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发出后还能改吗
1、圣旨迟到了(旧版)

托一派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天狼星,晋国,玉州,酒郡,冰玉城。

冰玉城壁立千仞,耸峙在群山之间。正是仲春时节,阳气已透,但这里的寒意仍刺人肌骨,冰雪搀杂其间的云雾刺人肌骨,唯有耐寒的青鹰闪现其间。群山之上,是白茫茫的冰海,群山之下,是一片冰原。

冰原浩瀚,一艘艘冰刀舰罗列于冰面,一眼望不到头;一片片绘着冰凤图案的的风帆被精壮的水手用力拉起,此起彼伏地唱响号子。

此时,甲板上的士卒或坐或立,有的在检查身上的装备,有的在擦拭随身的刀枪,有的在调试弓弦。士卒们一个个热情高涨。

有人甚至光着膀子在冰刀舰上做凌空翻,引来阵阵喝彩声。日色渐高,千万条金线破雾而来,照在甲板上,船帆上,人的身上,幻作层层的颜色。旁边的冰川,上面有千年不解冻的冰层,表面的微微渗出水来,从上到下,化了再凝。水气化作雾气千条,妆点着万里锦绣冰山。

玉州牧民官王瑞全副戎装,手扶着城头的垛口,俯身观察着冰原中的冰刀舰,自语道:“十年了,不,确切地说是九年九个月九个月零九天,日子不错。”微微一笑,有种豪情油然而生:“这些年来,我王瑞无一日懈怠,每天都当成临战日来过,而士卒们无一日不渴望为国效命,军心可用。以此制敌,何敌不倾。”

王瑞仰天长啸,冰面上的士卒都向城头望去,都停下身形,一起长啸,冰山上的雾气受到震动,竟然化作有细雪随之洒下。啸声与细雪、阳光交织在一起,久久回荡不绝。王瑞与士卒的唱和,已经演练了不知多少次,对士卒们的回应,王瑞很满意。

这时,有一个文士模样的人沿着步道匆匆而来,王瑞听脚步声即可判断出是谁,没回头,但已作出倾听的模样,问道:“都已经安排好了吗,会不会有意外?”

“不会有意外。”来人名叫钱志,是王瑞聘请的军师,出自天下名门,自从军以来,可谓是算遗策,很得王瑞信任。

钱志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道:“孙浩依仗的那件物事,也被控制住了。我们的人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到将那物事换了个地方。他都找不到了,发狠又有什么用?”

王瑞点了点头,道:“你做得不错,但还是要小心点,千万不要出错。据出土的典藏记载,天下五大魔阵,而白石城位居其中之首,称为心魔阵。吴主所依仗的,除了冰川天险,就是用这魔阵威胁,想要玉石俱焚。量他没那个胆,但我们也不能不做准备。”

“还有一事,”钱志道,“大国师给主公来信了。”

“何事?”王瑞问道,也不问信在哪里,显然只要钱志读过就行了。

“信中说主公最好按兵不动,让主公等他到了冰玉城再说。”

王瑞问道:“你怎么看?”

“大国师的性子大家都知道,除了把事情搞砸,好象也不会干别的。”钱志谨慎地说道。

“不行,吴国现在国内局势不稳,正好一举拿下。现在大国师的信到了,我们更不能等,今天就出发。”

钱志紧紧捏了捏拳头,道:“属下知道了,请主公放心。这就布置。”说完转身往楼下行去。

王瑞听着钱志的脚步远去,狠狠拍了一下面前的墙砖,道:“我王瑞是功是罪,在此一举。”

王瑞除了玉州牧民官这个明面上四品职位外,还有一个身份,是大晋的讨吴将军,正三品。大晋的军队分为内军、外军与州郡兵。其中内军额定十万人,外军三十万人,而州郡兵是地方武装,州一级的最多一万,郡一级的最多一千。而玉州这支军队已经达到了十万人,是晋皇特许的。

十年前,王瑞请旨,驻守冰玉城。冰玉城与吴国的白石城一样,都建在冰原上。驾着普通的无系舟,解开风帆,顺冰而下,一月就可达。为伐敌国,王瑞造了数千艘冰刀舰,此舰更为迅速,十五日就可以了。

王瑞从上任的第一天起,便一刻不停地造船,操练兵卒,派钱志搜集吴国的情报。每有风吹草动,便快马送往京城。晋皇对王瑞很信任,即使有人弹劾,也不理睬,更不会与王瑞为难。但练兵造船的费用,却要王瑞自筹,也不给王瑞用兵伐吴的机会。这一拖,便是近十年,王瑞的冰刀舰,都有烂掉的了。王瑞甚至觉得自己会终老此地,谁想五日前,突然来了旨意。接旨的当天,王瑞伏地大哭,天也应景,洒下一场冰雪,让王瑞觉得冥冥中真有天意。

王瑞有些不真实地感觉,这几天一直有种炫晕感。吴国这十几年,一直乖巧得很,向晋皇送国书,一直以臣下自称,对外也只称吴王,似乎称帝的事是别人干的。朝中大臣,有七成以上为吴主说话。

