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清当皇帝
第二章 自取灭亡的王杲(旧版)

唐筱周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王杲的梦想

王杲奋斗的地方叫古勒城,虽然名字里面带着“城”,其实就是一个规模稍大的村寨。

但我们的老王同志可是有远大抱负的。

他的梦想是依托古勒城的地理优势,默默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制霸建州)

他当时确实做到了。

明朝东北部的建州三卫之中,当属王杲的势力最为强大,大有一统建州的趋势。

所以虽然是亲家,但一直以来觉昌安父子更多的是充当小跟班的角色,老是被王杲欺负,背地里估计没少画小人诅咒他。但是没办法,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

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发展下去,在一步步的打怪升级后,王杲也许真的会成为女真的统领,成为一代枭雄,封狼居胥,未有不可。

不过俗话说的好,上天要使一个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王杲这个人虽然是朝廷封的建州右卫指挥使,但是骨子里总有一股反抗的精神,向来跟明朝不对付,再加上当时建州女真的地理位置位于明朝的东北角——辽东,所以王杲有事没事就带着自己手底下的一帮马仔去辽东边境策马奔腾,杀死明军无数,明军对他恨之入骨。

而一向骄傲自满的王杲显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简直是在自掘坟墓,还是我行我素的去骚扰大明边境,顺带还在墙上刻上“王杲到此一游”的字样。

殊不知,明朝却早已经给他刻好了墓碑!

马市难题

但凡电视剧中的大人物要离世了,一定会花上几集来对他的故事进行一个回忆,亦或者对他的功绩进行一番吹嘘。那么王杲是怎样一步步把自己埋到土坑里的呢?这就关系到明朝当时一个很重要的决策——设立马市。

所谓的马市,就是汉族与边关种族之间设立的一个互相往来的市场。

最初是为了解决军队马匹稀少的问题,后期逐渐演变成了客货交易的市场,成为了建州、海西等女真部落崛起的重要经济支撑。

而据《弇州史料》记载:永乐三年,立马市与辽东之开原、广宁。同时,又有记载:互市场一立于开原城南,以待海西女真;一立于开原城东,一立于广宁城,皆以待朵颜三卫。

这两段话就隐藏了一个很关键的点——三个马市,两个专待朵颜三卫,剩下一个以待海西女真。要知道,当时的辽东地区可不光只有海西女真一家,明朝廷玩的这一手,其实变相的就在挑起女真族的争端。

专设互市以待海西,摆明了就是要支持海西女真的发展。

明朝的这点小心思难道建州女真一族看不穿?

当然不是,他们也不傻,只是当时建州女真到明朝边境还有一定的距离,直到后期受到野人女真(即东海女真)的侵害才被迫南迁,移居到了浑河上游一带。

那么,建州女真是何时可以进行“互市”交易的?这一切都跟那个男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董山。

名酋董山

董山,生年不详,猛哥帖木儿的第二个儿子,努尔哈赤的五世祖,是建州女真一代名酋,建州的马市就是在他的要求下设立,他也是促成建州女真分裂为“建州三卫”的直接推动力。

公元1433年(明宣德八年),董山的父亲猛哥帖木儿在战乱中被杀,董山被抓。经过漫长的等待和交涉后,董山和他的部下被释放,刚走出那个牢笼的董山立即写信给明朝政府求救,争取明朝的庇护。

明朝廷看完信,立刻派兵护送董山他们一群人进入明朝的边境,安置在苏子河一带,和当时的建州卫领袖李满住成为了邻居。

此时的建州女真仅有建州卫以及建州左卫。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猛哥帖木儿被明朝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按照“父丧子继,兄终弟及”的传统,应该由董山继承左卫指挥使的职位。

没想到,在董山被俘的这段时间,董山的叔叔范察已经先他一步定居苏子河,并自己主动进京朝贡,向明朝称臣,明宣德皇帝御笔一挥,封他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兄终弟及嘛,合情合理。

但是,名号是有了,还缺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当大官你得有个证明的东西——官印,当时建州左卫官印在被俘虏的董山手中,别说暂时拿不到,就算可以拿到了董山也不会给啊。

要不说手艺人饿不死呢,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明朝廷就以“旧印失落”为理由,找了个刻章师傅给范察重新制作了一个新的官印,范察高高兴兴地就带着“新印”上任去了。

没曾想,范察屁股还没坐热乎呢,董山他回来了。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范察挺意外的,明朝廷也是。董山回来了,也顺带“找”回了遗失的旧印。这下可好了,叔侄两个一人一个官印,谁是真的谁是假的?为此叔侄两人大吵一架:

董山:你是假的,我是真的,你冒充我!

范察:胡说,你是假的,我才是真的,你冒充我!

董山:你敢与我找朝廷辨个真假吗?

范察:有何不敢?走!

