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楚风
第十四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旧版)

文刀手易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子》

荥阳,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卡在先秦时期横贯东西陆路干线豫西走廊的咽喉要道上,是中原西入洛阳的重要关口。荥阳不仅仅是重要的门户,附近还有秦国最大的物资中转站——敖仓,那里存储着从全国各地收缴来的粮食,号称“天下粮仓”,而粮食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假王为名义出征的吴广,和田臧、李归、伍徐等将领,率领着十万起义军的主力部队,浩浩荡荡杀向兵家必争之地荥阳。

当时驻守荥阳的是秦朝三川郡守李由,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秦国丞相李斯的长子。李斯乃秦朝文官之首,长子李由更是文武双全。

这是李由上任以来面临的最大的危机。当吴广的十万大军逼近荥阳的时候,李由一方面迅速派人向咸阳请求救兵,另一方面亲自布置荥阳的城防。他整顿兵马,调配军粮,派人深挖壕沟,加固城墙,全城实施戒严,防止奸细内应。

李由的这些措施不仅包括加强城防,还包括改善城防的设施和结构。他命令秦军开挖河道,引入鸿沟之水,将护城河的水位提升,并在护城河底事先埋好无数尖锐的竹签,这可以有效地增加城防的攻击力,阻止敌人的进攻。在护城河到城墙的范围内,秦军设有两道屏障,前面一道是木栅栏,后面再修筑一道土墙,这也是李由为了应对敌人的冲锋而采取的措施。这些屏障不仅可以减缓敌人的攻击速度,还可以让防御方有更多时间进行反击和调整。一切布置妥当,李由静候敌人到来。

荥阳的地势非常有利于防御,它北临广武山和黄河,城东是古荥泽和鸿沟,城南是索河,形成了自然屏障,防止了敌军的进攻。而荥阳城垣呈现不规则的四边形,东西宽1.5公里,南北绵延2公里,城头黑压压地遍布着剑拔弩张的秦国士兵,加上李由的城防建设和战略部署,使得荥阳的防御更加坚固。

当吴广的大部队来到荥阳城下,抬头发现这座大城的规模远远不同于之前到过的小县城。这注定是一场恶战!

清晨的雾气渐渐散去,露水在草叶上闪着晶莹的光芒。荥阳城内,李由紧盯着城外的情况,脸上的紧张与坚毅交织。突然间,一声号角响彻云霄,激起了城内士兵们的斗志。城外,起义军的十万大军如潮水般向荥阳城汹涌而来,形成了庞大的包围圈,各路将领鼓舞着士气,奋勇向前。

这是李由参加的第一场战争,他深呼吸一口气,喊道:“士兵们,我们的责任是保卫荥阳,保卫国家!我们必须拼尽全力,抵御敌人的攻击!”

城外,起义军的攻击越来越猛烈,石弹和箭矢如雨般砸向城墙,城内的士兵们奋勇抵抗,发射箭矢和投石器,将敌人的攻势尽数挡回。当起义军发起冲锋的时,秦军依托木栏和土墙两道工事用强弓劲弩射击敌人。为了扰乱敌人的视线,秦军专门架起柴草堆点燃浓烟,用牛皮做的鼓风机向起义军不断地吹去。李由亲自巡视检查城墙和防御工事,指挥士兵们进行修缮和加固,确保城防更加坚固。他的目光坚定有力,士兵们看在眼里,心中充满了信心。

起义军顶着遮天蔽日的烟尘向秦军阵地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很多士兵连秦军的模样都没看清,就成了刀下鬼。秦军工事之坚固,官兵斗志之顽强,都是吴广始料不及的。

战争的残酷气息笼罩着整个荥阳城。然而起义军毕竟人多势众,吴广的军队还是强硬地推进到了护城河。很快护城河就被鲜血染红了,河底事先埋伏好的竹签穿透了很多人的身体,英勇的起义军士兵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踏着战友们的尸体前仆后继,渡过护城河,一点点向荥阳城这只巨兽逼近。

荥阳城共有五座城门,其中南面两座,东北西各一座。吴广抬头仰望荥阳城,巍峨的城墙把起义军笼罩在巨大的阴影之中。城墙高达二十多米,相当于七层楼的高度。而起义军手中没有适合攻城的武器,这是吴广举兵以来第一次面对如此艰难的硬仗。

而此时此刻,三川郡守李由正站在荥阳城东刚刚堆建好的高台上,密切注视着战局的发展。他手头满打满算只有两万五千名士兵,而敌人兵力五倍于己,这也是他人生之中第一次遇到如此艰难的困境。

