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 大军阀
第十八章 发展时期(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最终赵启文还是通过了两艘大型巡洋舰的建造计划。

并且同意建造一所海军学校,花费了宝贵的点数征召了大量海军专业人员

而面对这海军庞大的装备数量,榆林造船厂接下来就需要满负荷工作。

为了满足海军的要求,所有的民用船只全部被交给了崖州和万州造船厂

而相比起榆林的的造船厂,这两地的民用造船厂规模更小,技术实力更加薄弱

除了造船厂外,榆林的军工厂也接到命令要将现有产能提高,

从每月50门火炮提高到100门以上。

同时为了海军的装备,削减了3磅炮的产量,大量生产6磅以及12磅炮

24磅炮的生产车间也被扩大。

这引起了陆军的不满,因为陆军也是需要更多的轻型火炮

但是海军部仍不松口,坚决占有更多的火炮份额。

成立时间远比陆军部要晚的海军部立刻就显示出了他们的强硬。

这也预示着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海军在军费上都要压过陆军一头。

除了军费问题,海军还拿走了所有港口的炮台指挥权,

因为他们认为对海炮台是海战延伸的一部分,理应归于海军部来管辖

陆军部和海军部的人吵嚷了半天,最后双方各退一步

陆军控制出海军军港外的所有炮台,

军港炮台由海军自己来管理,但是海军的陆战队编制不能超过陆军二十分之一

这促使赵启文对兵种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划分,

避免了双方发生进一步的冲突。

而在职责划分清楚后,对海炮台的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除开已经具备完整防御体系的南部地区,

赵启文必须要在北部修建至少20座炮台。

如此巨大的军备建设需要的原材料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为了能够应付今后越来越庞大的军费开支。

赵启文又控制了琼州全部的盐场,革新技术后开始大量的出售

明朝的私盐贩子迎来了一个实力恐怖的竞争对手

秦炳严曾经劝说过赵启文尽量不要触碰盐场的利益

就算碰短期内也不要抢占太多,因为数百年养起来的江南盐商不是好对付的。

他们有足够的人脉阻止赵启文的盐进入内陆

不过,赵启文并不认为盐商能有多少能力威胁到他。

况且,现在琼州并没有盐课大使,不趁着这个好机会攫取利益更待何时?

这几乎是一轮彻底的洗牌,侥幸从琼州出逃的地主乡绅也将零星的消息报告了上去

不久后,两广地区就有传言琼州岛出现了叛军。

不过这也仅仅是传言,明朝官方认可的还是官府的通报

于是秦炳严那一份黎人大规模暴乱已被镇压,但民众损失惨重的奏疏就成了权威

不过即便是这样的消息,两广的官府也接受不了

他们暗戳戳的告诉秦炳文将损失报的轻一点,

现在朝廷正为北方的建奴忧愁,其他地方也不平静

听说朝廷还打算清除冗员。

所以总督府不希望治下再出现什么大的事情

作为交换,胡应台同意此次平黎“功臣”赵启文的崖州营升格为琼州营

军饷由于两广财政困难,由当地自筹

不过,倒也免了琼州一年的赋税,让他们尽快从兵祸中恢复。

但总督府同样表示不会在给赵启文升官,依旧领着游击的官衔。

不过秦炳严害怕赵启文生气,在奏疏中据理力争,

声称赵启文从天启元年至今斩首已经过万,

黎乱才被彻底的平息,没有足够的赏赐会让军心不稳。

恰巧,琼州府又凑够了几千个脑袋送到了肇庆,

一路上许多人都知道了黎乱的事情。

但是明朝官府一向小气,就连垄断东亚航线的郑芝龙也只是个海防游击

所以,秦炳严的建议还是被驳回,赵启文依旧领游击衔

不过因为这一次上千官军死伤,琼州卫所官兵区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过于严重

害怕赵启文往外捅的总督府还是派人来了琼州解释

他们告诉秦炳严这个游击衔是暂时的,总督府“会在一个恰当的时候”给赵启文升官

让他的官衔和统领的部队规模匹配。

至于为什么不当面给赵启文说,是因为派来的这个人害怕赵启文出身蛮荒之地

万一话锋不对当场将他给砍了,那可就糟了。

最后,出于对琼州功臣的“愧疚”,

总督府的人在传完总督大人的话后都没停留

当天就乘船返回了肇庆。

但其实,赵启文根本就不在乎两广给他什么官,

对于赵启文来说有一层官府的皮就行了,至于这层皮是参将还是游击根本不重要

赵启文现在关心的是对琼州的开发和建设,

要开垦更多的荒地,招来更多的移民,

只要有了足够的实力,赵启文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