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原神,开局百科兵圣孙子
第十八章 孔子一生都这么惨吗(旧版)

双目行空

科幻 |  虚拟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这个刘岁和不似凡人啊。”

达达利亚也注意到了刘岁和的异常,但他也只是注意了一下就不在乎了。

他要负责的是璃月,至于其他的地方……那不是他该管的。

女士,散兵,爱是谁是谁。

比起这个,他更在乎这次会有什么奖励。

“能增强实力的奖励,我也想要啊。”

……

黄帝历两千一百七十二年,郯国的国君郯子来到鲁国朝见。

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

也就是这一年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当时的教育只有贵族能享受,孔子却讲究有教无类。

无论你是贵族还是平民,还是最为低贱的贱人,只要你一心求学,孔子都会收下。

对于义利,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

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当时的鲁国人无不夸赞。

但孔子说:“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而孔子的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

获救者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高兴收下。

孔子也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派蒙:“欸?为什么!”

班尼特:“对啊,为什么。”

凝光:“很简单,因为有了子贡的例子,所有人都会以领补助金为耻。”

凝光:“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钱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支付的起赎金的。”

凝光:“自己搭钱救人,长此以往,又有几人会做。”

刘岁和:“圣人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圣人的。”

行秋:“可为什么子路只是救了个人,就能收下一头牛呢?”

刘岁和:“因为他在告诉所有人,只有你做好事,就是一头牛也可以收下。”

刘岁和:“这样一来,落水者被救,家人报答了恩情,子路得到了牛。”

刘岁和:“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纳西妲:“所以,孔子的意思是鼓励大家做好事对吧。”

纳西妲:“因为没有人会做没有好处的事。”

孔子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所以自称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这一年,齐景公与晏婴来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

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孔子在鲁国当官多年,最后他决定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这年他五十五岁,而当时的平均寿命不过三十。

黄帝历两千二百零一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

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

孔子的弟子子路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

郑国的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

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

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

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因此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

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

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

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卫国。

黄帝历两千二百零四年,孔子再次由鲁国来到卫国。

卫灵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

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离开卫国西行。

经过曹国,曹伯阳没有接见孔子。

在曹国稍作停留,到达宋国,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五十九岁的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国、宋国、郑国至陈国。

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

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日。

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班尼特:“呃……怎么感觉比我还惨。”

刘岁和:“孔子的一生都充满着坎坷,也正是这样他才能成为圣人吧。”

刘岁和:“因为在当时的人看来,孔子的思想完全就是歪理邪说。”

在他看来,孔子大部分时候说的挺有道理的,前提是把他的话听全。

子曰:以德报怨。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听半句和听一句完全事两个例子。

所以他对宋朝那个号称读过半部论语的赵普一点好感都没有,他还以这个赵普读半部论语的意思就是每句话只读半句。

不然为什么宋朝后儒家就变了。

派蒙:“时好时坏,被人陷害,被断绝食物……”

派蒙:“好像和我们的经历差不多。”

荧:“我不记得我有这么惨过。”

温迪:“唉嘿,早晚的事。”

荧:“???”

钟离:“以普遍理性而论,这位孔圣人的仕途极其坎坷啊。”

次年,孔子六十岁,称自己这时候,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

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

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

黄帝历两千两百零八年,孔子与弟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绝粮。

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国人相救。

由楚国返回卫国,途中又遇隐者。

…………………………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