吴广再次下令发动攻击,这次起义军专门弄来了云梯。起义军架起云梯,在众多士兵的簇拥下慢慢贴近城墙。云梯上有简单的滑轮装置,当它靠近城墙的时候,上半截会向上伸直,并用铁钩紧紧钩住城墙壁。随后起义军便以密集的队形蜂拥而至强行攀城。第一梯队上去了,第二梯队紧跟着上去了。

城墙上的秦军训练有素,没有溃散,他们与起义军展开殊死搏斗。秦军事先在女墙外侧修建了许多木楼,事先埋伏了弓弩手。这些弓弩手与城墙上的守军互为犄角,对正在攀城的起义军进行交叉射击。等到起义军士兵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接近七层楼高的城头的时候,这时秦朝守军突然出现,再用长戟进行刺杀。

无数尸体像灰尘一样纷纷散落在城下。云梯只有寥寥数架,而准备登城的却有十万之众,大部分人只能原地待命,为战友擂动战鼓摇旗呐喊。

面对顽强的秦军和坚固的城墙,起义军再一次陷入了苦战。眼看强攻拿不下,起义军再次转变策略,转而开始挖荥阳城的墙脚。士兵们冒着飞矢落石的危险,在城墙根下打洞。面对城墙庞大的身躯,战士们全然将恐惧抛诸脑后。他们手持锤和镐,汗水顺着额头滴落到泥土里,但他们依然坚定地挥舞着工具,不断地敲击着城墙的石砖和土块。

然而如果你仔细研究荥阳城墙就会发现,在这里打洞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荥阳城墙基座厚达三四十米,经过五次夯土筑建而成。当起攻城士兵好不容易挖空了一段城墙,由于墙体厚度太大,城墙便整体下沉,落下来的土方又重新封住了洞口。而对于城头来说,城墙的坍塌只是均匀下落,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也很容易修补起来。

荥阳城墙上的路面宽十余米,李由带领秦军的预备队在上面来回奔波,他们时而奔向城墙上的空缺,时而又掉头朝另一处移动。他们在城墙上来回穿梭,好像一支快速移动的蜂群,给起义军带来了无尽的困扰。有时候,起义军已近突破了防线,挤进了城墙,但秦军预备队总能及时抵挡,并逼退敌人。哪里出现险情就支援哪里,秦守军与起义军在城墙上反反复复展开了拉锯战,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吴广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始终无法在城墙上立足。

《孙子兵法》上说:“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在冷兵器时代,由于武器技术的限制,战争的天平往往更有利于防守的一方。“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当攻城的部队损失三分之一的时候,城还没有攻打下来,再继续攻城就会导致灾难。因此,强攻并非最佳选择。大部分攻城的将领都会选择长期围困,直到城内弹尽粮绝,缴械投降。

秦军的顽强超出了吴广的想象。于是,他下令起义军全体安营扎寨。吴广决定利用人数的优势对荥阳进行围困,他要困死荥阳。吴广深知这是一场持久战,他必须拿下荥阳,因为在大本营陈县,陈胜那双阴鸷的眼睛正紧盯着他战果,他没有退路。

而李由也做好了赴汤蹈火的准备。他也必须咬牙坚守,因为在咸阳,父亲李斯也在密切关注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他不仅是整个家族的寄托,更是大秦的希望。

吴广荥阳受阻的军情传回陈都,张楚的太师孔鲋敏锐地嗅出危机,他提醒陈王:“您现在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进攻我们,这个想法太侥幸了,我们应该加强戒备,让敌人不敢来犯。如果掉以轻心,大业或将毁于一旦。”

孔鲋乃孔子的八世孙,是当时的大儒。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孔鲋认为秦为虎狼之国,无礼仪之心,因此拒绝为秦朝服务而在家中教书治学。陈胜起义后,由于受到好友陈馀的举荐,孔鲋认为陈胜举兵以有道伐无道是正义的一方,便加入了张楚的政权。由于孔鲋名声在外,拥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被陈胜拜为太师。

然而对于打仗,陈胜却认为书生是外行,因此没有把太师的提醒当回事:“打仗的事,你们读书人就不要操心了。”

这时陈胜考虑的不是防守,而是继续进攻,因为他看到吴广已经在荥阳牵制了秦军的主力。如果派出一支奇兵照着秦朝腹地狠狠地再来一击的话,那么秦国必然遭受重创。那么,派谁去执行这项突击任务呢?

