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千年
四、三公同辅政(旧版)

懒也要努力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灭商之后,姬发班师回国,在都邑镐京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祭天祭地祭祖宗,正式宣告周朝的建立。这个仪式很重要,表示周代商是秉承上天旨意,得到神明的肯定,也就是合法的。

“王权神授”,有了天神的护持,王权才是正统的,王朝才能长久。

在信奉神灵的年代,只有如此,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封神演义》中,商纣王就曾挑战过神仙的权威,但最终被神仙所灭。当然,这只是小说。但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可能是大祭司所代表的神权势力太强大,令商纣王帝辛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商纣王帝辛要削弱神权势力,提高王权。

当然,结果是商纣王帝辛失败了。

失败者,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因为,历史由成功者书写。

王朝建立之初,照例是要封赏功臣,才能安抚人心,使国家安定下来。

姬发与姜子牙、姬旦、姬奭等大臣商议,为了使周王朝长治久安,便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政治制度。

一个意思,就是要对原先的诸侯国进行重新洗牌,建立以周王室为中心的诸侯国联盟王朝。

有人也许会说,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而不实行郡县制呢?

简单一句话,就是周国人口太少,控制不了这么大的面积。只能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诸侯国分封制,形成一个稳定的联盟。如此,对各方都有利。

当然,还有一个极其重要原因,是历史的发展是延续的,而不是跨越的。郡县制是封建制,诸侯分封制是奴隶制,从奴隶制跨越到封建制,还需要上千年的发展呢。

姬发将王族、功臣以及先代有名望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先后分封的有鲁、齐、燕、管、宋、晋、虢等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王族子弟受封的诸侯国有五十三个,占了绝大多数。最有名的,当属春秋霸主中的晋国、吴国,战国七雄中的魏国、韩国和燕国,皆为与周天子同宗族的周王族诸侯国。

除了分封诸侯国,打赏王室、功臣,姬发还改革了官制。在吸取夏、商灭亡的教训,分析两朝官制的优缺之后,姬发制定了周朝的官制。

首先,明确君臣名分,“天子”只能周王专用;其次,明确嫡长子继承制,消除家族内部纷争,巩固政权稳定;再次,明确官员分级和职责。

西周时期的中央官制,在周天子下,三公、六卿、三司的职能划分,显然已经成为后世“三公九卿”的历史源头。它的官制不仅很好的继承了夏商的优点,还做出了许多新的创造和提高。比如殷商的史官尹、作册、史、卿事,都沿用到了西周,而司寇、司土、善夫,则为纯粹的周制。

另外,姬发还在全国以及各诸侯国强制实施井田制。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以此,周王有效的控制着广大的国土,并将人民约束在土地上,使得国家稳定。

除了以上制度的改革,姬发还改革礼乐制度,也就是后世孔子提倡的周礼。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制度运行的形式和保障。

这些制度是伟大的,即使改朝换代,历经三千年,也被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所使用,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深入骨髓,成为基因。

由于过度劳累,周王姬发在灭商后的第二年就病倒了,病情反复,一直不见好。

姬发有预感,自己命不久矣,但他还惦记着周家天下。他虽然完成了统一中原天下的大业,但他还有许多宏伟的政策,没有实施。他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

伟大的人,善于把握机会,更善于调整情绪。

姬发没有时间悲观,他反复思量,最终确定三位辅政大臣。姜子牙、姬旦和姬奭,这三人具是他信重之人,且品德高尚,才华卓越,任何一人就可以担当辅佐他幼子的重任。但他觉得将辅政之大权交给一人,不保险,交给三人,可以相互监督、制衡。这样,可以确保他幼子能顺利长大成人。

最终,他决定加封姜子牙为太师、姬旦为太傅、姬奭为太保,赐公爵,以示恩宠和信任,完成最后的政治布局。

只可惜,姜子牙在齐国建都,姬奭又在洛邑造城,两人一时无法赶回镐京。

说起洛邑,插一句嘴,武王姬发灭商之后,想在中原地区,建一座都城,作为周朝将来的国都。只有掌控中原,才能天下一统。于是,经过勘查、占卜,姬发选定了洛邑这个地方,一方面派姬奭督造,一方面命人将九鼎运到洛邑,有定鼎天下之意。

弥留之际,姬发只好嘱托姬旦暂时摄政,独揽大权,若发生突发事件,可以随机应变,乾坤独断。

“···四弟,孤的丧事从速从简,一切以大局为重。还有,各国诸侯不得来京,有敢违逆者,以谋逆论处···四弟,孤就将诵儿交给你了,你要好生看顾他!”

