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退伍归来,我传承国医
第六章 砭术十六法(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叶医生,你也别太伤心了,或许,或许老太太自己就能抗住这一劫呢。”

见叶南山紧紧的闭着眼睛,小张医生担心叶南山伤心过度,拍了拍叶南山的肩膀。

“国医六法,砭、针、灸、药、按跷、引导.......”

叶南山脑海中思维急转,

“针不行,灸不行,药不行,按跷不行,引导术我虽然看过文字记载,但并未得到过任何关于引导的技巧,那就只剩下了....”

“砭!!!”

“对!砭术!”

当关于砭术的知识在脑海中浮现的时候,

叶南山眼睛陡然睁开,嘴角拉起了一个笑容。

砭术!在几年的签到之中,他得到了关于砭术的治疗手段,比如砭术十六法,

比如砭术在各种疾症中的运用比如砭术的材料,砭石。

但,要说起来,他还重未用过一次砭术。

在无人区那几年,他大部分时间用的都是相对简单的针灸,若是有必要的时候,他也会熬上几副草药,但,砭术,他还真的一次都没用过。

原因很简单,砭术,太过繁琐了。

在黄帝内经中,国医六法,砭、针、灸、药、起翘、引导术,砭是排在第一位的。砭术的起源可以追究到新石器时代,但东汉前逐渐消失,

究其原因,

第一是因为砭术的砭石越来越少,没有了砭石,就如同针刺之时没有了针,治病也就无从说起了。

二则是因为砭术这是一套纯手法的治疗手段,比起针灸来说,更加复杂,必须要用到手法。而且,手法极为复杂,而到现在,就连针刺的手法治疗都已经越来越少,更何况比针刺手法更难的砭术手法。

三则砭术的治疗范围比较窄,它只能刺激到很浅的一些穴位,不比针刺,更比不上灸法。所以,用的人越来越少,也就渐渐失传了。

但,叶南山会!

“砭术是什么?”小张医生一脸茫然,王主任也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个名字,他似曾相识,但根本想不起来。但,当一块石头出现在叶南山手上的时候,王主任陡然清醒了过来。“你....你会砭术!!”

“略懂一二。”叶南山不想解释这些,

招呼着大老爷和小张医生把老太太翻了个面,这才旋开了老太太的衣服。消瘦的身体,突出了皮肤的脊梁柱,叶南山看着心疼,谁说在院儿子里,有大老爷、傻柱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失去了所有至亲的她的内心,却是无人能懂的。

自己,一定要保老祖宗未来一世平安。

深吸一口气,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思想抛之脑后,叶南山的左手从颈椎骨开始,顺着脊梁柱,慢慢的向下滑动着。

他在寻找阿是穴。

阿是穴是国医中一个重要穴位,

但,它却是一个没有具体部位的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当触碰到一个点的时候,老祖宗忍不住发出了“哎哟”一声痛呼。

看准位置,叶南山右手的砭石,轻轻的靠了上去。感、压、滚、擦、刺、划、叩、刮、拍、揉、振、拔、温、凉、闻、挝。

砭术十六法!复杂至极的手法,每一下手法,都必须精准,每一下动作,都必须深浅到位,这,就是砭术的难处。就比如,压法古书上记载过:砭石之压,不深不浅,半寸一寸,取其中间。而,在国医的描述之中,寸这个概念,是因人而异的。

《千金要方》中有明确定义:寸,是同身寸,是和病人的身体不一样而不一样的尺度,一般来说,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为1寸。这,就是为何国医逐渐没落的原因,这也是为何现在的国医医生,大多都愿意开草药,而并非手法治疗的原因。但,叶南山的的右手动的很快,这或许和他两世为人仍旧单身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十多分钟之后,一套手法做完,叶南山停了下来。即使是大冬天,他的头上也已经冒起了热气。

“若是有选择,我真的宁愿针刺留针治病。”

叶南山心头吐槽一句,站起身来,“老祖宗,你起来动一动,看看怎么样了?”

“别,别动!”王主任忙阻止,乱动可是大忌。

叶南山也没硬倔,待老祖宗在床上多躺了十分钟,王主任也反复确认了老太太的确好像不痛了之后,这才几人合力,将老太太扶了起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