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徒弟们制霸曹魏,请我出山
第004章 我的大徒弟,是曹魏奠基人【求花票】(旧版)

日日天榜

军事 |  三国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机缘巧合,机缘巧合罢了。”

曹操赶紧摆手。

差点就露馅了,还好反应及时。

随后,他赶紧转移话题,询问起村庄外关于玉米的事情。

“我看到村庄外的田地里,有不少叫什么,玉米!”

曹操开口道。

“听村民们说,这种作物可当口粮,作饱腹之用。”

“亩产如何?”

他觉得玉米的亩产量,绝对不简单。

林川笑着回答:“不怎样,才四十石而已。”

玉米的亩产量,确实比不上土豆和番薯。

可这话却让曹操和程昱两人浑身颤抖。

才,四十石,而已?

程昱当即站了起来,质问林川这个装比犯。

“老先生,你可知道,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过二三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

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

程昱死死盯着眼前的白发老者。

平均算下来的话,一亩地也就生产三石粮食而已。

并且还得满足没有战乱、风调雨顺、土地肥沃这三个条件。

缺一不可!

这些年来,北方天天打仗,壮丁全部参军,田地疏于管理。

真正达到亩产三石的地块,放眼整个北方,寥寥无几。

而老先生竟然说,玉米这种农作物,竟然亩产量高达四十石!

天方夜谭,谁敢相信?

旁边的曹操,突然间感觉自己的头风又有发作迹象了。

亩产四十石啊!

“我们第一次见面,骗你们有什么好处?”

林川摇摇头。

“亩产四十石,确实不怎么样。”

他冷哼一声。

“另外两种作物,土豆和番薯,亩产量高达八十石。”

“相比起来,四十石的确少了。”

足足少了一半!

哗啦!

曹操手中的筷子掉落在地。

他没听错吧?

亩产八十石!

要是真如老先生所说……

曹操再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成为制约他发展的根基问题。

他的头又不疼了!

想到这里,曹操赶紧追问林川。

“老先生,既然本地村庄有如此神仙粮种,为何不告知官府呢?”

如果曹操早点得知,许昌城外有这样的粮种,他就不用迁都邺城了。

之所以迁都邺城,一来是看上了邺城周边的肥沃土地。

二来是邺城位置,刚好就在曹操所有地盘的正中心。

但迁都才三年多,曹操就发现了迁都的弊端。

邺城距离南方,以及关中各地十分遥远。

他从邺城赶到长安,差不多要一个月的时间!

比如现在,北方统一了,曹操想要南征,讨伐刘表。

可从邺城到荆州南阳……

真的太远了!

反观许昌,位于大汉中心位置,去哪里都非常方便。

曹操甚至有点后悔迁都的决策了。

如今有了这种逆天农作物,攻下荆州后,把都城迁回来也未尝不可。

“告知官府?”

林川笑了笑。

“我一个白发老者,在没有证据和事实支撑下,去跟官府汇报,会是怎样的下场?”

不用想都知道了!

况且这些农作物种子,还是林川最近一段时间签到获取的。

第一次收成,村长刚统计完毕,林川也是刚得知没多久。

“第一次收成,明天还要确认一遍才能汇报。”

林川开口道。

不确定的事情,怎么能随意公布,与寻死何异?

许昌可是曹操的地盘,林川深知此人性情。

以他的本事,自然是不怕曹操针对。

可整个村庄的几百位村民,都是无辜的!

“老先生所言在理。”

曹操这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不是老先生不告知官府,而是这种作物种子最近才被发现,第一次收成!

“对了,老先生,我于村中了解到,老先生对于治理之事,颇为精通,难道就没想过出仕吗?”

曹操觉得,眼前的白发老者,一身本事绝不弱于任何人。

“我都一把年纪了,就不参与到尔虞我诈当中去了。”

林川摆摆手。

“老先生说的什么话,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曹操不甘心。

“况且当朝丞相唯才是举,不问出身,不论过往,不究年纪,只要有本事就能当官,发光发热。”

他看着林川。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年龄不是阻碍。”

“怀揣梦想,永远年轻,永远胸怀天下!”

曹操一句接着一句。

“你是说跟曹孟德混吗?”

林川反问道。

“此人生性多疑,我可伺候不了。”

林川不愿意再讨论这个话题。

他自己不想跟曹操混。

反倒是自己的大部分徒弟,全都投身曹营了。

他的大弟子,还是曹魏江山的奠基人!

“谈点别的吧,否则我要送客了。”

林川转移了话题。

Ps:

新书启航,求路过的彦祖支持一下。

每累积100鲜花加1更;

每累积10评价票加1更;

首日10更打底,有8万字存稿,可迅速爆发上架。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