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荣耀之大唐天子
第一章 创业之艰(旧版)

孤舟泛蠡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长安风柳春依旧,献陵枯冢铸盛唐。

隋大业十三年五月,一场策划已久的阴谋政变笼罩在太原城中,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发太原副使王威、高君雅谋逆作乱。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随即将其二人处死,命令太原守备军队紧急集结,向隋帝国心脏——长安城进发。惊天巨变孕育出的“乱臣贼子”,成为隋王朝掘墓人。顷刻间掀起埋葬隋帝国的风浪。据《新唐书》记载:李渊醉酒夜宿晋阳宫女温柔乡,犯下杀身死罪,为求自保迫不得已起兵反隋。一场由阴谋家晋阳宫监裴寂导演,野心家李渊领衔主演的阴谋将李渊推向隋帝国的对立面,野心与阴谋的正面碰撞,迸发出激荡人心的改朝换代故事。

李渊出身陇西李氏,自其祖父随宇文泰建立西魏开始,李家历仕西魏、北周、隋王朝,正儿八经的“四世三公”,公元573年七岁的他承袭了唐国公爵位,成为根正苗红的官N代,正式掌握陇西李氏家族所有政治资源。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为关陇贵族所支持,靠孤儿寡母取代北周帝国权杖,结束自西晋后华夏近三百年的南北分治乱世,将历史再一次推向大一统时代。作为北周柱国大将军的李渊并未站出来主持公道。而于李渊来讲:混北周的俸禄和拿大隋的工资并没什么不一样,只要保证李氏家族利益不变,老板姓宇文还是姓杨真没那么重要。

隋朝末年炀帝无道,导致天下群雄并起,各路义军相互攻伐,唯有李唐帝国一枝独秀,立国四年便荡平天下,开创大唐289年伟业,堪称统一华夏之典范。那么李渊是否真如史料所载,迫于形势方才起兵造反,阴差阳错之下登基称帝吗?事出反常则必有隐匿。

理由如下:一、旧唐书对此事并未记载,相比之下旧唐书成书更早,采用的史料也更加丰富,其真实性相比新唐书则更具权威性。二、面对隋炀帝这种刚愎雄猜的老板,每每想到头顶悬着的利刃随时可能落下令自己身首异处,吃不香睡不着实属难受,李渊必然迫切的想要摆脱这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三、李渊从起兵到称帝的速度之快,曹操都为之叹服,若真心匡扶隋室,又怎肯弄权篡国?除非他患有严重的间歇性精神分裂症。皇权的巨大诱惑力令李渊铤而走险,不断伸出谋朝篡位的触角。

造反是需要经过周密的部署和安排,需要招兵买马,需要打造兵器,需要囤积粮草准备军需,想当年大明瓦剌留学生堡宗两天便下令大军出塞,结果差点造成靖康国耻2.0版。李渊是只老狐狸,绝不是堡宗这种平庸之辈所能相提并论的,野心和能力是他问鼎天下的杀手锏,而且这种野心和能力非常人所能比拟,强到在隋末乱世能够做到天下归心,也强到生儿子个个都比别人厉害。

中国人最是讲究师出有名,造反都得找个合格的理由。上下两千年封建王朝,从刘老三到朱老四,没有哪个成功者是贸然起兵。刘老三打着为义帝发丧的由头攻击项羽,朱老四扛着清君侧的大旗招摇过市。首先从道统上就赢得了广大吃瓜群众的支持。有了群众基础才能将源源不断的人拉上贼船,声势越大越离成功越近。李渊差的并非人脉资源,陇西李氏贵族自西魏建国开始,经历南北朝近三百年乱世洗礼,早已攒够政治资本。李渊唯独缺少起兵造反的理由,同时也是拉人下水的幌子。政治和战争最讲究权谋,权谋是用来忽悠那些笨蛋为自己玩命打天下的,所以更李渊更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告诉他们这是为天下人谋幸福的光荣事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公元617年,马邑校尉刘武周占据汾阳宫起兵造反,为一筹莫展的李渊送来起兵良机。身为太原留守的李渊必须对此有所作为,在他的地盘上就必须让所有人跪着唱征服。造反这项伟大的事业,业主则必须要有枪有钱,扛着锄头扫把是没人愿意替你卖命的。家庭条件再好点的话,谋求一官半职也算对得起人生之路。毕竟打仗是要玩命的,大家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脑袋掉了可就什么都没了,十八年后能否重启人生也得看运气好坏,投胎都不一定轮得着自己。刘武周属于正规官军出身,不是盘踞周边占山为王的地痞流氓所能相比的,李渊清楚的明白剿匪和平叛的本质区别。没枪没炮可以向敌人讨要,没人愿意跟着干那就真得想点办法,但华夏自古从不缺人。