姬旦哽咽道:“二哥,我,我一定会照看好诵儿的。您放心,诵儿一定能成为一代明君的。”

姬发瞪着眼,盯着姬旦,见他涕泗横流,情真意切,没有丝毫作伪。姬发才呼出最后一口气,缓缓闭眼,恍惚中,似乎看到了他的父王来接他了···

不久,周王姬发薨逝归天,谥号武王。

文成武德,一统江湖。应该是对文武两字的最佳赞誉了。

姬昌谥号文王,姬发谥号武王,两父子一文一武,统一中原天下,开创周室王朝,完全配得上这两个谥号。

姬发死后,姬旦主持朝廷大局,迅速举行葬礼,约束诸侯。对于怀疑、暗骂,他视而不见,他只想完成二哥姬发交给他的任务。

姬旦的人品没得说,孝顺、忠厚、仁爱,那是全国出名的。而且,姬旦有勇有谋,心胸开阔,为人谨慎,做事严谨,是个能托付大事的人。

实际上,姬发也没有信错人。

姬旦虽然惶恐,但他很有担当。他迅速掌控戍卫镐京的军队,稳定朝局,扶持姬诵(姬发嫡子)登基称王。

但,小周王姬诵只是六岁小儿,天性好动,没有耐心,也根本坐不住。

在姜王后和一些大臣的提议下,姬旦无奈,只好自己坐上王座,开始摄政,替小周王处理政务。

当然,也不是没有朝臣质疑姬旦,可既然有姬发的遗诏和姜王后的支持,他们也无法反对。至少,他们明面上不敢反对。

姬旦一边兢兢业业处理政务,一边向姬奭和姜子牙发出姬发的遗诏,令两人快速回朝,一同辅佐小周王。

此时,姜子牙还在他的封国齐国建都,安民理政。

治国理政,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让老人民安居乐业。姜子牙不愧是国师,一年时间,就能将齐国治理得充满生机。

首先是用人,姜子牙不拘一格,任人唯贤,其中包括东夷土著中的人才,迅速赢得了齐国上下的民心。并且,他还把用人提升到事关国家兴亡的高度,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

六守,把人才分为仁、义、智、信、勇、谋等六个类别。

八征,识别人才的八种考查方法,即言辞、反应、诚信、德行、廉洁、节操、勇敢、神态等。

六不用,奸佞,沽名钓誉,假公济私,结党营私,互相拆台,嫉贤妒能,此六种人不能用。

其次是治民,姜子牙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他治理不同地方的部族,尊从他们的风俗,不强制干涉。并且,他逐步推行周礼,循序渐进,让齐民乐于接受。

最后是生产,姜子牙注重发展黍、稻农事生产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工商业,利用境内矿藏丰富、鱼盐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冶炼业、丝麻纺织业、渔盐业等手工业,鼓励与诸侯国进行贸易。

再说太保姬奭,正在奉命督造洛邑城(今河南洛阳),距离镐京也有七八百里。

按照姬发的意图,洛邑城将来是要作为周朝的国都来建设的。当然,迁都可是国家大事,更是绝密大事,不可能到处宣扬。所以,姬发就将督造洛邑的任务,交给了十分信重的姬奭。

姬奭作为姬发的亲弟弟,自然也被封为诸侯,他的封国叫燕国,封地在蓟(今北京)。

你们发现没有,姬奭的燕国,姜子牙的齐国,还有姬旦的鲁国,在当时都是偏僻、苦寒之地,远离政治中心镐京。或许,他们三人具有大才,在朝廷中又是百官之首,姬发对他们有所忌惮,有所防范,也是说得过去的。

因为周朝才立国,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姬奭与姬旦两人作为姬发信重的亲弟弟,才没有与姜子牙一样去封国建都理政,而是让他们的嫡子去封国就任。

姬奭与姜子牙收到姬发的遗诏和姬旦的信件,知道事情严重,主少臣疑,万一一个不好,周王朝或许就会分崩瓦解。于是,他们快速将政务交办妥当,便快马加鞭,朝镐京赶去。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