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大明对比:两个老朱心态都崩了
第二十六章:学堂?朱郴那臭小子想要干什么!(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不多不少,正好四口人”老人笑呵呵的说道。

“那孩子爹娘呢”

“回贵人的话,孩子爹娘去县城了,这孩子今天刚回来,这不去县城买点肉回来”

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

看这老人脸上的笑脸,甚至还能吃上肉,这生活应当不错的。

“老人家,这孩子是...”

听朱元璋问起这个,老人顿时来了兴致,坐了起来。

“贵人,说起我这孙子那可了不得,正经读书人呢”老人脸上带着几分得意。

“哦?”朱元璋也来了兴趣。

这一路上也不是没碰到过农家,但家里的孩子多数都没有读书。

这家竟然出了个读书人?

不等朱元璋追问,老人就像倒豆子一样,把他家孙子的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

“贵人有所不知,今年初县城新开了一家学堂。

据说是郴王府开的学堂,郴王殿下是好人啊,连束脩都不收的。

这不,学堂放暑假,咱的幺孙这就回来了”

郴王府?

学堂?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

这里距离泉州还很远,更不是泉州统管的地界。

朱郴那臭小子到这开什么学堂?

怎么着,要培养几个读书人,帮他造反?

老人没有注意朱元璋的表情,而是献宝似的,把幺孙叫了出来。

“幺孙快跟几位贵客讲一讲学堂”

“好,爷爷”少年提着水壶,还有几个杯子连忙从房里跑了出来。

倒上茶水,朱元璋一边喝茶一边听少年讲学堂的事。

“郴王殿下的学堂跟旁的不一样,有很多科目呢。

像什么儒科,数科,工科等等七八科。

我就是数科的,先生说学数科的等到毕业后,可去泉州找活计干。

听人说,现在泉州可繁华,老多人都想去泉州了”

少年人滔滔不绝的讲,朱元璋连连点头。

看来朱郴这臭小子,确确实实干的不错。

免费给农家子上学,就冲这一点朱元璋就很满意了。

不过最后那句泉州很繁华,朱元璋并不在意。

乡下小孩可能没什么见识,觉着比县城繁华,那就是好地方了。

岂不知,到了京城,小孩恐怕高呼上了天界一样。

解了口渴,朱元璋等人继续前往泉州。

“爹,你说郴弟为什么在这开学堂,还不收农家子束脩?”

“无非邀名罢了,不值一提,咱现在眯一会,等到了县城休息一天,在继续赶路”

“好的,爹”

....

转眼间,一天时间过去了,对比视频再次降临。

【对比开始】

【明神宗朱翊钧VS明文宗朱明术】

【废先师之功业VS继圣宗之事迹】

弹幕中...

“我是第一个!”

“让我看看今天又是哪两个皇帝?”

“哈哈,看着标题,好家伙,一号大明世界这是又要输了啊!”

“嘿,一号大明世界什么时候赢过?”

“放屁!昨天的事忘了,明光宗赢了一场!”

“楼上才放屁,那场赢在明献宗出生一个月?”

“没错,胜之不武还有脸往出说!”

弹幕刚开,就充满了火药味。

这时,烫金的大字缓缓消失,转眼间两幅画面浮现。

明神宗朱翊钧是先皇第四子。

他前面的哥哥都没了,才轮到他成为了太子。

明神宗朱翊钧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导。

多位大臣作为他的启蒙老师,从五岁开始朱翊钧日夜读书。

稍有懈怠,就被母亲李太后叫到面前罚跪。

甚至于他身的替身太监都是李太后的耳目。

时常将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所作所为通报给李太后。

等到朱翊钧十岁时,也就是隆庆六年,皇帝驾崩,朱翊钧登基。

此时朝堂在首辅高拱的控制下,他认为十岁天子怎能处理朝政。

于是,高拱大包大揽。

可是,高拱并不是一个强权人物,许多人对他不满。

其中就有司礼监的话事人冯保。

然而冯保毕竟属于内廷,对外廷的影响力有限。

所以,冯保找了个盟友,也就是高拱的弟子张居正。

两人合力之下,把高拱从内阁赶走。

于是,张居正成为了新的内阁首辅。

同时,张居正也是朱翊钧的老师,长年累月的教导朱翊钧。

早中晚,从不缺席。

此时,大明内阁仅仅剩下一人。

朝堂内外事务堆积如山,地方上土地兼并严重,百姓大多沦为佃户。

此时,视频画面转动,展现了土地兼并的手段。

有天灾之下,粮价上涨,百姓迫不得已卖了自己土地,地主则大肆收购。

为了少交税,地主将土地挂在有功名的士子名下,以此作为隐田。

弹幕中...

“胡说八道!我大明读书人,明礼至信,奉孔孟之道,怎么会做出此等事?”

“呵呵,好一个读书人啊”

“读书人容易发财,我是知道的,原来是这么一个发财法子啊”

“怪不得人人追求功名,当真是功名就代表着钱,有钱就是人上人啊”

“都是假的,我们读书人才不会干出这种事”

“真的是假的,以后有没有不知道,但是现在大明读书人真没有优待!”

弹幕里不少读书人进行辩解,然而许多人都不相信。

一号原始大明世界。

奉天殿。

“咱记着咱也没有给秀才以上士子免税田啊,这又是哪个后代子孙的‘妙计’”

朱元璋懵了。

他发现所谓的祖制,就他娘的是一个笑话。

前前后后看了三个皇帝视频,有的虽然只有看了个大概。

可,朱元璋的素养,一眼就能看明白一些。

许许多多的东西,都跟他设立的政策不一样。

甚至有很多政策,完全是跟他心里想的,完全背道而驰。

就比如这个士子优待的免税田。

根本没有这回事!

百姓都要交税,凭什么士子,官员就可以不交税?

也就是京官,朱元璋看不少官员在京城居住不易。

所以,他才给予京官优待的,有些许的免税田。

方便他们为朝廷干活。

可,完全没有推广到全国啊!

“妹子,咱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好政策,都架不住后代子孙胡乱施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