于是两人为此就闹到了朝廷,宣德皇帝一看当然知道怎么回事,可是也暂时没有办法。

他们对自己的刻章师傅的手艺当然有绝对的信心,可是眼前的局面也不能不摆平啊,这个时候,宣德皇帝想起了伟大的鲁迅先生说过的话: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是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于是,明朝廷大手一挥,把两个人叫到一起说:你们不要再吵了,看我给你们变个魔术。

明朝廷的方法简单且粗暴,那便是将建州左卫拆分,设置了一个建州右卫,交给了范察。

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大明朝廷的这一步棋的高明之处。

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来分析:一个地主他有一块10平方米的土地,准备分给两个儿子,这样一来每个儿子都可以分到5平方米。

可是就在产权证明都开好了,地主的私生子回来了,为了弥补多年对他的亏欠,于是地主打算给这个私生子也分上一块。

但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10平方米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个人3.333......平方米,不好弄啊,于是只能每个人分3平方米,剩下的1平方米地主自己留着。

这样的分法合理了吗?合理,至少在地主还活着的时候很合理,但是地主一旦翘辫子了,三兄弟就会为争夺那剩下的1平方米开始大动干戈。毕竟谁也不想吃亏。

明朝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既平息了两个人的怒火,也间接的在建州女真之间制造了一种巧妙的平衡。

从数学上来说,这叫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建州女真正式被划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

增设马市

董山有地盘了,可以开垦荒地种大米吃了。

而这人一旦吃饱了,就乐意去思考事情,董山也是。

隔壁的邻居海西女真因为互市的原因慢慢崛起,家家户户修起了小洋楼,坐上了好马车,自己呢?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总不能一直种粮食吧?于是董山就写了一封信请奏朝廷,大意是:

你们不能双标,他们海西有的,我们建州也要!

朝廷哪能简简单单就答应,董山就天天在朝廷门口吵闹。磨得皇帝的耳朵都起茧子了,受不了的明朝特别在抚顺关外专门为建州女真设立了马市,做建州女真的生意。

“抚顺马市在城东三十里,建州诸夷于此买卖。”(《全辽记》)

在榜一大哥的经济支持下,董山的部族很快得到了发展。可是得到了朝廷支持的董山完美的诠释了“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这句话,将明朝的照顾和客气看作理所应当,对明朝的各种安抚不为所动,反而大肆烧杀抢掠,屡屡挑战明朝的底线。

所谓的感恩与情义,在他看来,都不如金银珠宝来的实在。

公元1467年(明成化三年),明朝这只脾气超级好的小白兔也终于忍不住了,对董山部族发动了“毁灭式”的打击。

这一战,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董山在进京朝贡返回途中,被明军设计杀害,一代名酋就此陨落。

但是,抚顺马市一直存留了下来。

一切都是为了“马内”

现在说回我们的王杲同志,他就是董山的叔叔范察的后裔。

当时的女真族需要以年为周期向朝廷上贡,上贡的主要物品就是马,严格来说,是好马。

而建州女真进贡的马匹一直都比较瘦小,看起来还不如一头驴威武,但是“慈爱”的明朝廷还是按照良马的价格结了钱,就好比你赶了一辆八手小马车去卖,二手车贩子却给你了龙车凤辇的的价格,你能不开心吗?

可是王杲偏不!这就和王杲骄傲自大的性格有关系了。他把自己当成了“潜力股”,把这些钱当成了朝廷给自己的投资,拿了钱之后不但不感谢,还跑到人家里喝酒,而酒品又不怎么样,喝了酒之后就在那里耍酒疯。

搞得明朝的边境官无可奈何。

但即便这样,朝廷也没有对他采取什么措施,而是一直以安抚求和为主,于是王杲骄傲自满的情绪达到了一个空前高涨的程度。

可是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王杲亲手把自己送进了坟墓。

考虑到原先的长官被王杲骚扰得有些疲倦了,明朝廷就安排了一个新的边境长官。新官上任三把火,马匹的要求变了,必须要肥壮的马才行。王杲一听可就不干了。

这不是针对我吗?

于是他非常不开心,就带着部下拦路抢劫,打家劫舍。要说明朝廷也是仁慈,对于王杲这样的行为竟然还是选择了包容,还为了他撤换了新来的边境官。

这下王杲更不得了了。

公元1574年(万历二年),王杲在抚顺伏击裴成祖,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剖心挖腹,杀掉了所有的随从。

这下好了,大明皇帝真的怒了。

他又不是那种“卧榻之旁能容他人酣睡”的主,明朝对王杲的忍耐在这一次终于达到了顶峰,巴不得马上啖其肉,饮其血。

他们是这么想的,也这样干了,是可孰不可忍,叔可忍,婶也不能忍!既然忍不了了,那就打吧!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