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渊劫
第二十五章 京城巨变(旧版)

星聶

女生 |  穿越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正在思索之际,属下忽然来报,发现了一个特殊俘虏,周立春来了兴致,一个蓬头垢面,皮肤黝黑并且满身伤痕的男子被带到中军大帐内,此刻的他带着沉重手铐脚镣,散乱的头发遮住了右眼,唯一暴露在外的眼眸却不似其余俘虏般,失落、迷茫,狼一样的眼睛,破旧的衣物下是遮盖不住的肌肉线条。

此人不似普通的蛮族,张口便是熟练的乾人语言,抱手行礼道:“感谢将军搭救,我有个小小请求,将军还请满足。”

“说!”

还未开口肚子就先抗议了,惹来帐中一阵哄笑,周立春止住笑意,示意手下为他解开手铐脚镣,又命人端来了三大碗吃食,行军打仗不似在驻地营中,只有豆饭咸菜,但丝毫不影响他的食欲,三大碗豆饭很快见底,壮汉伸手抹了抹嘴,自我介绍道:“我本名,塔拉赤那,原本是乃蛮部的头人,数年前被蛮族击败沦为奴隶,今日所幸命不该绝,被将军所救,若将军不弃,愿为将军牵马坠蹬。”

“壮士不必如此,先下去好生休息,明日你挑一身喜欢的甲胄兵器,与我联手杀敌如何?”

第二日,塔拉赤那从一堆缴获的蛮族甲胄中,挑了铁质胸甲和左肩甲,再配上兽皮披肩,骨质臂甲和腿甲,至于武器则挑了军中最常见的长刀,还不忘在腰间戴上两把匕首。

经过一日激战,在仅伤亡二十余人后,便击溃蓝溪蛮大部,军帐之中周立春同塔拉赤那端坐闲谈,转眼便酒过三巡,二人聊到兴起,便问起塔拉赤那师从何人,学得这般武艺与语言,塔拉赤那只说师父未告知名讳,但他老人家不仅武艺高强对军事也颇有研究,专精长棍,周立春最善使长枪,更自持未逢敌手,二人便在营地中央,端起比武架势,周立春长枪一寸长一寸强,塔拉赤那持短棍寸断寸险更难防,两人枪来棍往,呼啸在肃杀营地中央,看上三路密不透风,周立春躬身仆步使用地趟,一记铁牛耕地,被棍挡住,便当头一下劈山救母是沉香,力战三合不分高下,周立春将枪头画圆,近身又是一番你来我往,观战军士们看的目不转睛高声鼓掌。

捷报一封封传回京城,而仁帝的身体则每况愈下,仁帝的亲弟永王与周元忠在驾前侍奉,明明只是初秋,养心殿内却早早点起了火盆,听着周元忠念着周立春的捷报,三人面露喜色,仁帝伸手向周元忠示意呈上捷报,轻轻将写着捷报的绢布交到仁帝手中。

仁帝惊喜道:“立春这孩子,从来没让朕失望过。”

“是啊陛下,平定南蛮指日可待。”永王捻须轻笑道。

“陛下,太医说过您要保重龙体,说好了放手让孩子们去折腾。”

“立春这次回来,你也该让他做王府世子,承袭王爵了吧。”仁帝提醒道。

“陛下,立春立夏兄弟二人,虽然勤奋守礼,但毕竟是故人之子,我虽对他兄弟二人视如己出,但夫人还有家中长辈更希望让立秋做世子承袭王位。”周元忠无奈道。

永王在一旁淡淡道:“皇兄、元忠,不必如此纠结,立秋那孩子我见过,飞扬跳脱完全不受规则束缚,所以,我也更看好立春当世子。”

仁帝点头称是,兄弟二人总是心意相通,见周元忠还在犹豫,仁帝轻点桌面,正色道:“你回去告诉崇华,就说这是朕的旨意。”

门外的小太监可听得清清楚楚,转头就往太后寝宫而去,听闻皇帝对临渊府世子之事如此关心,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仁帝对陛下都未如此关心,难道它临渊府真的就那么重要吗?也致使太后对临渊府更加敌视。

周元忠跪地叩拜,道:“臣领旨,也替立春,叩谢陛下。”

送走周元忠后,仁帝拉住永王道:“若朕有何不测,你与元忠便是陛下最大的依仗,必须全力辅佐陛下,百姓好不容易过上安生日子,天下决不可再乱。”

“皇兄的意思,我明白了,若生变故,我当与元忠全心全意辅佐陛下殿下,绝不负皇兄所托。”

“你也早些回去歇息吧,朕累了。”

“皇兄安歇,臣弟告退。”

次日清晨,大内总管沈炼便焦急万分的来到临渊府门前,求见周元忠,侍卫哪敢耽误,径直前往通报,周元忠身着居家服出府来见,沈炼告罪拉起周元忠便要上马车,“老王爷,咱家得罪了,十万火急,陛下急召您和永王入宫。”

不等周元忠反应,便被沈炼拉进了马车,车里还有同样一脸懵的永王,二人点头示意,与宫城外热闹的市集不同,宫墙内一片肃杀,禁军早早就将各处严密把守,宫女太监全部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皇家内卫,无论接引还是传话都被内卫接手。

二人在沈炼的带领下,来到养心殿,此刻的仁帝已经气若游丝,躺在床榻之上,见二人进来,强撑着一口气,将年幼的陛下叫到身前,又拉住永王与周元忠的手道:“周氏一门历经丧乱,如今可堪重任者,除二位再无更优,朕膝下幼子周鼎,便要托付给二位了。驱逐泯贼,光复天泉旧地,道阻且长,望勉之!”

乾景福元年,乾仁帝驾崩,宣帝继位,临渊王与永王作为托孤重臣,开始辅政。

但军事大权落入外姓人之手,还是在乾朝内部引起巨大轰动,尤其对于皇室及其拥趸而言,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尽管周元忠在上位后,一贯保持着武将不参政的原则,只提建议而不参与内政外交的政策制定,但仍然无法平息来自皇室及其拥趸的怒火,随后两年间,周元忠在朝堂之上一直如履薄冰,而这两年间,皇室中人针对周元忠的密谋,却从未中断,其中为首的便是太后张氏,她的另一重身份便是当朝首辅大人张齿的妹妹,夫亡子幼,社稷倾沦,假手托孤,几辛勤方才于苟免,今愿太保神灵保佑,能剿毙奸宄,重光嗣子。

张氏以太后名义下令,命宦官李四带领皇家内卫及禁军一部,准备于宫墙内截杀临渊王周元忠发动政变,让宣帝亲政。

然而,李四等宦官势力只管依令行事,错杀了跟临渊王周元忠乘坐同款马车的永王,此时的周元忠丝毫没有想到这场刺杀所针对的人,其实是自己。

连忙调动禁军镇压了这次政变,此时的临渊王正在与首辅张齿商议铲除宦官势力,恐惧之下的宦官首领,晁贤惠突然发难,率领数千名禁军攻入大明宫,挟持乾宣帝,最终还是被临渊王率兵镇压,但主犯晁贤惠却在乱军之中逃脱了。

众所周知,人犯逃逸总是在前几天最易追捕,时日越久,便越难归案。到了腊月中,晁贤惠依然踪影不见,连临渊王府都觉得捉到他希望渺茫,反倒是张青不肯放弃,在四城遍撒画影图形,又命禁军与金山卫协作,长期追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