变化出现在一个月前,吴主向晋皇送来冰橘,晋皇尝了尝,觉得苦涩不堪,拍了桌子。其实晋皇也知道:这几日口苦,吃什么都没味,可能与吴国送来的橘子关系不大,但禁不住要发火。改天就有一堆人上折子:这是上天警示,国朝苦吴国久矣,一日吴国不灭,便一日有苦味挂口。连一向主张议和的大臣都表现得很积极,晋皇最后都有些犹豫了,想就这样算了,但架不住众口汹汹,于是就发了旨。

王瑞决定立即行动,并且,不能给人留出时间来改变主意。战争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五天,只用了五天,就完成了全部准备。多亏了钱志的日常运筹,如此突然的大变动,竟然没有出现大的错漏,算得上都如手使臂。

王瑞站在城楼上,高声喝道:“天下十三州,吴逆据四州。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岂容吴逆猖狂下去,现在大晋天命已归,吴逆违天行事,天怒人怨,此时不讨,更待何时。”

王瑞回头望了望身后吊在半空中的沙漏,已经快漏完了。抽出长剑,传令下去:“出发、出发,伐吴、伐吴。”

命令传下去,如冰面上吹过的狂风,所有的船只,所有的人员,动作明显加快,每个兵卒都按既定的路线跑动起来,集合鼓咚咚地擂起来,如惊雷,如急雪,也只一眨眼的功夫,所有船只上的所有人员,都排列整齐,接着,数万将士同时高叫:“出发、出发,伐吴,伐吴!”每个人的胸腔都发出轰鸣,如暴风般在山间回旋,汇成了天地间巨大轰鸣。

玉州不是中央王朝的固有领土,天下十三州,本就不包括玉州。其地势高峻,寒冷之极,本属于弃地。但吴地自立后,晋人发现了该地的重要性。从玉州攻吴,可直接顺冰原而下,转入晋吴之间的冰川,直抵吴国的都城白石。

吴地不同于玉州,吴地在历史上大数时间,都是中央王朝直接管辖的,连现在吴地的国主陈氏,也不否认这一点。在中央王朝的眼中,吴地四州,那也只是暂时的叛乱,迟早有一天要收入囊中。

但吴主孙氏从来不这么想,四州之地,足以自立。除了冰原之外,吴地大多数地方,可种植粮食,收获冰雪世界的特产冰豆,足可自足。在吴主孙浩眼中,晋主得国不正,是靠欺负前朝的孤儿寡母得来的,令人不齿,凭什么你可得天下,我就不行?

晋国现在的最主要敌人是吴国,双方之间都称自己是正统,是前朝的合法继承人,互相之间滋扰不断。

吴国与晋国之间有一条冰川阻隔,晋国之地,两倍于吴,人口则三倍于吴,晋国的兵力五倍于吴,但因为这条冰川,晋国对吴国甚是无奈。

晋吴之间的的冰川是由一层层的冰盖堆积而成,到于其来历,据晋国的学者反复考察,知道与地下的魔阵有关,从有魔阵开始的那一天,这里从来没有下过一场雨,都是直接下雪,这些雪,也从来也没有化过,每年不断地堆积、压实,从而形成冰川。

冰川横跨数百里,绵延上千里,形如一条长龙,东连大海,西接玉州的广大冰原。

至于冰川下面是什么,很多学者认为:下面多是丘陵,也就是一些不太高的小山包,如果没有冰川,这里应该就是坦途。有人曾经发过文章,要用大火毁掉冰川,从而实现晋吴的自然合一。

晋吴之间的交通工具,叫作不系舟,在两国之间往来。既可从冰川上跃下,又可借助本身动力,依靠舟底的勾索,沿冰川而上。而冰刀舰就是在不系舟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只是规模要大上数十倍。

不系舟的动力源来自吴国境内的苍山,往地底挖三百尺,可见冰魄,扰说越深的品质越好。而冰魄,是吴国严格控制的物品,晋国如果想要伐吴,必须取得大量的冰魄。

后来,晋国君臣将目光转向吴国边上的玉州。玉州的冰原与晋吴间的冰川相连,并且,人们在玉州的地底下也发现了冰魄。

大晋寰天五年,三月初五,风帆鼓动,冰雪飞扬,冰刀舰如矢般向前。目标:白石城。

王瑞刚刚出发,就有一队人马随后到了冰玉城,有人在城下喊道:“开门,大国师来了,带着当今天子的圣旨来了,让牧民官快快迎接。”

没有人开城门,按照王瑞留下来的办法,上面晃晃悠悠地放下来一个吊篮,只能坐一个的那种,将大国师吊了上去。

大国师是当今晋皇的第一谋臣,事无巨细,均要通过大国师,伐敌国这么大的事情,肯定要经过大国师确认。但大国师一直不同意伐吴,总是告诉他时机不成熟。其实真实的原因是:每年吴国都要给大国师输送大量的利益。大国师躺着就可以获取巨大的利益,为什么还要费劲去得罪自己的金主。

这次,之所以能够让晋皇同意发兵,实是因为大国师正在闭关,他的火云功正好修到了第八重,正准备冲击最高层,就闭关了一年。没想到这一闭关,就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吴国人快把他的门打破了,搞得他只闭了三个月就草草出关,更别说,这九重又是遥遥无期。

于是,他先是给王瑞传了一封信,然后,快马加鞭地往玉州而来。到了玉州的边界,租了个不系舟,一路匆匆而来。

大国师的眼睛都红了,仰面长啸:王瑞,你给爷等着。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