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王牌:开局100%本垒打
变化球系列(正向变化)(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棒球本来就是一场投手与打者对决的比赛,投手为了求取胜利,因此发展出变化球,作为投手与打者之间的心理战。所谓的变化球,有正向变化与反向变化之别,以右投手而言,正向变化的球种会往右打者的外侧偏移,反向变化的球种则会往右打者的内侧偏移。

通常国外在形容变化球的威力常见锐利度(Sharpness)这个形容词,锐利度够好的变化球,可以让打者降低辨识球路的成功率,减少打者的反应时间,增加击球点掌握的困难度。而锐利度通常建立在几个因素上,投手投变化球的动作尽可能和快速球不要有太大差异增加打者辨识困难度、变化球不要过早变化使打者容易判别好坏球、产生不错的变化幅度、让打者增加挥击难度甚至造成打者击球动作变形的进垒位置(Location)。有时蝴蝶球也会被列入变化球系列,但由于蝴蝶球的变化模式是不规则的,与其他变化球系列略有不同,因此不列入本范围之内。

前勇士队知名投手教练马荣尼(LeoMazzone)提到,投变化球时要有先投后转的观念,投手投变化球的动作不要有太大差异。2015年NIKE青棒训练营日本名人堂球星野茂英雄,提到近年来他来台参与指导青棒训练营时,发现参与训练营的一些投手,在牛棚练习与练习赛时,有一个年轻球员常见的通病,那就是投手为了追求变化球的变化幅度,过早的转动手腕,虽然这样的感觉会让变化球的变化幅度变大,但这也让变化球过早变化。野茂英雄提到,其实好的变化球,是尽可能让变化球在接近打者时才开始变化,这样可使打者不易判断投手投出的是变化球还是快速球,因此投出好的变化球的关键是在出手最后阶段靠着手腕的转动来使球路变化,使打者不易判读,而不是为了追求变化球的变化幅度,提早转动手腕却让打者容易解读出投手在投变化球。

【1.曲球】

曲球是所有变化球的始祖,据称是由ㄧ名叫做CandyCummings的投手在1864年所发明,并在1867年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亮相,虽已历经一个世纪以上的时间,仍然历久弥新,在球场上还是可以发挥威力,也是很多初学者所学成的第一种变化球。

在MLB百年历史中,被大联盟所公认投曲球的尾劲与控制曲球的技巧最完美的,是以史上最少的74球达成完全比赛的AddieJoss,他曾说明如何投好一颗漂亮的曲球(英文维基百科有载明他的说法)。

握球时食指与中指握在球的外侧缝线处,出手时借着手腕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与手指的向下施力,使球造成旋转,进而产生水平向分力,加上重力的作用,球会像画出一道弧线般向打者的外角下坠。

曲球的旋转,几乎是与直球相反;直球是让球由下往上旋转,而曲球则是让球从上往下旋转。在姆指压住四线快速球投法的一条缝线后,食指与中指去扣住正对面的缝线。球在出手时,就像栓紧汽水的瓶盖一般旋转,在球离手前,姆指应该要高过食指,让球由上往下转。

对于1.上肩、2.四分之三投法、3.侧投、4.下勾等不同放球点(出手的位置),曲球分别是由1.上往下快速地掉落、2.往右打者的外角下坠、3.往右打者的外角大幅度水平偏移、4.在变化路径中会有一段具有真正的上飘但最后又会因为受到地心引力影响而下坠。在投曲球的时候,手腕旋转的力量怎么转移到球的旋转上,是曲球投得成功与否的关键。

但是在投手投出曲球时,常会在握球的深浅与放球点做一些变化,让曲球也出现球速差异。通常变化幅度越大的曲球,球速会越慢,出现失投球的机会也会较高。在放球点上改变,也会让曲球的变化路径在横向与下坠比例上不同。

【2.滑球】

握球時食指與中指握在球的外側縫線處,出手時,手指向外向下施力,使球造成旋轉,進而產生水平向分力,加上重力的作用,球會像畫出一道弧線般向打者的外角下墜。跟曲球比較起來,這道弧線比較銳利、快速。前半段軌跡與快速球相同,到靠近本壘板時會往打者外角下墜。

滑球有「變化球的王道」之稱,是近代投手必備的球種之一,握球法與曲球大同小異,只是出手時不依靠手腕的旋轉,而是靠手指向下的施力產生球的旋轉,因此變化幅度較曲球來得小,不過球速比曲球快。也有少部分人士將滑球和曲球看成同一種。

滑球是速度僅次於快速球的變化球種,而且在出手的方式上,滑球也要求能夠讓球出手時有快速的旋轉,這點也跟快速球相似。球的握法類似於曲球,但是出手的方式與直球幾乎相同,只是在球將出手前,用手指往下滑的時候,讓球有橫向地旋轉是重點。

滑球在投出之後,路徑與直球極為相似,要到接近打者的時候,才會快速地往外角移動與下墜。投手要是能把滑球球速投得越接近快速球球速為越佳。

【3.滑曲球】

投法和滑球(Slider)相同,握法類似二縫線快速球(2-seamFastball),但食指、中指並貼略微斜握(食指由縫線上改成靠近軸心),拇指置放位置稍微偏向,球出手的時候和直球動作一樣;也有擅投此一球路的投手其滑曲球握球基本上和一般的滑球或曲球無異。

滑曲球其實是將變化幅度沒有曲球(Curveball)那麼大、速度又沒滑球(Slider)這麼快、球路變化型態、握法、投法又和兩者有多處相似之處的球,為了作出更清楚的分類而界定出的一個名詞稱呼。球在接近本壘板之前會有比滑球(Slider)還要大幅度的轉向,其變化程度介於滑球(Slider)和曲球(Curveball)之間,故因此而得滑曲球(Slurve)之名。

通常會投滑曲球的投手,也會投滑球或曲球,由於出手方式像滑球(動作差異不大),可是變化幅度又比滑球大(變化幅度比較接近曲球),所以搭配上述兩種球路使用,可以讓打者在判斷球路上產生更多困惑。

【4.子弹球】

Gyroball是由二位日本學者姬野龍太郎(RyutaroHimeno)和手塚一志(KazushiTezuka)所研發出來的新球種,初期的目的是利用電腦模擬投球動作,產生一種新的投球方式以降低投球對於投手手臂造成的壓力。

他們的研究指出投手有可能以完美力學動作,投出子彈循膛線般旋轉的球(像是美式足球的傳球旋轉方式),這新的投球方式有別於傳統投球姿勢手臂會向身體側移動,在投Gyroball時,投手旋轉手臂使得手臂遠離身體側。當一名右投手投出Gyroball,它會在進壘時急速下墜並且向右打者的外角移動,在印象上可以當作是一種呈現出滑球軌跡但依然擁有逼近該投手速球速度的球種。

學理上,Gyroball還是一種雙迴轉(double-spin)的應用,重點就是在球出手時手肘與前臂呈90度,同時小指頭的側面面對打者,接著,在肘關節往前轉的同時,腕關節(以右投手而言)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同時將球送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