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西游:重回巅峰
26(旧版)

特种熊猫

科幻 |  虚拟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异彩纷呈的时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各诸侯国在势均力敌的拉锯战中如何才能脱颖而出,成为霸主乃至统一中原,是各个诸侯国制定政策时考虑的中心问题。

其国力的强大虽然起着主导性的作用,然而正确的决策更是成败的关键。在这一特殊时期,一种特殊的群体诞生了,这就是战国时期特有的人群——策士,又被称为纵横家。

纵横家们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左右着诸侯们的决策,进而也左右了整个战国时期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

《战国策》便记载了纵横家这一特殊群体的一言一行,表现出相当的语言魅力。

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战国策》为国别体史书。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来分国编写。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

于是刘向按照国别进行了编订。因此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设计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定为《战国策》。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多,经曾巩校补,成为今本《战国策》。

《战国策》语言表述铺张渲染、夸大其词,虽然习惯上将其归为历史著作,但它的情况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许多记载比较夸张,不合史实,文学性大于史学性,因此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

《战国策》的思想观念,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刘向在作序时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

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纵横家们,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来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自然也不足为奇。

《战国策》全书四百多章,共33卷,约2万字。由于内容庞杂,本书只选取了其中的精彩篇章加以注释、翻译,并配以精彩的读解,以期使读者对这部伟大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领略传统国学的博大精深。

《战国策》的主角是来自各个国家的谋臣策士,他们共同的身份是说客,各自代表不同利益团体的利益。

他们奔走于各个诸侯国之间,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尖锐激烈的斗争情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鲜活生动、波澜壮阔的战国时期的美丽画卷。

他们活跃在战国时期的历史舞台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国的力量对比和外交政策,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历史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当时历史的发展进程。

而本应该是当时历史主角的各国国君,却退居了二线,他们不但大多自称愚笨或以前所采取的政策是错误的而要听从说客的计策,而且他们最终都被说服了。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衬出谋臣策士们高超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驾驭能力、心理揣测能力、人性洞察能力和不凡的游说策略和技巧。

《战国策》记载的这些谋臣策士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游说案例,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案例来学习借鉴游说、劝说别人的策略和技巧,并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加以灵活运用。

为了进行更方便、更清楚地解读,可以从每个案例中归纳总结出一般要素,它们分别是:

游说本体,是游说客体综合当时国家力量、国家利益、国家对外政策、文化环境、历史条件等各方面的客观情况,并在对人的心理、人的本性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事先预设或随机应变所采取的游说策略和技巧,这是我们在学习《战国策》的论辩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应该主要关注的方面。

游说场,是游说本体的外在客观条件,包括当时国家力量、国家利益、国家的对外政策、文化氛围、历史条件,以及当时的时间、地点、人的心理本性等各种条件。

我们读《战国策》的每个案例都可以从中找出以上这四个要素,通过这四个要素,就可以将这个案例看得清清楚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