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大忽悠
第五十一章 皆大欢喜(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开城府邸的硝烟还未散尽,那五百多具尸体的焦味还似乎在飘荡。

这句话的震慑力,确实够大。安倍晴明微微的耸了耸肩,向小西米高摊了一下双手,显得很无奈的回复道:阁下,我们大日本帝国,其实从没有跟大明为敌的意思,我们进攻朝鲜,实在是为了教训教训李国主,他一直不把我们天皇陛下放在眼里,朝鲜国民也对我天皇陛下大不敬,对于这等劣民,我们必须要让他们臣服。

沈惟敬:如果仅仅是为了教训教训朝鲜国,那这样的代价对双方来说,都太大了。多少朝鲜国民在你们的铁蹄和枪炮之下伤命,而你们大和民族又有多少优秀的男人倒在了这片焦土之上。大明天军一出,你们蜷守在南部沿海,弹尽粮绝,给养远远跟不上。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这是何必呢?

小西米高听闻此言,感慨万千:沈特使阁下,高论!真知灼见!

安倍晴明沉默良久,方才开口:沈特使阁下,我必须承认,你作为大明议和特使,能这么直白,说的这么中肯,确实是把我们当朋友看待。大明既然发兵,那我们退兵肯定是迟早的问题。我们今天在一起议和,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为了保证撤退的安全性。至于怎么撤、全部撤还是分批撤、撤到哪里为止,这些细节肯定有待商榷,有待商榷。同时,对于大明同意通贡,我安倍举双手赞同!

沈惟敬见安倍晴明已经开始让步,便顺水推舟的顺着他的思路扯下去:关于你所说的如何撤的问题,我大明肯定是要求你们全部撤回去,一个兵也不能留在朝鲜半岛上,比较朝鲜是主权国家,更是我大明天朝的藩帮。

安倍晴明:可是按照目前这个状况,如果要求我们一次性撤回去,不太现实,困难太多。而且这一年多在朝鲜半岛上的征战,让我日本国消耗太大。所以还需要特使阁下考虑考虑,适当给些补助。

沈惟敬直接就开腔:啊呸!这个事你提都别提。要说补贴,朝廷说了,需要你东瀛人给我们大明补贴。你想啊,你们两个打架,我大明大老远的赶过来劝架,这车马费总该出点吧?你看我多大度?我都没提,你就别提了,以后也别再提了,提多了伤感情。

长公主今儿可算是开了眼界,这沈半仙,全凭嘴巴一张,胜似千军万马;什么李家军已经断其后路、什么大明15万天军又在征途,这些天马行空的瞎话,他沈半仙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的,有时候寥寥数语,就能掌控住谈判的主轴线。

她预感,后面的议和,应该不会太艰难了。即便是这两位僵持不下、犹豫不决,后面还有小西行长在那里托底。

四位朝鲜议和问题代表,确切的说是三位议和代表,因为长公主纯粹是闲来无聊过来打打酱油而已。

这三位,尤其是安倍晴明与沈惟敬从一开始的剑拔弩张,到现在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再到底线拉锯、讨价还价,从而使和谈步入轨道、渐入佳境。经过一整天的协商,到了掌灯时分,沈惟敬与安倍晴明、小西米高之间达成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条,日方承诺自4月30日从汉城退兵,最迟不迟于5月30日;作为回应,大明也承诺将李家军分批撤回鸭绿江南岸,首批应尽快撤出部署在原州牧和全罗道的伏兵,确保不会跟东瀛撤军发生冲突。

