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楚风
第二十六章 潜规则之“养寇自重”(下)(旧版)

文刀手易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人生如大河,时而惊涛骇浪,时而风平浪静,但只有勇敢和坚强的人们,才能跨越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走向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历尽了九死一生,黥布、蒲将军和这帮逃难的刑徒,一面躲避着秦军的追捕,一面向东南方向进发。在当时,东南一带是秦朝控制相对薄弱的地区,这一行人辗转来到了鄱阳湖。

鄱阳湖,古称彭蠡泽,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在秦朝,这个地方属于九江郡鄱邑县(今江西鄱阳县)的范围,鄱邑的范围不但囊括了今天的赣东北全境,还包括皖南、皖西南的地区。当时,这个地方归鄱邑县令吴芮管辖。

天高皇帝远,黥布来到鄱阳湖如鱼得水,依靠着江河湖泊打起了游击。经过一段时间黥布发现,这个鄱邑县令对待江湖盗匪的态度颇耐人寻味,并不像其他地区秦朝地方官那样对他们赶尽杀绝。

有一次黥布等人出去打劫,被官兵所围困,正当他们以为走投无路的时候,对方的包围圈突然莫名其妙地打开了一个缺口。

同伙蒲将军对黥布说:“他们网开一面,只怕官兵有诈。”

黥布坚定地回答:“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

当这群亡命之徒冲出包围圈后,发现那些官军只是象征性地摇旗呐喊,既没有阻挡,也没有追击。

蒲将军很纳闷:“他们为什么会放我们一马?”

黥布似乎看出了点门道,他说:“你有所不知,这个吴县令出身于吴国王室。当年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他父亲便举家迁徙到了鄱邑避难。吴县令虽为朝廷命官,但实际上他与秦朝并不是一条心,放过我们或许另有隐情。”

黥布猜的没错,鄱邑的政治生态就像这鄱阳湖的湖水,水面上风平浪静,水面下却暗流涌动,杀机重重。

吴芮被当地人尊称为鄱君。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自幼学习兵法,十八岁时便统兵两万。他们举家迁到鄱邑后,吴家沿用当年吴国围绕太湖沿湖建城的方法,开始围绕着鄱阳湖修建城池。吴芮手下的士兵平时开荒种地,兴修水利,就像普通农民一样。遇到战争时期,成年男性便集结成军,迅速投入战斗。军屯制最早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型。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中央政府在如今的江西范围内设县,素有声望的吴芮被任命为鄱邑县令。

鄱阳湖是一个水非常深的地方,附近的盗匪大大小小有十多支武装。吴芮想要控制这个地方难度相当大,他既想摆脱秦中央政府的影响,还要对付猖獗的盗匪。于是,慧眼识珠的吴芮看上了初来乍到的黥布,他才是解决整个问题的抓手。

作为从骊山逃出来的亡命之徒,黥布和他的队伍虽然是土匪中的佼佼者,但是他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他们并不占据绝对的优势。吴芮在黥布最困难的时候网开一面,故意保全黥布的势力,同时也想借助他的力量削弱其他当地武装的影响。渐渐地,官与匪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官兵在围剿黥布的时候总是敲锣打鼓,动静很大,仿佛在宣告我们来了,生怕盗匪听不见跑不了似的。

善解人意的黥布也没有令吴芮失望,他迅速接过鄱君抛来的橄榄枝。黥布总是在吴芮需要的时候,适时地提供其他盗匪的情报,甚至与官兵配合剿匪,还不失时机地派人向县令进贡战利品。在猫和老鼠的联手之下,吴芮不久便剿灭了鄱邑附近的其他对手,成为当地绝对的霸主,而黥布的势力也壮大到了四五千人。

为了平叛盗匪,稳定鄱阳湖一带,秦中央政府更加倚重吴芮的作用,他们不断地给钱给权给政策。丞相李斯建议册封吴芮为鄱君。秦朝中央政府授权吴芮管理鄱阳湖周边的政务,甚至给予他税赋的特权,允许他在当地独立征税而不需要上缴国库。

吴芮一直心怀光复吴国大业的梦想,但他又深知韬光养晦的必要性,他清楚以自己目前的实力无法与强大的秦朝抗衡,他要做的只能是等待时机。因此,吴芮表面上接受了秦朝中央政府的册封,暗地里却围湖建城发展私人武装。商代末年,吴王太伯围绕着太湖地区建立了吴国政权。而在秦朝末年,他的后代吴芮则围绕着鄱阳湖,正在努力恢复着昔日的荣光。

在残酷的政治环境中,黥布最终幸存了下来,他和吴芮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他们结合起来才是这个社会真实的面貌。

终于,反转的机会终于让吴芮等到了。

陈胜、吴广大起义彻底掀起了反抗暴秦的浪潮。很多地方,执政官员被杀,猫与鼠的游戏角色互换。就在历史关口,黥布做出了个惊人的举动。他只身一人来到鄱邑县衙门口,主动提出要见县令。他是要刺杀,还是要投案?

