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清寰宇:朕要重振大明!
第十五章 赤子之心(旧版)

云六娘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辽东咸平府。

秋天,本就是草黄马肥的季节。鞑靼每每秋天来袭,抢了就跑。辽东三万卫所边堡的副千户钟洪听派出去的斥候回来禀告,鞑靼不仅搭建起牛皮帐篷,还设了马圈,栅栏用木桩固定,木桩又用绳索层层圈好,傍晚又燃起了篝火,钟洪便知此次鞑靼来者不善。

钟洪出身军户,与鞑靼打了多年交道,很是熟悉鞑靼,派了十来个斥候去盯着,这些斥候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牢牢盯着鞑靼,十分警惕。钟洪底下的兵士这几日更是日夜巡逻,几乎是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钟洪一路跟随父亲在山西征战,早已在生死之间的厮杀众练出来一身本领,他勇猛善战,凭自己立了军功,升了副千户一职。他看准时机,决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夜幕来临,秋风阵阵。咸平府四十里外的原野上连只飞鸟也没有,在夜里显得格外平静。吃完晚饭后的蒙古兵士身体有些疲倦,这些蒙古兵士是永谢布部旗下的,得了上级安排来侵袭咸平府,白天和明人打了一场小仗就跑了。夜色渐深,这些兵士很快在牛皮帐篷里鼾声如雷,栅栏里的马群也彻底安静下来,偶尔有一两匹会打声响鼻,啃几口青草。

值夜的岗哨一开始还忠于职守,四处巡视,见上半夜很平静的过去了,于是慢慢松懈了,悄悄靠在栅栏旁打着盹儿。

此刻,钟洪一行人匍匐在草地里,就像是蛰伏待发的毒蛇一般,悄悄等待着猎物上钩。

“钟千户,咱们什么时候进攻啊?”悄声说话的这个男子身材高大,在不远处火光的映照下,依稀可见此人一脸络腮胡,长相略为粗犷。

“秦百户,这次我带你来只是以其人之道换其人之身罢了,能把粮草烧了就烧,不能烧就随便杀几个鞑靼,切记不要恋战!”钟洪温声嘱咐道。

这次钟洪只是带了两百多人,并没有动用大量的兵士,卫所还需重兵守着,以免鞑靼偷袭。

秦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又等了一刻,随着钟洪猛地一打手势,众多明兵迅速进入了鞑靼驻地,几个前锋上前把栅栏旁的岗哨解决了,其他弓箭手将箭点了火,迅速拉开弓向各处射出。

“啪!啪!啪!”

秦能和其他人进入驻地,就拔刀相向,砍杀起来。趁着鞑靼被吸引了注意力,钟洪带了十个人悄悄从侧面去找放粮草的地方。

有鞑靼惊醒,连忙高声用鞑靼语喊道,“着火啦!”

“有明人偷袭!”

这时永谢布部的众人才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还来不及穿戴衣物,就从帐篷里窜出,开始拼命反抗。鞑靼身型剽悍,并不是很怕。一时间厮杀声、惨叫声、兵器的碰撞声,还有马群慌乱的嘶鸣声,响彻原野。

听到外边的喊杀声,整夜和衣而眠的博尔哈立刻蹦起来想要拔刀抵抗,刚一出帐篷,肩膀就被砍了一刀,瞬时鲜血淋漓,再看周围血光冲天,顿时怒不可遏冲了上去。

博尔哈身体强壮魁梧,身上肌肉虬结,手握兵刃,挥舞间刀剑相交,声势骇人。

秦能见一处蒙古包火光大盛,冷喝一声,“你们这群狗东西!”将一个蒙古兵砍倒在地。

“啊……”这个蒙古兵惨叫一声,捂着胸口的手已被血水染红。

见博尔哈举刀劈向明兵,秦能瞬时身形上前,猛的拿刀一挡,忽觉虎口一震,心中暗道此人恐怕是这群鞑靼兵的长官。

思及先前钟洪嘱咐,高声叫道“兄弟们!已烧鞑靼粮草,撤!”

撤!

