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本闲王,竟为万世开太平
第六章 爷爷,这差事也太好了,让我爹也去干吧!(旧版)

筋饼豆腐脑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臣往返西洋一趟,短则一年,长则二三年不等。”

“除了兵、马、粮、水、武器及随行人员的必要空间。”

“其余的地方,皆是载满了货物的。”

“这些货物多自江浙,福建等地采购,随船出海。”

郑和一边介绍一边眼含笑意看着朱瞻墡。

“小皇孙翻看了不少册《永乐大典》,想必也留意到,这些货物宋元时就备受海外诸国欢迎。”

“我们往来一趟获利甚丰的。”

朱瞻墡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的确是可以获利丰厚啊,郑和的西洋船队可是基本上垄断了海外市场的。

但怎么就忽略了,每次如此庞大的船队的巨大消耗呢。

下西洋这项大工程开展十年,国库就付出了六百万两。

这还不算上不曾计在内的老百姓的劳役呢。

更不用说。

返航时,下西洋期间招徕的各国使臣及充作随员的商人。

不但能搭乘宝船队携带货物到中国“朝贡”。

省却运费和漫长旅途中的浩大花费。

更能从朝廷馈赠中获得暴利。

朱瞻墡把玩着早上太子妃给他挂上的象牙镂空香薰球。

“爷爷,我娘说这个香薰球就是这次从一个蕃商那里买回来的。”

“他们那些蕃商借着我们的船队贩卖货物。”

“他们有付船资吗?”

朱瞻墡小小的脑袋上有个大大的问号。

朱棣摸了摸小孙子的头。

“咱大明泱泱大国,四夷来朝,哪里需要他们担负费用!”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规模比较小,主要目的就是送各个藩国使节回国的。”

别说,咱大明朝的接送服务还特别到位。

“那他们既不用出运费,也不用付旅费,更不需缴税费。”

“只带点土特产来咱这,再给爷爷您磕几个头。”

朱瞻墡掰着着自己短粗胖的手指头,一个一个数。

“就能带回去巨量的赏赐,还能高价卖出货物去。”

顺便游玩大明朝名山大川,不花钱的。

朱瞻墡在心里默默补充道。

“爷爷,这差事也太好了,让我爹也去干吧!”

“他每天在家里,因为国库没钱,粮食储备捉襟见肘,愁得天天掉头发。”

这话一出,郑和立马变了脸色。

他觑了觑坐在上首的皇爷。

朱棣可是第一时间就疑上自己大儿子了。

“这话是你爹叫你来学的?”

“不是啊,我就是好奇。”

“赵宋的市舶司收入是年年都有的。”

“可郑和十年来不过才去了三趟,咱们为什么要舍弃稳定的税收啊?”

系统的亲和力,以及朱瞻墡那双酷似徐皇后的大眼睛加成。

朱棣看着小孙子就能平复下来自己的怒气。

“咱命郑和率领二百多艘宝船,两万七千多人马,是为了宣扬我大明国威啊!”

“告诉他们,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是啊,在这一点上,朱瞻墡是可以理解自己爷爷的。

但他爷爷朱棣不知道的是。

如此武力威慑下建立的关系也不过是表面上的利益使然。

随着之后海外诸国不能从这种朝贡贸易中获得巨大利益。

现在所展现的一切。

不过就是大明君臣自以为是的沾沾自喜罢了。

就如空中楼阁一般。

往后不过十余年,再来朝贡的藩国就已经寥寥无几了。

“哎!”

朱瞻墡叹了口气。

朱棣将小孙子拉到自己身边坐下。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趁着这个‘三保’在就一起问了吧。”

“给你这个‘三宝’解解惑。”

“三保啊,你这几年远赴重洋,不在咱的身边。”

“你是不知道啊,咱这小孙子自从开始学说话就总要问东问西的。”

“小皇孙敏而好学,实是大明之福啊。”

“臣必知无不言。”

郑和往常只知道太子爷家的小儿子喜欢奇巧之物,极得皇爷的喜爱。

却不料竟是这般受宠。

“那些跟你一起去的船工们,不航行的时候做什么啊?”

“我看《永乐大典》上记载。”

“帆船都是借助每年固定的季风出海航行的。”

“他们会被那些走私的商人们雇佣跑船吗?”

这话一出,吓得郑和竟直直地跪在地上。

“皇爷明鉴!”

“臣及臣船队船工,绝无做出与私商海盗相通的勾当来。”

“不过是小孩子的好奇之语。”

“你给他解答就是,不必作如此惶恐之态。”

朱棣对郑和摆摆手,示意继续说下去。

“休船期时,船工们或是探亲,或是进行一些必要的培训学习的。”

朱瞻墡却不愿意放弃这个话题。

他的小脸始终带着天真的好奇。

“那将来有一天,咱大明不再下西洋了。”

“那些船工总是要‘以海为田’去谋生的啊。”

“他们是不是就要去给那些走私商人们做工了?”

………………………

新文发布,首日数据太需要读者朋友的支持了。

求收藏,鲜花,评价票,月票!

小作者谢谢读者朋友们的支持啦!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