借征剿刘武周的机缘巧合之下,李渊与太原副使王威、高君雅商定,需要广招兵马扩编军队去爆锤刘武周。因此聘用刘文静和长孙顺德担负起人才招聘中心主任,为大唐创业筛选大批优秀人才。然而李渊却擅自将在隋廷作人质的李建成一并召回。此举不由得王、高二人心存疑虑!既然现在李渊也成为隋王朝不安分的定时炸弹,那就只能先下手为强,把李渊的人头挂上城墙方为上策。于是王威和高君雅密谋趁李渊到龙王庙祈雨的机会,将李渊及党羽一举击杀,还可震慑太原城内其他蠢蠢欲动之人。计划的完美追不上变化的突然,上天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开玩笑,这次也不例外,作为晋阳第一大喇叭的刘文龙意外知晓此事,将王威、高君雅密谋之事告知李渊。

七岁承袭唐国公,历仕三朝而不倒,若是没点真本事恐怕早已命丧炀帝屠刀之下。因此李渊将计就计,以身为饵布置更大的陷阱,坐等这二人上钩。与其擒杀此二人,反倒名不正言不顺,让群众看来更像是权力分配不公引起的内讧。倒不如让其自露痕迹,届时再来个斩草除根,倒也合情合理!围观的吃瓜群众只会相信事情是他们看到的那样,是王、高二人欺人太甚,李渊实属正当防卫。

公元617年5月,李渊于晋祠斩杀王威、高君雅,率兵三万反扑长安,宣称是为维护大隋破碎江山社稷的义兵。可叹王威、高君雅认不清形势,本该从龙之臣,奈何黄泉相伴。既然第一步已成功迈出,那不妨胆子再大一些,故而李渊自封大将军,置三军、分左右,随从百官各得其所,统战部班底初具规模,从征之人均得到李渊的加封进赏,既得利益者们唯李渊马首是瞻。

七月李渊命李元吉留守太原,保住局部根据地,自己亲帅主力三万余人西进关中。第一站到达霍邑,迎接他们的是隋武牙郎将宋老生。由于宋老生和李渊只是普通同事关系。因此他并没有准备肥鸡熟鹅来款待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客”,而是为他们准备了磙木檑石这道“硬菜”,能否消化全凭李渊的胃口好坏。出门不看天气预报的坏习惯,导致刚到霍邑的唐军便被淋成了落汤鸡。国家级著名退堂鼓表演艺术家李渊同志,第一次萌生回老家的想法,只要太原还在,那么阵地就在,大不了从头再来。犹豫踌躇之际,一位自称霍山神使的白衣老者到访,宣称带来八月天晴的重大消息进献大唐皇帝。自古以来但凡造反总得搞些封建迷信,以此来宣示自己天选之子的特殊性,从陈胜到朱元璋,这样的把戏屡试不爽。我们甚至更有理由怀疑,这一切不过是李渊安排的一出好戏,向迷茫的众人标榜自己乃是真命天子,神化“君权神授”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而已。

八月天气果然好转,按照李渊的预定计划和方案,诱使宋老生出城决战,李建成和李世民兵分两路夹击使得隋军大败,主将宋老生被阵斩,唐军成功夺取霍邑。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造反也是如此。初尝甘饴的李渊未敢停留,率军沿汾河南下,攻占临汾,抵达津梁。唐军顺利进驻龙门城,此刻的李渊并没有摆酒庆功,因为挡在他面前的是更大的麻烦。隋骁卫大将军屈突通表示不服,想和李渊掰掰手腕。屈突通镇河东,扼津梁,死死卡住李渊西进长安之路。要细说李渊的人格魅力,那真可谓十里八乡有名的俊杰,河东水滨的居民、土匪争着向李渊进行投资,献完青春献子孙。