众多明兵纷纷撤离,而博尔哈一行人却是不敢去追。

咬牙去灭了火,博尔哈看到满地尸体,头疼无比。

身为永谢布部的千户,博尔哈受达延汗号令来侵袭咸平府,咸平府有难,宣府、大同府不可能置身事外,若是派兵过来支援,达延汗必定会拿下其中一府。若是不来支援,咸平府上奏,宣府、大同府也会受到大明朝廷诘责……结果,结果他被明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博尔哈神情惶然,不知道是个什么下场。

这是我在飞卢写的第一本小说,或许每天一更真的太少了,现在数据很惨淡。最初决定写这本小说是看了明孝宗实录,觉得朱厚照有些委屈了,一直被世人误解。他爹对外戚太好了,经常赐地给这些人,加速土地兼并。盐政问题也很严重,搞得有些商人家破人亡。有段时间信道,到处大兴土木,命令京卫去修道观啊陵墓啊那些,京卫被压榨的很厉害,根本没啥攻击力。他爹对财政不看重,账单糊涂的很。“内承运库放支银两,全无印簿。支销二十年来,累数百万,以致府藏空竭。承领之人,岂无侵克本库?内官自请查弄,岂可不查?司钥库收贮铜钱,亦数百万,托称内府关支,其实置之无用。若洪武等钱不行,则新铸弘治通宝,亦为虚费,岂可不用?”

历史上的朱厚照登基后,户部只有一百万两,内库也只有一百万两,统共两百万两。百官看他年少就糊弄他,他身边无人可用,只有一群太监,十五岁的少年,肩上已扛起了整个大明朝。他很积极的想要改变,但是文臣不愿意,因为触碰了他们的利益。正德年间的刘六刘七起义,根本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唉,只是迈的步伐太大了,而且确实用人不对。

史书上记录的应州大捷前后矛盾,明显就有问题。《武宗实录》记载的这场战役双方加起来有十万人,但是结果却是“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打了几天就这伤亡?朱厚照他爹在位时蒙古经常来犯,有人杀民充数,朝廷还准许此人戴罪立功。朱厚照登基后就整治了这种行为,他试图拯救大明,但是失败了。后来的继任者朱厚熜对这个堂哥十分不屑,修的《武宗实录》不知道有多少地方掺水。看《孝宗实录》就可以明白朱厚照的行为了。应州大捷后,蒙古多年不敢来犯就可以证明朱厚照的军事能力了。“刚彊直理曰武、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如果他真如史书上那样荒唐,这群朝臣又怎么会用这个充满褒义的字来做庙号?

朱厚照的两个舅舅也确实做了很多坏事,对于这两兄弟,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难得站在同一战线。朱厚照还因为处罚这两个舅舅被他娘骂,临死前他娘也没去看过他。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觉得朱厚照真的很可惜。就想用文字赋予他新生,让他创造一个理想中的大明。

不过,对朱厚照的可惜没有敌过现实。我几个月没有工作了,我也要吃饭,所以这本凝聚心血的小说要腰斩了。看了天榜的小说,我觉得我写的和那些大神写的太有差距了,现在准备好好研究,努力写出大家爱看的内容。

至于这本小说,就先这样。后面等我解决了温饱问题,再写自己想要的吧。

好啦,谢谢大家来看我的文!撒花花??ヽ(▽)ノ??

这是后来的一些发展:先前朱厚照派人去南京把扶安和宁瑾接回神京,得到锦衣卫消息,给晋王通风报信的居然是他的舅舅寿宁侯,而且先帝之死也是晋王的手笔,两个舅舅是从犯,朱厚照就把两个舅舅抄家了,整治了藩王,让藩王后代不再世袭,可以经商可以参加科举可以从军。又命扶安查大工程有哪些贪墨的,然后整改盐政,东厂抓了几个红毛番商,宁瑾搜出了藏宝图,日本有银矿,朱厚照就把兵部的王守仁提拔起来和谢迁一起去日本找银矿。朱厚照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改良了纺织机,推广新的农作物,改良了生产器械,改了户籍制度,改了赋税制度,改了科举内容,选拔全面型人才,命董玘去环球经商,改了政治制度……经过种种措施,朱厚照重振了大明,大明万国来朝。设定灵台是赤子之心。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