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忽悠三体人,你征服全宇宙?
第二十八章 提出古筝行动计划(旧版)

糯糯米糕

同人 |  小说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如果大家相信我的话,那我就来说说看我的想法吧。”

邱天不紧不慢地站起来,看着在座的众人,沉稳地说道。

其实,他的心里面已经有了计划,没错,就是小说里面提到的古筝行动!

在原著里面,史强想到了汪淼的纳米材料,提出了一套又黑又绝的行动方案,也就是“古筝行动”。

简要来说,也就是在轮船经过巴拿马运河最窄段时,用横跨两岸的五十余个汪淼领导的科研小组制造的纳米材料飞刃将其切成了数十片薄片,在不损坏船内电脑数据的情况下杀掉了所有船员。

文中提到,飞刃的粗细相等于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也就是6-9微米,6000纳米到9000纳米,由多条纳米丝组成。

为了防止纳米飞刃将两边的钢柱切割,额外设计了纳米片状材料作为隔离。由于纳米材料超强的力学性能,这么一拦,对轮船的打击就如同切蛋糕了,从技术细节上小说做了比较完善的交代。

当然,小说归小说,还是想象的理论占很大部分,现在掌握了完善地球科学体系的邱天也心里面非常清除一件事:科幻的描述也可能有言过其实的地方。

比如对切割过程中飞刃材料的磨损和切割放热过程的忽略。总结来看,对古筝行动能否真正实现的两大存疑因素应当是:热量和磨损。

对于传统用作切割材料的金属刀具而言,随着切割的时间变久,刀锋会变钝。

因此,万吨游轮实际上也会反作用并“切割”并磨损飞刃材料,即便不会像金属刀的磨损那么多。

这也正是将纳米技术扩大化的难题之一:它们通常变得脆弱。

但是,如果将许多纤维捆在一起,并在表面上添加涂层,以使其对化学反应表现出很强惰性,也就是大家都听说过的复合材料,是可以显著改善磨损这一问题的。

此外,允许古筝切割船的必要能量来自船舶沿水滑行时的动能:即古筝的单纤维将船的各个部分无限地相互分离,这样它们的抗拉强度就不足以抵抗船体不同部分彼此不同方向分离的作用力,因而导致船体被撕裂。

所以,船在运动时部分动能会不可避免地以热量的形式沉积在单丝切割处。

这听上去可能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如果考虑到单丝本身尺寸很小,因此热容也小,且纤维位于热源处,热量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因此没有其他地方可以释放热量,不管飞刃纤维有多坚硬,它的温度都很可能会迅速上升,直到它真正电离成等离子体。

因此,这一切割过程中,对于拥有极小质量和尺寸的纳米材料来讲,确保只有很少的热量输入对完成这一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思量片刻之后,邱天决定在飞刃原本的技术原理基础上,将它更加完善的介绍给大家。

大家看,这个时候,邱天拿起一支笔,在桌面上画了两条弯曲的平行线。

“这是运河,”又拿起烟灰缸放到两条线之间,“这是‘审判日’号。”

然后,他探身越过桌面,拿过两支桌子上的雪茄。

“在运河两岸立两根柱子,柱子之间平行地扯上许多细丝,间距半米左右,这些细丝是汪教授他们制造出来的那种叫‘飞刃’的纳米材料。”邱天一边比划一边介绍。

“运河最窄处一百五十米,‘审判日’号高三十一米,吃水八米左右。可行性方面没问题,今天我会给你们拿出更为周密详细的方案。”邱天颇为胸有成竹的说道。

沉默,一阵漫长的沉默,与会者都在试图使自己从震惊中恢复过来。

没错,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个年纪轻轻的家伙,竟然能说出如此大胆又厉害的想法。

“如果存贮三体信息的设备,硬盘光盘之类的,也被切割呢?”有一个专家问道。

“被切割也问题不大,那种细丝极其锋利,切口一定很齐,在这种状态下,无论是硬盘光盘,还是集成电路存贮体,其中的信息绝大部分都可以恢复。”

邱天非常有耐心的回答道。

“‘审判日’号通过时,那两根柱子能承受‘飞刃’吗?会不会柱子首先被割断呢?”又有人问道。

“这个能解决,有少量片状的‘飞刃’材料,可以用作细丝在柱子上固定处的垫片。”邱天继续说。

“‘审判日’号是巴拿马运河能通过的最大吨位的船只了,吃水很深,所以还要考虑纳米丝在水下的布设吧。”不断有人提出全新的问题。

“开诚布公的说,水下部分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时间来不及倒是可以放弃,那里主要放置发动机、燃油和一些压舱物,噪音、震动和干扰都很大,环境恶劣,计算机中心和类似的机构不太可能设在那个位置。倒是在水上部分,如果纳米丝的间距再小一些,效果肯定更好。”

而邱天的反应也不是一般的快,毕竟,他现在可是脑袋里存储了三体全文和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天选之子。

接下来,在座的专家便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

“那在运河的三个船闸之一动手是最好的了,‘审判日’号是巴拿马尺型船,通过时正好填满船闸,‘飞刃’丝的长度只需三十二米左右,间距可以很小,立柱子和拉丝的操作相对也容易些,特别是水下部分。”有人认真分析道。

“不行,船闸处情况复杂,船在闸中要由四台轨道机车牵引通过,速度很慢,而这时也肯定是‘审判日’号上最警觉的时候,在切割过程中极有可能被发现。”马上有人反驳。

“是否可以考虑米拉弗洛莱斯船闸外面的美洲大桥?桥墩就可以用作拉丝的柱子。”

“不行,桥墩的间距太宽,‘飞刃’材料肯定不够的。”汪淼说道。其中,这个时候,他心里更大的感慨是,自己作为一个纳米工程师,可能知道的还不及这个神秘的年轻人,他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那么我们就确定下来,行动位置是盖拉德水道的最窄处,一百五十米宽,算上建支柱的余量,按一百七十米吧。”最后,还是邱天拍板。

“要这样,拉丝的间距最小就是五十厘米,再小材料不够了。”汪淼回答道。

“还有一点,得想法让那船白天过运河。”邱天又说

“为什么?”有人不解。

“夜里船上的人睡觉啊,都是躺着的,五十厘米的空当太大了,白天他们就是坐着或蹲着,也够了。”

响起了零星的几声笑,重压下的人们感到了一丝带着血腥味的轻松。

“会伤及无辜吗?”汪淼问,他的声音中带着明显可以听出来的颤抖。

一名海军军官回答:“过船闸时要有十几名接缆工人上船,不过船通过后他们就下去了。巴拿马引水员要随船走完八十二公里的运河,肯定要牺牲掉。”

一个CIA的人也继续说道:“还有部分船员,他们对这船是干什么的可能并不知情。”

“教授,这些事现在不用想,这不是你们要考虑的事情,我们要取得的信息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存亡,会有人做出最后决定的。”常伟思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