得到赞助后李渊遣王长谐、刘弘基率军渡河,准备先发制人给屈突通当头一棒。兵贵神速从来都是制胜法宝,束手就擒却不是屈突通的风格,他遣武牙郎将桑显和领兵数千夜袭唐军前锋。或许收拾宋老生过于利索,王长谐和刘弘基貌似都有些轻敌,立足未稳之际便遭桑显和一番敲打,唐军前锋营临近惊变的边缘。善战的李世民轻松看穿桑显和的意图,他明白桑显和没有后援,不过是屈突通投石问路的石头罢了。危急时刻若先选择稳定阵脚,无异于抱薪救火。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世民迅速以数百游骑猛攻桑显和后阵,受惊扰的隋军迅速溃逃,李世民轻松化解哗变危机。

桑显和突袭失败迅速龟缩入城,双方陷入僵持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投降打破双方的平衡。冯翊郡太守萧造举城投降唐军,李渊轻松拿到通往关中东大门的钥匙。当年的冯翊,便是今天的关中大荔县一带,南接华阴、潼关,西控渭南、长安,东临山陕交界黄河古渡,当年日寇与陕军大战中条山,关中冷娃死战不退,迫使日军南北夹击国民政府的计划破产。掌控了冯翊,便相当于一只脚踏进关中。

河东城久攻不下,屈突通坚守不出,唐军后勤周转也陷入困境之中。华阴令李孝常献出关中永丰仓向李渊投降,带资入股的他获得李渊上等礼遇。河东弹丸之地怎能困住睥睨天下的苍龙。有时候换一种思路,问题反而会简单。打开关中东大门的李渊决定绕过河东,直接进军关中,与富庶的长安相比,死磕河东必然重蹈杨玄感兵败身死的覆辙。成功的路有很多,何必在一条泥淖里沉沦自己,拿下长安才是终极目标。

进入关中的李渊真正感受到权力带来的无限风光,从隋帝国太原分公司总经理,一跃成为关中最强者,佣兵二十万,足以逐鹿中原。早已千疮百孔大隋,但却不乏为之努力的忠臣良将。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世代相传,就是因为有许多诸如屈原、诸葛亮、岳飞、于谦、李定国、张自忠等等这样的人物,他们犹如漆黑夜空中的萤火虫,用微弱的光芒划破夜幕,照耀华夏,汇聚成一种坚韧不屈的忠良精神,并将其融入民族脊骨之中。

李渊西进长安,各地州府望风而降,风雨飘摇的大隋,终于迎来了它最后的时刻。刑部尚书卫文升、右翊卫将军阴士师、京兆郡丞滑仪拒不投降,这些人也许并不是隋帝国最大的受益者,但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发自内心的呼唤,他们是真正的逆行者,为守护他们心中的道义而战,至死方休。当然,他们也求仁得仁,为隋帝国留下最后一缕忠魂。

李渊胜利了,他改立代王杨侑为帝,遥尊远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玩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那套把戏。杨侑也不过是李渊遮人耳目的棋子罢了,以最终达到他谋朝篡国的野心。此时的李渊权势遮天,欺君弄权,成为隋版“曹阿瞒”。公元618年6月,势单力薄的隋主杨侑在上位仅一年之后,禅位给他“敬爱”的大丞相、唐王李渊,大唐正式立国。

纵观李渊的称帝之路,相比于历代帝王,确实过于轻松。其实不是历史选择了李渊,而是关陇世家选择了李渊。李渊不仅是关陇贵族“自家人”,超强的能力和多谋的野心,足以肩负起一统天下的重任。李渊用实力证明自己才是最合格的统治者。未来的路还很遥远,年迈的李渊和新生的大唐,故事才刚刚开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