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汉末废帝,兴复汉室!
第五章 局势(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刘辩看着表情不断变化的荀彧心中暗自发笑,他知道自己的回答总算是触动到荀彧的神经了。

接下来只要再下一剂猛药,这事十有八九是成了。

“文若为何不语,难道我说错了?”刘辩故意问道。

“额,对错暂且不论,对于这个问题,殿下可有应对之法?”荀彧轻呼一口气继续试探。

“没有。”刘辩撇了撇嘴。

“没有?”荀彧当即愣住,眨巴着的眼睛让他看上去十分滑稽。

“没有,有也没用,你不会以为现在的我有实力去处理这种问题吧?与其浪费精力在这种难以预知的事上,倒不如养精蓄锐静待天时,徐徐图之。”

“是彧唐突了。”荀彧反应过来一阵失笑,现在二人之间的谈话,和村口老头大论国家大事的情景是何其的相像。

“要打破一种规则,从外部是很难的,我要进入它,熟悉它,最后击溃它,但这种事凭我一人是做不到的,我这么说,你明白吗?”

刘辩目光灼灼地望着荀彧,招揽之意溢于言表。

“彧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荀彧迎上刘辩的目光,神情变得无比郑重。

“讲!”

“殿下争这天下是为了什么?”

为了什么?

刘辩差点笑出声,这事算是问对人了。

只见他猛然起身上前双手用力按住荀彧的肩膀洪声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横渠四句”在后世早已是烂大街的标语,但在这个年代,无疑是天降圣言。

此刻,刘辩的声音还在屋内回荡,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荀彧张大了嘴巴,身躯僵直没有丝毫动弹,足足愣了好久才回过神来。

震撼、热血在荀彧心中不断翻涌。

深受儒学浸染的他,纵然再怎么处变不惊,却也差点因此语落泪。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彧,服了!”

恭敬地将刘辩扶回座位,荀彧整理衣冠,一丝不苟地对着刘辩拜道:“彧此番前来心有疑虑,如今疑虑已解,还望主公见谅!”

如果刘辩真的决定发兵报仇或是没有任何对于时局的见解,荀彧会只当这是一次寻常的探望,接着转身离开继续寻找理想的明主。

所幸,现在的刘辩没有让荀彧失望。

刘辩虎步上前将荀彧扶起,欣然说道:“文若心意我岂会不知?这次你绝对不是空手而来,给我带的礼物呢?快快拿出来吧!”

荀彧笑着从袖中抽出一卷麻纸呈给刘辩,刘辩摊开一看,这竟是荀彧为刘辩所作的战略规划图!

“我想知道,如果今天的我没能让你满意,这张图的下场会是如何?”刘辩吹了吹图上的灰,随口问道。

“烧了。”荀彧毫不遮掩。

“哈哈,你倒是实在。”刘辩大笑,两人当即对着这张图讨论了起来。

“此时天下纷乱,局势极不明朗,关东诸侯联军各自为战不过乌合之众。

董卓虽独面诸侯但其兵强马壮,难以遭到有效打击,唯有从内部才有瓦解他的可能。

主公既选择在涿县起兵,想来是决定在幽州发家。

大儒卢子干不但学识渊博亦精于行军之道,主公想掌控整个涿郡不是什么难事,但这区区一郡之地无法成为立足根本。”荀彧指着地图上的涿郡说道。

“可不在涿郡立足,我现在又能去哪?”依靠卢植是刘辩能想到的唯一出路。

荀彧手指离开涿郡,接着将整个幽州圈起,笑道:“目标可以放大一些,这一州之地刚刚好。”

刘辩无奈:“文若莫不是在说笑?我这点兵力还没到能和州内那些大军阀一较高下的地步吧?”

有理想是好事,但面对现实更重要,刘辩不是不想要幽州,但任何事都不能操之过急。

“且问,州内有能力争雄的几方势力,主公可清楚?”荀彧摆了摆手。

刘辩轻笑道:“那是自然,幽州牧刘虞,白马将军公孙瓒,辽东郡太守公孙度,最后便是那乌桓、鲜卑等杂碎了。”

提到异族,刘辩原本明亮的眸子里涌上一股深深的鄙夷。

“不错。”荀彧点了点头道:“辽东公孙度上任太守不过月余,但他所做的一系列事情显然有圈地为王的意思,估计早已有了不臣之心。

辽东地区气候恶劣、地段贫瘠,易守难攻,是公孙度恃远不服的依仗,但是他若想西进也绝无那个能力,所以辽东方面可以暂时不予理会。

乌桓、鲜卑如今看似强盛,实则战力有限,仅‘白马将军’一方便足以御之。

然公孙瓒嗜血好杀、不服管教,与幽州牧刘虞政见不合,大有取代刘虞的心思。

若是刘虞能压制住公孙瓒一切都还好说,但若压制不住,那可就危险了。

所以主公若想扎根于幽州,公孙瓒将是咱们首先需要解决的对象。

而那刘伯安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只能是我们暂时的朋友,未来的敌人。

因为自主公起兵以来,此人身为帝室贵胄似乎并未表示过什么。

总得来说,目前的局面虽然不佳,但若处理得当,主公不是没有拿下幽州的可能。”

荀彧轻言轻语缓缓而谈,仿佛天下局势早已成于胸中。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