是周王了!哼!”

回到府邸的郑庄公很生气,他手握大权以来,何曾受过这样的侮辱。他对对手下谋臣祭足说:“你劝寡人入朝,现在周王如此怠慢,口出怨言,还给陈米十车讽刺我。寡人想拒绝,该怎么回复他?”

祭足回答:“诸侯所以看重郑国的原因,是因为您世代为卿士,辅佐在周王左右的缘故;现在周王的赏赐,不论厚薄,都是天子的宠爱。主公如果坚辞不接受,分明是与周国为仇。郑国失去周王的信赖,怎么能被各国诸侯尊重呢?”

祭足接着又说:“主公这次朝见周王,邻国都已知道。现将彩帛覆盖在十车陈米之上。就说是‘周王赏赐’。再向外宣称:‘宋公久缺朝贡,郑国接受周王命令,率兵讨伐。’用这种方法号令诸侯,共同出兵,有不同意者,即是违抗王命。这样,宋虽是大国,怎能抵挡接受了天子命令的各国军队!”

郑庄公听后大笑,拍着祭足的肩膀说:“爱卿真智士也!寡人全部按你说的办。”

郑庄公回国途中,一路宣扬周王命令,传播宋国不尊重周王的罪责,人们都信以为真。

公元前716年,记载的大事不多,就四件。

第一件大事,是郑庄公对外宣扬宋殇公“不尊王命的罪责,命他讨伐宋国”的消息,很是担心。他派人带了重礼给卫宣公,希望卫宣公能出兵一起对付郑国。

卫宣公被郑庄公打怕了,不想跟郑庄公作对。他便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请齐僖公出面说和郑、宋关系。

齐僖公跟郑庄公、卫宣公都是亲家关系,也适合做这个和事佬。

郑庄公也同意了齐僖公的说和。

不过,在约定时间,郑庄公却反悔了,没有出现。

郑庄公的出尔反尔,惹怒了齐僖公。

于是,齐国、卫国、宋国签订盟约,攻守同盟。

第二件大事,是曲沃庄伯去世,其子继位,史称曲沃武公。看称呼就知道不简单,有“武公”称号的,都是有开疆拓土的辉煌战绩。

当然,曲沃庄伯去世,新旧交替,人心不稳。这样的机会,新一任的晋国国君晋哀侯自然不想错过。

只是可惜,晋哀侯失败了。

要么是晋军将领水平不行,要么是曲沃武公太厉害,或者两者皆有,导致晋军胜少败多。

便宜没占到,反而损兵折将,真是太丢人了。

第三件大事,是鲁国攻打邾国。

原因是,邾国帮着郑国攻打宋国。宋国派出使臣,请求鲁国出兵相助。

鲁国和宋国是盟友,跟郑国也刚和好,两边都不好得罪。

所以,鲁隐公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让邾国撤军。

可是,邾国恼恨上次宋国侵占邾国良田时,鲁国没有帮忙调停。因此,他拒绝听从鲁国的命令,撤军。

鲁隐公很生气,便要教训邾国,也算是间接帮助了宋国,避免了前后夹击的困局。

第四件大事,是周桓王派大夫凡伯出使鲁国,却在途中,被戎人劫持。

事件起因却是因为一件小事,当初戎去周桓王觐见的时候,凡伯没有以贵宾之礼款待戎人,不予礼遇。戎人怀恨在心,就劫持了凡伯。

可见,与人为善,还是很重要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