第二条,考虑到一次性全线撤军的实际困难,日方暂时撤至庆尚道和全罗道两道休整,并通过这两道再分批撤回东瀛本岛,最迟不迟于年底完成全部撤退计划。

第三条,待日军从汉城安全撤至全罗道和庆尚道两道后的10天内,日方交还被扣押的朝鲜王子、王妃及全部大臣。

第四条,为体现中日友好及友善、体现大明王朝对朝鲜藩帮的庇佑,着日本部队撤出汉城时,不得带走一砖一瓦、不得带走一颗粮食、不得掳走一名朝鲜民众。

第五条,大明派出正式谈判使节,赴东瀛本岛就册封及通贡事宜与丰成秀吉直接会谈。

说实话,在小西并没有参与和谈的情况下,在死硬分子安倍晴明精明算计的情况下,能初步达成这个备忘录,已经算是相对公允、相对幸运的了。

对于沈惟敬来说,虽然没能百分百按照宋老爷的公文要求来执行议和,但是日方已经限定了期限主动撤出汉城,有效避免了战争造成的巨大死伤,善莫大焉;虽然朝鲜人质交还和日军撤出半岛的时间相对滞后,但是也都限定了具体时间,不再遥遥无期,也算有了明确的盼头。

对于日方来说,本来已经龟缩在汉城朝不保夕、弹尽粮缺了,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只要能安全撤回最南部两道,也不算吃亏,至于汉城的粮食装备、日常用品等,实在已经少的可怜,也没有什么可以掠夺的了,犯不着再去计较。最后一条就更简单,册封不册封,通贡不通贡,一切等大明使节到东瀛本岛后,慢慢跟丰成秀吉谈呗,前线方面一推三五六,不用担责。

小西行长是第二天起床后,才收到这份备忘录文本的。

小西米高一早就候在公主房外面,直到小西行长打开房门、舒展着双臂,米高才第一时间上前,递上文本,并快速把会商现场情况简单做了汇报。

小西行长问:文本都经过安倍认可了?

米高:是的,每个条款,都是安倍一字一句琢磨过的。

小西行长:平时连我都不好对付的老小子,昨天怎么这么干脆?

米高:主要是沈特使确实是厉害角色,有时候一句话都像一把尖刀,有时候一句话又像一团棉花。而且每次只要他一盯着你看,几乎就能看透你的心思。

小西行长哈哈大笑起来:你们可能不知道,他是大明皇帝亲封的嘉兴沈半仙,是个算命问卦的术士。他看你,就等于给你相面,你肚子里那点东西,早已经被他观的一干二净。

小西行长粗粗看了一遍文本,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其他都是可以的。就是这最后一条,通贡问题怎么还需要到日本去谈?谁的主意?

米高:这是沈特使的意见。因为安倍坚持要将册封的事情移到日本跟关白当面再谈,沈特使就坚持把这个通贡也放到后面待定。

小西行长:我的,最关心的就是通贡,其他都是浮云。一会我跟沈君讲,讲不通,我让夫人跟他们讲。早一天通贡,我小西家族早一天得利。延后到日本再去谈,万一册封没谈好,通贡一事不也凉了?不行,这个一定要沈君给我面子。

小西行长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折身又进了闺房。道是为何?找一枝花邀功去了。原来一枝花早有交代,让小西尽早跟沈惟敬谈好事情,让沈钦差和皇子殿下早点返程,她一枝花也可以早一天到九洲去小西家认认门。

一枝花所提出的想法,看似都为了最后一点,希望早点陪夫君回东瀛。这小西也一样的归心似箭。征战朝鲜一年多,损兵折将、劳命伤财,还好老天有眼,让他结拜了沈特使、并通过沈老弟抱得美人归。现在回家成为他心头第一要素。

小西找到沈惟敬,开口就商量通贡的事情。

沈惟敬故作生气的样子:哎!你们那个安倍,是个死硬分子,大大的不友好。

小西行长:他就是这个样子,我跟他也不对付。没办法,他是丰成关白的表女婿,你们大唐有句话不看僧面看佛面,得饶人处且饶人。

沈惟敬:乖乖。将军说起我大明俗语可是一套接一套的。

小西行长态度迫切的跟沈惟敬商量:沈君。说心里话,我只对通贡感兴趣。你一定要帮忙达成所愿。

沈惟敬当即表态:大哥你开口,我没有办不到的。只是对于撤军日期,还需要你拍板尽量提前。这样定了,我回去也好交差。

小西频频点头:好说的。你现在改,改好了我就拿去跟他们再过一遍。你放心,我小西拿着,过不过,只是个形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