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潞王
27状元楼(求鲜花求收藏)(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王潞最开始下令的时候,手下那三个人是不太明白的,王潞懒得解释直接力排众议。价格订好了,可王潞并没有安排后续的活动啊,这是怎么回事,王潞一时也摸不到头脑。

不过也不用王潞看热闹,台上有人已经讲了出来。

不得不说,在没有扩音器的时代,一个大嗓门还是有用的。王潞就因为走太靠前,一下子耳朵都快聋了。

“我家王爷说了,状元楼图才不图利。有才的过来,不仅吃喝免费,还能得到不错的奖励。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今天我们状元楼就评个第一,我的左侧聊的是诗词歌赋,现场做诗,互相投票评出来个第一,不仅可以得到三年的状元楼黄金卡,三年时间吃喝免费,还可以在状元楼任意墙面题诗一首,你们应该知道状元楼只接待读书人,这种风光不用我多说你们也应该懂。这个评选每月初一举办,每次的诗词我们也会整理成册,留作纪念送给参与的众人。至于我右边嘛,那就厉害了。”

这人说到一半不说了,端起茶水吹了吹气,清了清嗓子,众读书人也不儒雅了,纷纷在下面骂人,连王潞都恨不得上去锤他两拳。直接这人慢悠悠喝完茶,又继续说到,

“这右边嘛?俗话说高手在民间,我家王爷相信总有人身怀大才,可是却不擅长文采,导致科举不过,所以我家王爷给了这次机会,大明左为尊,我的右边也就是你们的左边,是用来聊一些家国大事的,互相评比方法可行性,这个活动每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各一次,第一名的法子会让王爷过目,如果王爷看中了,那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王潞听着心里有些吃味,王爷看中了会怎么样啊,你倒是说啊。可台上的人也没继续说,众人倒也都是恍然大悟的样子,也没人问,王潞还在走神想的时候,只听活动开始了,这诗词歌赋王潞也不会,这家国大事王潞也不能又当裁判又当选手,走了一路也有些饿了,王潞擅长吃,可以点评一下味道,顺便问问这是怎么回事,谁的主意。

穿过了外面那些人群,走到大厅里,起初是因为突然变暗有些看不清,一小会就看到了,不仅很清楚,还有很多认识的。

“岳丈?你们怎么都来了。”

这就是刚才岳父家里那些人。前脚刚走,怎么后脚就到这里集合了。而且自己走的时候岳父明明还在家里,怎么比自己先到的。莫非是他们搞得这个活动?

仔细一问,还真是。

时间回到半个时辰以前,其实作为读书人,大多数都是穷人,又没有收入途径,所以听到王潞说可以免费吃饭,众人都不约而同决定先吃一顿。众人出门就朝一个方向走,走着走着李得时就从后面坐着马车追上来了。现在没有卖女儿的说法,讲究的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虽然潞王府很富有,可这和李得时又有什么关系呢?加上他比较偏执,又不肯乱花钱,现在他是表面光鲜亮丽,实际穷的叮当乱响。当听到有地方免费吃饭,坐着马车就来了。一行人目标相同,路线也就相同,在半路上就遇到了,一起来到了状元楼。

李得时刚到,发现外面零零散散没几个人。问了问小二才知道活动只限于菜价优惠。虽然王潞不太懂读书人需要什么,李得时可是明白的,爆出身份和掌柜的一聊,加上众人群策群力,盏茶功夫,竟然把诗词交流会的流程制定好了。说来也巧,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就喜欢扎堆,找起来容易,再加上一行人本来就是国子监生,找人吃饭不要太容易。不止读书人,普通人也喜欢扎堆,看到有人往这边聚集,也有人跟着看热闹,看热闹的人多了,看热闹的就更多了,这不,短短半个时辰,就拉了一大号人。

不过王潞还是有些好奇的提出,这种活动只要互相商量一下就可以吗?

