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歌
第三十二章 张天胜初探蔡高 公孙渊清野退军(旧版)

墨染鸬鹚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启禀圣上,副指挥使陆集在华阴与云瀚叛军交战,捷报连传,驻防一个月,已歼敌九万余!如此一来,南北皆成相持之势。臣替诸将向圣上请赏!”

大殿之上,封山傲手持笏板,慷慨激昂,陆集的战报昨日刚送到指挥司,今日他便上朝报捷,生怕被旁人抢先。

“封爱卿,”公孙彻听得封山傲一席话,并未显露悦色,“而今之势,乃是双王叛乱,侵占我大周国土,华阴虽阻截云瀚叛军北上,相持亦非长久之计也。”

“陛下,话虽如此,然壮士奋战于沙场,陆大人率众又一改我南方交战颓势,臣以为当奖帅三军,以振士气!”

封山傲话音刚落,一旁的蔡高站出身来:“圣上,臣以为封大人所言极是。而今广夏战事已趋于稳定,臣以为当召回左羽林军,陆大人虽与云瀚叛军相持,然小胜不能定局,当遣左羽林军前往华阴支援,将云瀚叛军击退于轩辕关外!”

蔡高所言,句句在理,但公孙彻听了却有些犹豫,一则广夏局势虽稳,然张心近日攻势愈发猛烈,此时撤去左羽林军,无异于令自己的胞弟陷于险境;二来左羽林军协防燕南一年,已折损小半,驰援而来击退云瀚军又有多少胜算,公孙彻心中没底。封山傲看出公孙彻心中犹豫,开口讲道:

“圣上,臣以为相持已然不易,我军当稳中求胜,不宜操之过急。”

“封大人!”蔡高忽地抬高音调,“为臣者,安能眼见所奉,为失地天子也?”

蔡高此一番话,看来是戳中了公孙彻的痛点,听得公孙彻眉头紧皱,蔡高见公孙彻面上变颜变色,又乘胜追击:

“怀威王与广夏王交战于燕南,如何讲也在广夏境内,我雷殿出兵平反亦是当然;但如今云瀚已起兵攻入雷殿,兵事当以败灵动为先也!”

朝堂上一片寂静,百官都在等着公孙彻开口,此时一人拱手说道:

“圣上,臣以为此时召左羽林军不妥!”

言讲者不是别人,正是直管文政之事的右丞相张东蕴。

“今年开春以来,广夏攻势愈演愈烈。兵者以士卒为基,何况张心所率皆是久战之士,怀威王相持已然不易,贸然撤兵,则燕南失也。”

“怀威王曾率众破数倍之敌,广夏之兵闻其名无不惊惧,撤兵而不撤其帅,军威犹比以往也。”

张东蕴闻之正要驳斥,却被公孙彻打断:

“好了,勿要再争了。几位爱卿所言皆有理,既如此,不如行一折中之策,便将驻防燕南的左羽林军,抽调半数拨于陆指挥。”

散朝之后,蔡高一路急行回得府中,不想张天胜在门外等候,因而拱手说道:“张大人到访所为何事?”

“下官路过贵府,特来拜会!”

蔡高听罢,便引张天胜入府,二人得坐,蔡高先开口道:

“吾弟在万监院,多劳张大人提携,如有不妥之处,不必碍于本官,责罚便是。”

“令弟之资非寻常人可比,刀法出神入化,以我看,天下无出其右也,”张天胜话锋一转,“云阳一战,蔡大人举荐的巽门门主邓从奉,未等兵败便弃城而逃。此人虽是大人举荐,却是行我万监院令,下官因而命令弟代大人诛之,封众人之口尔。”

蔡高听后,眉梢微微一挑,继而讲道:“本以为此人可堪重任,是本官看走了眼,今日上朝,我已奏鸣圣上将左羽林军调至南方,以解陆指挥之急,可惜朝中多数不识时事,只得先将半数调出,如此一来,对南北战事影响甚微,本官担心南军气势汹汹,陆指挥难以抵挡啊!”

张天胜面无表情,说道:“蔡大人,明知北方如今僵持不定,为何还要抽调燕南兵力呢,更何况是怀威王所部。此举岂不是借圣上之手,令其有害弟之嫌?”

“张大人,”蔡高站起身来,“莫非忘记是何出身?”