鄱君接见了这个鄱阳湖地区的头号要犯。吴芮年近花甲,阅人无数,他用一双能看穿一切的眼睛,打量着眼前的这个悍匪。虽然打了交道那么多年,这却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许久他们都没有开口,似乎有一种默契就在无语间。

最终还是黥布打破了沉默,他一开口就将了吴芮一军:“鄱君不想复兴故国吗?”

吴芮抬眼微微笑看黥布。这个年轻人面部的刺青格外显眼,似乎在故意在挑衅这个世界。复兴吴国是吴芮毕生的夙愿,为此他忍辱负重大半生,如今终于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越是关键时刻,这个老家伙越稳得住,他依然笑看黥布,不做声。

黥布没等吴芮回答,他向前一步接着说:“我愿助鄱君一臂之力!”

多年宦海生涯的磨炼让吴芮做事稳字当先,他心里快速地谋划着。吴芮已经年近花甲,他一直打算物色一个代理人来替自己实现夙愿,而眼前的这个冲劲十足的年轻人不正是合适的人选吗?

吴芮哈哈大笑,他站起身来,向黥布伸出手。一个出身王族,一个是通缉要犯,一个年逾半百,一个风华正茂,此刻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为了进一步巩固同盟,笼络人心,出身贵胄的吴芮不计较黥布身份卑微,将女儿许配给了这个枭雄。吴芮和黥布,这一老一少,一官一匪,两人联手横扫江南,声势大振。就连瓯越、闽越等地(今浙江、福建地区)越王的后裔驺摇、无诸等政权也前来归附。有了老岳父的加持,黥布的势力在长江以南迅速地膨胀起来。

陈胜被杀后,起义军面临着群龙无首的局面,西楚政权暂时处于真空状态。老道的吴芮凭借着敏锐的政治嗅觉,要求黥布抓紧时间领一支军队渡江,抢占在中原发展的根据地。

黥布问:“渡过长江后,我们在哪里立足?”

这时,孤掌难鸣的吕臣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吴芮对黥布说:“吕臣是陈胜的忠实拥趸,他打着陈胜的旗号继承了张楚的政治遗产,有声望。不过这人没什么力量,易于掌控,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合作伙伴。”

遵照岳父大人的指导建议,黥布迅速引数千兵马渡江而来。这对于刚刚被迫撤出陈县的吕臣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黥布与吕臣一拍即合,相互策应,共同对抗秦军。他们采取胆大冒险的游击策略,对秦军的后勤不断地袭扰。黥布率领的这支军队非常有特点,他们是全部由亡命之徒组成的刑徒军队,每个人面部都有刺字,他们对秦国深恶痛绝。这些人多年来跟随黥布上刀山,下火海,作战勇猛,善于偷袭。

秦军大部队来的时候,他们就化整为零,像鬼魅一样藏得无影无踪;秦军大部队一走,他们就显出原形,埋伏于秦军必经之处,神出鬼没地偷袭秦军侧翼和后勤。敌在明,我在暗,黥布在清波(今河南新蔡西南)一带多次伏击秦军,并在其中一次伏击中,斩杀了秦军的左右校尉,顿时声名大噪。吕臣则趁机再度收复了陈县。

虽然黥布在长江北岸频频得手,但是身处江南的吴芮却对当前的局势并不乐观。他收到确切的情报,秦二世又派出了一支大军向东挺进。这支军队由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率领,紧急增援章邯。

中原就像一盘深不可测的棋局,吴芮体会到了对手的强大,他深知即使黥布和吕臣联手,想与秦军抗衡依然如同蚍蜉撼树。眼前的这些胜利只是小打小闹,不足以改变全局。他们想要立足中原,必须要找到更强大的靠山。

此时,在薛城(今山东枣庄市西部),一股新兴的反秦势力正在崛起,这伙人就像当年的陈胜、吴广那样,号召天下英豪齐聚薛城,共商反秦大业。收到邀请的吴芮一经打探,发现这伙人居然来自江东,和自己颇有渊源。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在吴芮的牵头之下,黥布和吕臣一同向薛城进发。

盘踞在薛城的这伙强人,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