众人面面相觑,互相打量一下,才有一人解释到,诗会一直都是这么办的。前些年张居正在首辅位,每年都要举办讲经,众人投其所好,也纷纷举办诗会,习惯成自然,搞得在京城的人都已经知道流程了,只要说一句诗会,告诉地址,别的什么都不用多说。那互相商量的盏茶功夫,商量的全是治国之策,和这个诗会可以说是毫无关系了。

王潞懂了,大学生出人头听讲座,自己也经历过,没想到几百年前就有这种活动了。其实王潞误会了,现在的读书人,尤其还没当官的读书人,是挺要面子的,没什么本事还真不敢过来,只能说京师重地,读书人多,要换一个地方办,可能连一桌都凑不齐,这点王潞在几个月后就深有体会。

后事暂且不提,先说现在,王潞一看这里还算井井有条,突然想到,有诗会为什么不能有商会?商人在酒楼做交易,酒楼做保从中抽成,又能赚有钱人的钱,又能打响名气。王潞决定今天回去就安排,以后货物交易,就是富贵楼和丰收楼说了算。想到这里,王潞不由得开心了起来,准备去外面的诗会凑热闹,毕竟不是一个圈子的,外面的人应该不会认识他。

时间是初春,万物复苏,王潞摇着个扇子就走了出去。和印象中诗会不一样,王潞看电视剧都是一帮读书人坐在椅子上,每人面前一盏茶,旁边还有仆人扇着风,再远一点还有人弹着小曲。可王潞所见,却像是菜市场一样,吵吵嚷嚷的。

“你这首诗就是狗屁,平平仄仄都分不清,建议你去看看《广韵》,好好学学别出来丢人现眼。”

“你的作品呢,你不丢人你拿出来看看。我来拜读一下。”

“我不会做诗。”

“你不会做诗你还对我的诗指手画脚的?你讨打是吧!”

这是王潞刚进去听到的一段对话,他懒得管这些事,往前走了两步。

“这才多长时间,你写了这么长的一篇词,你是买别人的词背下来的吧。”

“你管我,反正我就是写下来了,今天这个奖品,我拿定了!”

“有够不要脸的,不三不四的人背着阿猫阿狗的词,人五人六摆着谱,妄图拿第一,真是白日做梦。”

“那你来,你清高,你了不起,你行你上呗。”

“我不行,但是我感觉你也不行。”

这是王潞听到的第二段对话,王潞摇了摇头,接着往前走。

“你们看这窗子,都透着亮的,也不知道是谁弄出来的。”

“这你可问对人了,我告诉你哦,我三叔公的大表哥的外甥女的堂弟的女婿的哥哥告诉我的,这东西叫玻璃,是王爷做出来的呢。”

“王爷,哪个王爷?”

王潞听到这里起了兴致,准备偷听别人夸自己。结果大失所望。

“还能是哪个王爷,潞王呗。”

“哦。”本来聊的好好的几个人突然沉默,是王潞杀死了聊天。

在这尴尬的时候,一个和王潞差不多大的少年出来救场,可说的话却不是什么好话

“玻璃?潞王做的?真让人笑掉大牙。玻璃从汉代就有了,在《汉书·地理志》中有汉武帝时使人入海市玻璃的记载。《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裴松之注也说,大秦出产“赤、白、黑、绿、黄、青、绀、缥、红、紫十种琉璃”,对之盛加赞誉。”

王潞听到这里豁然开朗,自己卖的不只有商品,还可以有故事。于是上前搭话

“兄台果然博学,敢问兄台…”

“别问,问了我的名字我去找潞王告状?我可不上这个当,我只是受不了欺世盗名的人,又不是想得罪潞王。告辞!”

说罢少年转身就走。王潞对少年起了兴趣,年纪轻轻就见多识广的,家里非富即贵,王潞派人跟着看看到底是谁家的少爷,自己惺惺地回到了状元楼里。只见众人都已经吃好了,正准备离开。

“味道怎么样?还挺好吃?”

“这辈子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天上的神仙也就吃这些了吧。”

“……”

虽然说的话各不相同,不过都是千篇一律的恭维,王潞听着就感觉敷衍,留下岳父遣散众人,众人告别之后王潞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岳丈,这诗会一直跟吵架一样吗?”

“王爷何出之言?”岳父有些不解。

王潞把刚才听到的全都讲了一遍。李得时想了想,捋了捋胡子说到

“可能是因为这次没有主心骨?之前都是有一个大师出一两道题,大家跟着讨论,比如写雪写风之类的,今天准备仓促,什么都没有,众人只能临场发挥,所以才会这么杂乱无章的吧。”

“那就是说,只缺一个话题?”

“差不多是这样。”

“岳丈,想不想出名。”

李得时没听懂王潞问的是什么,也没说话,继续等着王潞说下去。

(对于剧情走向有问题可以发评论,我都会看的。谢谢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