张天胜眉头一皱,自被卢迪召入万监院后,自己便与罗网联络甚少,在杏花楼时卢迪曾言讲罗网有他人潜于万监院内,今日蔡高如此反应,看来院内间人定是蔡辅;可转念一想,蔡辅既出手除掉邓从奉,与南军方便,又不似间人应为之事。思虑再三,张天胜讲道:

“蔡大人,令弟莫不是罗网中人?”

“什么罗网?”蔡高满脸疑惑,“我意是张大人乃卢迪旧时部下,又屡次抗阻南军,万一南军势大攻入帝京,似我这般文臣,无非削职罢官而已,似张大人这般,又会是何下场?保张大人,也是为保吾弟罢了。”

张天胜怔怔地盯着蔡高,他原以为蔡氏兄弟皆是罗网中人,此举是为令张心大军入关,先行攻取京畿;今日所言,却令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天生谨慎的性格使他并未打消对蔡氏兄弟身份的怀疑。

“多谢蔡大人一份美意,然雷殿多忠义效死之士,又多大能之人,蔡大人如此想,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

蔡高听罢微微一笑:“但愿如张大人所想。”

“罗网遣人来报,左羽林军已撤去半数,可集大军攻取许陵,公孙渊部溃,燕南诸城便会望风而降!”

张心自永安十三年春又纠集大军二十五万,领兵攻打许陵,两军交锋近一个月,互有胜负僵持不下,广夏军士气低迷不振。此时大营之内,张心手持罗网送来的密函,意在提振士气,趁势攻下许陵。然帐内诸将久攻不下,多已疲乏,心生倦怠,唯北境中卫副都统殷苍何起身说道:

“诸位同僚,论资历论功绩,殷某皆不如帐内诸君,北境三卫自先王北击孟国后,几乎未曾参与一场战事,今蒙广夏王不弃,令我率部南下,我部儿郎皆摩拳擦掌,以求建功立业。诸君如畏缩不前,我北境军便取收复燕南第一功!”

殷苍何话毕,帐内诸将皆环顾左右,此时雷恩也起身讲道:“某领前军,愿助殷都统!”

雷恩话音刚落,众将皆起身附和。张心大喜,说道:

“将帅齐心,何愁大事不定?即遣人拟书,约公孙渊三日后会战,若不出战,我军便趁势攻城!”

“张心邀我三日后决战,如何对敌?”

公孙渊坐于正中,右手挥着张心刚刚遣人送来的战书,对许陵众官员问道。

“怀威王,以我之见,而今左羽林军已召回半数,余下军士也多有负伤,不如弃许陵以退守飞云关,飞云关外谷长路狭,可于此处伏击广夏军。”许陵太守张坤讲道。

“弃了许陵,燕南诸城便无险可守,我军占据燕南与广夏军相持,岂可轻易拱手让人?”公孙渊摆了摆手,否定了张坤的提议;张坤正要言讲,却又被公孙渊打断:

“况且雷殿广夏之间共设七道大关,如广夏军不沿飞云关而从其他六关入雷殿,为之奈何?”

“广夏多是骑兵,攻关又需器械云梯等等,其余六关入雷殿多行山路,乃是为百姓入雷殿而设,大军必不行此道!”

公孙渊听张坤讲完,又视众人,皆有赞同之色,于是讲道:

“广夏之粮,皆产于燕、并二州,如今已是七月流火,眼看快到麦熟之时,此时退兵,燕南粮储尽归广夏军所有,再与我军相持于飞云关,雷殿南北受敌,该当如何?”

张坤听罢默不作声,公孙渊长叹一声,起身讲道:

“无论如何,我军必要坚守到割麦之时,待粮草运回雷殿,再徐徐撤军!”

约战之日已到,张心见公孙渊并未出阵,遂令徐禁、聂堃、殷苍何、雷恩各领一军,齐攻许陵四门,公孙渊亲率兵卒守备,广夏军久攻难下,不得已而撤军。往后两月,张心共率军攻城十三次未成,公孙渊趁麦收之时,令张坤携官员南下通命各城收割熟麦,携城中百姓退往飞云关,后传信于公孙渊,公孙渊部与张心数度交锋,余众仅三万人,趁夜撤军退往雷殿。翌日张心遣探马察看许陵情况,得知已是空城一座,便下令进驻,而后分兵三路南下取燕南各城,发现均是空城,周边熟麦也已收尽,方知上当,遂令燕北同并州立即整备粮草,待准备妥当后攻取飞云关。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