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荣耀之大唐天子
第十二章 天子的烦恼(中)(旧版)

孤舟泛蠡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很快又到了见面的时间,上期为大家讲解了李世民两个最有夺嫡希望的儿子之间的身份分析,从最开始的阴谋诡计上升到最后的血溅宫禁,李世民可以说要负很大的责任,压力给到皇帝这一边。因为十八年前李世民悍然发动玄武门之变,给子孙后代开了个坏头,大家不要低估负面榜样的力量。你能做的我为啥不能做?搞双标这一套就差点意思了啊!经受过手足相残悲痛的李世民,自然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孙刀兵加身,然而事总与愿违。对于手下大臣来讲,利益最大化才是立足于朝堂的资本,你老李家世袭罔替,再过一百年还是皇室宗亲,我们这些人脑袋别在裤腰带里玩命打仗,为的就是拿你老李家的长期股份,保住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利益面前,任何人都可以出卖,何况当年的战友呢?

李承乾与李泰的储君之争,正式拉开帷幕。面对着垂垂老矣的太宗皇帝,朝臣及二代们,开始了各自的押注。同样都是嫡出,同样都受皇帝父亲李世民宠幸,凭什么因为你是老大就什么都得给你?就因为你比我多浪费几年粮食吗?我小泰泰对老天爷这种暗箱操作表示十分不满,争取到的才是自己的!

首先有请甲方团队:以身残志坚(李承乾患有足疾)的太子李承乾为首的太子党,纠集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陈国公侯君集等,暗地里更是有房玄龄、魏征等重臣支持;他们的目标很简单,捍卫太子的储君地位和自己的荣华富贵,将一切敢于挑战权力的不速之客送入深渊。接下来请出我们的乙方集体:深受宠爱的小胖胖魏王李泰,组织了一群纨绔子弟如房玄龄之子房遗爱、驸马都尉柴令武,外有韦挺、杜楚客等为李泰阴结朝中大臣,二代们联合行动!他们的目标也很简单,干掉太子、扶持魏王继承大统!当然还有一支临时组建的力量:以长孙无极为首,集合褚遂良、李勣等实力派选手且扶持晋王李治的隐藏势力!他们的目标更简单,晋王必须上位立储!明面上看太子党兵强马壮,朝中重臣多数支持,且有立长立嫡的理法传统支持。魏王党虽多为纨绔公孙,看似不堪一击,却有一位重量级实权人物——帝国的头号人物皇帝李世民,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人不在多,有用就行。任凭你太子党有再多牛逼人物,最终的一票否决权还得是在老爹李世民的手里。上文已经分析,魏王李泰之所以敢于觊觎太子的宝座,就是老爹李世民给的希望,让他觉得干掉亲大哥就能顺利继承大统,小弟弟晋王李治虽然也是嫡出,却比自己小九岁,国家需要年长的君主,这点老爹比他更清楚,所以储君的位置非他莫属,他称第二谁敢称第一?

这是一场三重威胁赛,笑到最后的不一定是笑的最美的,但一定是笑的最好的。现在主场先交给太子党和魏王党,让他们两派先掐个你死我活吧!鉴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魏王李泰等人如日中天的势力,患有足疾的皇太子李承乾深深的感受到了不安与慌乱,这太子的位置恐怕要保不住了。如今皇帝宠爱李泰,这一切的祸首,皆出自李泰。要是没有李泰,那这个世界该有多美好啊!只有死人才是永远不会和自己争抢太子之位的,敢想敢干的李承乾决定除掉这个碍事的死胖子。李承乾秘召左卫副率封师进、刺客张师政和纥干承基等,密谋干掉魏王李泰。很明显新生代的刺客经验不足,魏王府第又戒备森严,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下手机会,所以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一计不成又生他方,只要能达到目标,那么至于实现目标的手段是否光明磊落,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能怪李泰命不好,投胎到这个尔虞我诈的帝王家庭。面对失败,李承乾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现实主义精神。李泰所依仗的,不过是皇帝老子的无上恩宠。皇帝老子捧你,你就是水晶杯琉璃瓦;皇帝老子不捧你,那你连做玻璃渣子碎瓦砾的机会都没有,这点李泰比他哥李承乾更明白,所以他要做的就是不惜代价坐上大唐储君的宝座。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李泰太过受皇帝的恩宠,只要能损毁李泰在老爹李世民心中那光辉无私的正面形象,自然可以达到将李泰踩在脚下的既定战略目标。

忧心忡忡的李承乾昏招连连,甩出的第一招:使人暗地里给皇帝老子递了一封信,信中大肆痛斥魏王李泰是如何的卑鄙无耻、是如何的阿谀谄媚、是如何的违法坏纪,跟大唐集团光辉伟岸的形象相去甚远,皇帝大人你可要擦亮双眼,别被这胖子骗了啊!李世民看过书信,瞬间就失去了理智,谁这么大胆敢跟老子作对?我的儿子是啥样我还能不知道?诬告亲王者别让我抓到你,不然非扒了你的皮不可。这次事件好似石沉大海,一丝波澜也没有掀起,李承乾的计划再次泡汤。

贞观十七年(643年),五皇子齐王李祐表示自己也想做皇帝,可皇帝老子李世民连正眼瞧都没瞧他!对此他表示非常的不满,并占据齐州准备与中央政府过几招,过过做皇帝的瘾。但很快他就被手下属官绑送京师领赏钱去了。李承乾到底是没经验呐,造反的事儿还没干,话已经放出去了:齐州离皇城多远?我离皇城二十来步,齐王李祐哪有我条件便利?我总觉的李承乾这家伙多少脑瓜子有点不正常,也不知道他去医院看过没有?他老爹李世民的造反经验都能写一本书了,他楞是一点也没学到。因此遇人不淑的李承乾就这么被纥干承基出卖给了朝廷。纥干承基反正都要死了,何不多拉几个人垫背?黄泉路上也好有个照应。这就是大喇叭的坏处,想当年大喇叭刘世龙出卖了王威、高君雅的项上人头,现如今纥干承基搅扰了李承乾和他的党羽的皇帝梦!梦还没做就被强行叫醒,这种情况最是难受!