这时,上柱国蔡赐建议道:“陈县有位贤者名叫周文,我认为他可以胜任。”

不久陈胜就见到了蔡赐所说的周文。这个人穿着就像个道人,他面容清瘦,留着一把干净整洁的胡须,看上去非常精神。他的道袍是深灰色的,似乎从未经过染色处理,深深的皱纹显示着它的年代久远。他脚踩草履,走起路来轻盈自如,好像脚下有风在吹动。周文腰间系着一条黄丝双穗绦,显得格外典雅。他的面容平静,但眼中闪烁着一丝狡黠的光芒。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精通占卜和风水学。在陈胜起兵时,他迅速前来投奔,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员。因为他曾经在楚国项燕的军队中担任观日者,也就是负责观测天象的工作,周文对天文学和地理学有着独特的见解。这让陈胜对他充满信任,或许派他出去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陈胜打算让周文率领这支奇兵突袭秦国腹地的时候,太师孔鲋又站出来反对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周文虽说通灵的本事,可是将军事指挥权交给这样一个神神叨叨的怪人,着实不妥。”

陈胜再次回绝了太师的建议:“打仗的事,你们读书人就不要操心了。”

起义军的主攻方向还是在荥阳,周文这支军队的主要作用还是袭扰,来策应正面战场。因此陈胜拨给周文的兵马并不多,只有几千人。然而就是这支并不被陈胜看重的军队,却在随后的行动中震惊了世人。

谁能想到这个算命先生自从开始西征之后,简直如同开挂一般。他每次要攻打一个地方,都要焚香沐浴庄重地进行占卜。有些将领看不惯,暗自嘲讽道:“如果用念念咒语就可以打赢仗,那我们手中的刀剑还有何用?”

然而周文所到之处根本用不上刀剑,他兵不血刃地攻城略地。每到一处,当地豪强纷纷主动献上秦朝地方官的首级以示投诚,惊得那些原本不服气的将领们目瞪口呆。原来在绝对的运气面前,一切实力都是浮云。

其实周文的胜利绝非偶然,他虽然兵力不强,但周文有自己的绝活。要知道周文精通占卜,算命先生最能洞悉人性,他所使用的宣传战手段特别奏效。每攻占一地时,周文都要打开府库向百姓发放粮食和财物,并借机对下一个准备进攻的地方大肆喊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不投降,全部屠城!”

这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宣传非常有效,一个接一个的城镇为了避免被屠城的下场,便主动加入起义军。周文的军队所到之处百姓无不夹道欢迎,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由于吴广围攻荥阳吸引了秦军大部分的兵力,周文所过之处尽是秦军防守的薄弱区域。虽然周文率领的兵马并不多,但是那些秦朝地方官手里的兵力更是捉襟见肘。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周文像个神仙一样,他穿着素简的麻衣,手持一杆长竹杖,走到哪里都受到人们的欢迎。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温和的笑容,仿佛世间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难倒他。这支由算命先生率领的军队仿佛有神明保佑一般,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他们一路向西,捷报频传。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周文就气势汹汹打到了函谷关前,他的兵力增长了几十倍。从当初的几千人一下子增长到拥有十多万兵马,几千辆战车的庞大兵团。他和吴广对着秦朝左右开弓,起义军的胜利似乎指日可待。

函谷关修建于峡谷之中,深险如函谷,因此得名函谷关。函谷关北接吕梁,南连秦岭,是中原进入秦国的必经之路。在函谷关的东墙上有三道门,分别为东门、内城西门和外城西门,这是人们进出关口的唯一通道。而东墙与南北两侧的山上的要塞和城墙连成一体。函谷关巍峨险峻,为洛阳周边八关之首,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在战国时期,秦国就依托函谷关的天险,打败了楚怀王熊槐率领的六国联军。

在进攻函谷关之前,周文再次焚香沐浴,念念有词,占卜吉凶。起义军中有些将领们再次质疑道:“念念咒语就能入关,你当函谷关只是个摆设?”

第二天,当周文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来到函谷关下时,所有人脸上露出了惊愕的表情。他们发现这样一个重要至极的关口,压根没有秦兵把守,这样的情形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关口上空只有几只老鹰盘旋飞舞,几片树叶随风飘舞。

神仙再次显灵了!

周文简直太走运了,就连那些心存怀疑的将领都对他顶礼膜拜,莫非这个算命先生身上真的有什么神奇?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