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
官职介绍2(旧版)

吾爱孟夫子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使】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中国古代常见官职一览表

尹史卿宰尉令丞

卿士太史左史右史司徒司马司空司寇职方

太师太傅大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宰少宰六卿

封人工正相国庶长令尹柱国公主驸马三公

丞相宰相御史太尉九卿太仆廷尉宗正少府

将军洗马大夫博士郎中侍郎中郎议郎令史

尚书六曹合阁仆射侍中内史刺史州牧别驾

主薄郡守太守长史从事督邮县令县尉三老

亭长列侯主事三省行台都督录事护军可汗

六部三馆学士总管元帅留守判官巡检提刑

提辖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内阁厂卫太监都司

知府亲王总督巡抚监司州判知县提督总兵

参将散官流内流外贝勒

大良造左丞相右丞相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台

大司马郎中令大司农大将军执金吾中郎将

尚书省尚书令结事中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关内侯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秘书省枢密使

员外郎著作郎国子监节度使招讨使都点检

观察使按察使衍圣公大学土宣政院集贤院

军机处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布政使未入流

税务司资政院咨议局国务院枢密院

三闾大夫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将作大匠谏议大夫

光禄大夫绣衣直指监察御史同平章事参知政事

翰林学土中书舍人都指挥使钦差大臣牛录额真

参赞大臣总税务司海军衙门

典农中郎将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