闻听此惊天消息的李世民惊掉了下巴,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太子只不过是不够乖巧,万万没想到他竟然如此大胆企图走老子的路,让老子无路可走!惊愕之余他也万分伤心,谋反是死罪,审都不用审可以就地处决。李承乾犯了谋逆大罪,按大唐律法当诛。李世民犯了难,李元昌、侯君集这些人都好办,唯独太子可是骨血至亲,实在是不忍心将其叉出去砍了。太宗皇帝下诏令让长孙无忌、李勣、马周、岑文本等重臣合庭审讯,一定要问出个理由来。

鉴于太子谋逆已成铁定事实,满朝文武都在等着吃这波皇家的大瓜,对于庶子李祐毫不留情赐其自尽,那皇太子该怎么办呢?皇帝大人您平常都自诩遵纪守法,现在出了这种事,您怎么着都得给天下和后来人一个交代才行。爱子心切的李世民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帝王权术,他想保全自己的爱子,又不能带头违法乱纪,否则以后还怎么以理服人?皇帝大人亲自搞暗箱操作?这也太双标了,真不怕化作厉鬼的李祐诈尸爬起来反对?李世民决定将这个皮球踢向看热闹的吃瓜众臣。

面对这个烫手的山芋,众大臣集体表现沉默,因为他们知道,这“山芋”搞不好会烫掉自己舌头!很简单的一件事,前面齐王李祐已经给出了答案,为什么面对太子时,众大臣集体选择沉默呢?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这些能把官做到中枢系统的,有几个是蠢蛋?他们沾上毛比猴儿还精,要不然早都被流放岭南了。首先皇帝大人能把问题抛出来当面寻求解决办法,说明皇帝大人遇到了难事,这件事情让皇帝很难堪,按照大唐律法谋逆当诛的事,皇帝大人迟迟不肯按程序走,说明皇帝大人是想保住皇太子一条小命,自己若是违背圣意,那估计这仕途这辈子怕是到头了,真就不怕皇帝秋后算账?那既然皇帝想私改律法,自己顺毛捋不就好了吗?这样想那您可真是不太适合做官,最起码官儿做不大。顺皇帝意思把这事儿办了,那你就是开了一个毁法乱纪的坏头啊。这么能阿谀奉承,其他幕僚谁会跟你一条心?不排挤你已经算不错了!那要是其他大臣以后也参与谋反是不是还得你出来擦这个屁股?毕竟你经验比较丰富啊!我想你肯定也不想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吧?

如此尴尬的局面,皇帝脸都绿了,进退最是两难。皮球总是那么不好踢滴!最后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为皇帝解开了尴尬局面。“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得,此言一出,谁还敢反对?反对你就是破坏天家骨肉父子情深,居心不良且蓄意损毁皇室父慈子孝的和谐局面,使皇帝大人不得颐养天年,欺君罪大恶极,叉出去砍了吧!这条理由可以说是无懈可击,既保住了李承乾的性命,也保住了大唐律法的庄严肃穆,又保住了皇帝的颜面。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因此会来事儿的来济也因为这一句话而官运亨通,看来人得先学会说话才能成大事啊!

主犯贬为庶人,流放黔州,至于李元昌、侯君集等其余从犯人等,必须严惩以儆效尤,为警醒后来人,就借他们的脑袋来宣扬一下大唐帝国的律法吧!从犯已诛,主犯流放,这件事儿就这么圆满的结束了。圣人说:养不教,父之过!自知失责的李世民将李承乾带到自己面前严加训斥。承乾曰:“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李承乾一句话,便让李世民羞愧的低下了头颅,因为行为失常,与自己僭越礼制,存在很大关系,也正以为李承乾一句话,导致李泰与皇位从此无缘。

中国有句古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话用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了,最终皇太子李承乾被玩残了。对于李承乾的叛逆和狂悖,最应该反思的恰恰是李世民。因为李世民不仅是掌握帝国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更是一位精明强干的父亲。从皇帝角色来讲:李世民按照储君的职责来严格要求李承乾规范自己的行为仪态,严格按照明君的典范和操守来教导李承乾如何做一个好皇帝;而从父亲的角色来讲:李世民无疑是严重失职的,在他的心中,从未将李承乾作为儿子来对待,李承乾更像是一位臣子,从未感受过像李泰那般的父爱。对于兄弟相争这种事来讲,做父亲的就应该一碗水端平;而李世民对于李泰的出格宠爱和恩荣,为李承乾谋逆埋下了法理的仇恨种子,并不断的浇水施肥。

李承乾完蛋了,那么李泰是否能如愿以偿的坐上太子的宝座呢?让我们下期再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